摘 要:质量型扩招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素质复杂化、生源多元化、年龄差距化、目标个性化、技能差异化等特点影响其隐性职业素质的获取难度、积累程度、共享效果、运用广度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提出促进隐性职业素质显性化、发挥非正式网络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等对策以实现质量型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质量型扩招;隐性职业素质;高职学生;管理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高职贫困生个性化成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GWQNCX035);2019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质量型扩招背景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提升研究”(项目编号:CJ201920);2020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职贫困生隐性职业素质精准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0GZGJ244)
作者简介:林晓敏,女,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园林园艺学院辅导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职业教育心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4-0099-06
一、问题的提出
继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20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职扩招改变了高职院校传统的高中应届生的生源结构,中职学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成为了高职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做到三对接 [1]。不难发现,三对接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挖掘其职业发展能力。学生的职业素质分为显性职业素质和隐性职业素质,素质冰山模型认为,职业素质如漂浮在水中的冰山,水上部分一般代表了人的显性职业素质,仅占整体素养的八分之一;水下部分则代表个人的隐性职业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主体和最为根本的部分,占到整体素质的八分之七,奠定了人的职业发展能力 [2]。因此,质量型扩招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是提高其职业发展能力的重中之重。
二、质量型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质量型扩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指的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等四类学习群体。这四类学生与传统的高职生源存在着素质复杂化、生源多元化、年龄差距化、目标个性化、技能差异化等特点。因此,笔者将对以上四个特点进行具体阐述。
(一)素质复杂化
高职院校以中职学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为主要扩招对象,这四类学习群体在理论和实践知识储备上不尽相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经过系统化的培养,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对完备一些;退伍军人的学历类型从初中到高中不等,其素质结构参差不齐;农民工的理论水平较低,实践能力处于表层化状态;下岗职工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一般较为薄弱,是社会关注的主要群体之一。综上,这四类群体分别拥有不同的人生发展经历和学习能力,其素质结构也较为复杂。从总体上看,由于缺少完备的学习方法、强烈的学习自主性和较好的学习能力,再加上生源理论水平差异化、学习效果差距化、学习时间缺乏化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百万扩招背景下的生源素质最终呈现出复杂化特点 [3]。
(二)生源多元化
与以往的扩招不同,此次扩招最大的不同是生源和数量的差异,扩招的规模、范围、群体发生了转变,生源的学历背景、学习和成长经历、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存在多样性,这种生源的多元化将极大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由授课制向实操制转变)、管理方式(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这些转变需要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与传统生源相比,扩招背景下的学生虽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总体上看,经历过社会的历练,这四类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学习需求较为迫切 [3]。
(三)年龄差距化
中职学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作为扩招的主要對象,他们的年龄结构差异化明显。年龄较低的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快,更能适应新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掌握新的技能和劳动工具,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环境。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类型而言,其实践经验、技能水平往往较为丰富且思维敏捷,但是理论水平较为薄弱,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差,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农民工和下岗工人两类学习群体,他们的年龄普遍较大,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其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传统学生相比较为落后,无法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素质所提出的新需求与新节奏 [4]。因此,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必须根据个体年龄差异做好个性化指导和安排。
(四)目标个性化
扩招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且经历过就业、下岗等过程,其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需求更为迫切,学习期望值更加理性 [3],加上个体已有工作岗位或所处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其学习目标也更具个性化,存在着以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学历、融入社会、扩展知识面等目标。目标个性化必然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化,这也是检验扩招质量的重要考核要素。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目标,帮助其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真正实现质量型扩招的目标。
(五)技能差异化
扩招对象中有从落后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有因技术进步导致失业的下岗职工,有从部队复员的退役军人,有从社会上从事某项技术水平较低的中职毕业生,还有遭遇人生苦难的残疾人士等,经历的不同导致他们技能水平的差异化。特别是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由于学历、知识水平不高,其职业发展目标往往较为短浅,且呈现出得过且过的状态,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技能水平较为落后,加上雇佣者对其产生的刻板印象,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也较为曲折[5]。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分类分层的教学任务,根据生源需求与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满足扩招对象的个性化需求。
三、质量型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管理现状
隐性职业素质管理包括隐性职业素质的获取、积累、共享、运用和创新等五个环节[6]。质量型扩招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任务。高职院校需要掌握扩招学生的特点,具体分析扩招背景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管理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更好地发挥质量型扩招在提升人才素质结构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一)素质复杂化影响隐性职业素质的获取难度
