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悦歌
(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
现如今,跨文化交际在教育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专业学生作为推动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群体,不仅要有跨文化交流意识,更需从多种角度自主学习对跨文化交际的认知,扎实专业基础能力,推动跨文化交流。词汇是外语学习和交流的基本要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词汇学习策略来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大多数院校虽在进行跨文化学科建设,但英语专业学生自发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情形却不乐观,特别是在词汇学习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认知误区。本文以某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现状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分析。
笔者对某大学英语专业(师范和翻译方向)的2017-202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了12道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选择题、38道有关词汇学习方法及策略的选择题。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2)英语词汇学习方法;(3)英语词汇学习遇到的问题。
填写本次问卷的有效人次为313人,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结果较客观准确。统计结果如表所示:
表2 英语专业学生接触跨文化知识途径统计表
表3 英语专业学生重视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程度统计表
由表可以看出学生接触跨文化知识的途径呈现多样化,频率也大不相同。此外,多数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很少主动了解跨文化知识,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学生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了解跨文化知识,但多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进行浏览查阅,不能有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提高专业素养。好的现象是多数学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较高,愿意主动学习接受跨文化知识