隐性职业素质具有缄默性、粘滞性、情景性、个体性、实践性等特点 [7]。隐性职业素质隐藏于个体且不易被察觉,需要在特定情境才能得以展现,且高度的粘滞性导致隐性职业素质更多地蕴含于个体的经验、技巧和灵感中,增加了其获取难度。此外,隐性职业素质的获取也与个体成长环境、知识水平、工作经历等方面因素的相似程度成正比。一般而言,个体成长环境、知识水平、工作经历越相似,其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事的态度也更加接近,彼此间的隐性职业素质更容易做到相互学习与借鉴。然而,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学生来源于各行各业,受教育水平各不相同,综合素质千差万别,特别是存在较强专业壁垒的行业,其隐性职业素质更为综合化和复杂化。对于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的群体而言,受限于个体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其隐性职业素质的获取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学生群体中找到平衡点,挖掘并获取他们的隐性职业素质,这是培养质量型扩招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重要目标。
(二)生源多元化影响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程度
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是一个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过程。在质量型扩招背景下,学生生源的多元化决定了个体隐性职业素质积累类型的差异性。在质量型扩招的生源中,中职毕业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处于基础水平,其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也较为浅显。大部分退伍军人在接受完義务教育后参军入伍,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更多的知识是宽泛性、大众化的基础性知识,入伍阶段接受的关于爱国主义、纪律教育、责任意识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而隐性职业素质方面的养成与积累更多依靠的是社会实践经验或高等教育阶段相关的理论传授或者实践经验的传递。因此,退役军人的隐性职业素质积累需要更多的面向市场需求,才能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接受专业化理论知识和实践传授的机会非常少,其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更多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比较零碎且较为狭隘。下岗职工由于自身的综合素质无法胜任工作岗位需求或产业发展需要而被迫下岗,说明其隐性职业素质也亟需得到提升。综上,这四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质积累水平不一,基本上处于低水平且亟待提升阶段。
(三)年龄差距化影响隐性职业素质共享效果
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效果与学生群体间的年龄息息相关,而年龄因素又影响共享主体间的信任、沟通质量、密度和规模。首先,同龄人更容易赢得彼此间的信任,交流意愿也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共享隐性职业素质的效果会更佳。但质量型扩招的学生由于年龄跨度较大,彼此间缺乏一定的信任,这使得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年龄差距影响共享主体间的沟通质量。由于质量型扩招的生源多元化,年龄参差不齐,年龄的差距易使彼此间出现代沟,从而影响沟通的主动性和顺畅程度。再次,共享主体间的沟通密度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效果。沟通密度太高,易产生知识冗余,不易抓住共享重点而影响共享质量;密度太低,则不利于深层次内容的传递和交流,影响共享效果。质量型扩招背景下,学生在年龄、阅历、成长环境等各方面个体差异化较为明显,导致学生间的沟通密度较低而影响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层次。因此,沟通密度必须掌握一个合理的度,才能达到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效果。最后,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效果还与共享主体间的规模密切相关。规模越大,共享主体的数量、层级、类别、范围越广,交流层面和途径就越广泛,这与共享效果成正比。然而,扩招背景下学生年龄的差距化往往使共享主体间的规模局限于同龄人之间,从而使隐性职业素质共享的内容和层次变得较为狭隘。
(四)目标个性化影响隐性职业素质的运用广度
质量型扩招的对象在经历过社会的考验和历练后选择进一步提升学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个体未来的目标往往朝着当前已有的工作情况或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发展。特别是扩招背景下学生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其目标更受个体成长经历、工作经验、社会需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高中毕业后直接就读高职的学生相比,他们也更具现实性和个性化。目标的个性化加上获取优质资源条件的缺乏,使他们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和运用范围较为狭隘。
(五)技能差异化影响隐性职业素质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隐性职业素质管理的最高层次,需要个体将前期获取、积累、共享、运用到的隐性职业素质加以融会贯通,形成独到的理解并加以创新。一般而言,同样一个岗位,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其隐性职业素质的获取速度更快,积累水平越高,共享与运用能力更强,创新能力自然也就越高。因此,对于扩招背景下的高职学生来说,如何汲取隐性职业素质成为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尤其对于下岗工人和农民工而言,由于基本素质相对较差,学习与吸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他们需要通过与更高水平、更专业化的人群开展学习交流提升技能,促进自身隐性职业素质的创新。
四、质量型扩招背景下高职生隐性职业素质管理对策
百万扩招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助力国家社会稳定治理,推进教育共享的重要途径[8]。其内涵实质是“将劳动力存量置换为优质人才资源”,走“有质量地扩招”之路 [9],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快速发展 [10]。因此,针对扩招背景下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是实现质量型扩招的关键。
(一)促进隐性职业素质显性化,降低获取难度
质量型扩招学生素质的复杂化、学习和吸收能力的差异化,加上隐性职业素质的缄默性、粘滞性和个体性加剧了他们获取隐性职业素质的难度。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认为,隐性职业素质与显性职业素质可以实现交替转换、促进和升华 [11],例如可以通过反思、行动研究和叙事等方式使隐性职业素质得以显性化。首先,针对学习和工作过程的一些问题和特殊技巧,教师可以利用过程回忆、内部自省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加以总结达到显性化。其次,在反思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经过不断的观察、分析、调整,将隐性职业素质通过行为元素分析和行为序列分析等达到显性化目的。最后,利用记笔记、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已有的感悟作进一步概括、总结和升华,从而降低隐性职业素质获取难度。在扩招背景下,虽然扩招生源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工作,但其所需要的隐性职业素質具有共通性,因此,促进隐性职业素质显性化,降低获取难度可以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以达到质量型扩招的目的。
(二)开展分类分层指导,提升积累水平
百万扩招背景下,由于学生个体成长、工作和学习经历的差异性极大,高职院校必须对多元化的生源开展分类分层地精准指导。首先,针对学生时间和素质的差异,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分制或弹性学制优势,推进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方式,让学生根据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水平。其次,针对高职学生条件的差异性,高职院校要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和管理上应当有所侧重,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指导工作,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积累水平。再次,针对质量型扩招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依托企业场地、机器设备与资源优势,开展弹性化、特色化的技能培训,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学习和培训服务,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积累水平为宗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发挥非正式网络积极作用,提供共享平台
非正式网络主要通过非正式沟通渠道建立起来的联系,具有自发性、背景相似性、良好沟通性和快速传播性等特点,在隐性职业素质共享中起到重要作用。扩招背景下,针对学生年龄差距化对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信任和沟通质量上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挥非正式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非正式渠道,如组织学生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搭建网络交流平台,给予学生自由交流与共享的空间,从而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在参与中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在磨合探讨中提高沟通质量。在隐性职业素质共享密度的把握上,专业导师要参与其中进行适当引导,达到过滤并减少冗余信息的作用,从而控制共享密度。在共享规模上,可以充分发挥扩招背景下异质性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意识地扩展交流途径,举办联谊会、沙龙等活动,为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机会,从而拓展隐性职业素质的共享规模和范围,达到共享效果。
(四)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推进运用广度
扩招对象中社会资源的获取能力较低,加上个体(特别是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所从事的工作状态基本固定,社交圈子较为狭隘,导致个体提升并运用隐性职业素质的空间较小。在“互联网+”全民运用网络时代,针对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隐性职业素质运用范围窄、学习时间不固定、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制更具弹性化的共性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区合作,整合信息资源、创新网络信息运行模式、积极开发网络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共建学习资源,开展隐性职业素质相关知识的培训,让个体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加以有效运用,提升工作能力 [12]。
(五)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创新能力
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更关注学生实操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其中,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创新能力是关键。质量型扩招背景下,学生的技能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面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日新月异,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零距离对接市场需求,进一步保证扩招背景下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首先,要加大力度推进“订单式”定向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学生特点做好精准培养工作,为提升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做好充足准备。其次,要引企入校,发展混合所有制办学。通过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的学习体验,聚焦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培养。最后,要继续完善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双主体培养、学生和员工双身份学习、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指导,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环境,并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加强学生隐性职业素质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宏亮.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变动与职业教育调适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54-60.
[2]刘利益.论隐性职业素质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21):101-102.
[3]张政利,李云飞,宋连喜.高职百万扩招教学管理的问题预判与应对之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0):10-14.
[4]常小芳.“百万扩招”背景下青年农民工职业发展路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5):35-38.
[5]姜大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J].价值工程,2019,38(24):296-298.
[6]林晓敏.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隐性课程管理现状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5):36-39.
[7]陈丽君.论班主任的隐性知识体系及其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1(34):25-27.
[8]古光甫.共享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生成逻辑、本质内涵及实现理路[J].教育学术月刊,2018(7):70-77.
[9]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10]徐延宇,任初明,李香玲.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发展[J].教育与职业,2020(13):57-63.
[11]野中郁次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M].李萌,高飞,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29.
[12]肖称萍,徐书培,卢建平.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职教论坛,2019(7):42-46.
[责任编辑 王文静]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Reces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oriented Enrollment Expansion
LIN Xiaomin
Abstract: The expansion of quality-oriented enroll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eople, optimizing the labor force structure,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ces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million enrollment expans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such as complex quality, diversified source of students, age gap, personalized goal and skill differentiation, affect the acquisition difficulty, accumulation degree, sharing effect, application breadt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reces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dominance of reces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informal network, using the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so as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goal of reces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oriented enrollment expansion.
Key words: quality-oriented enrollment expansion; reces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anagement statu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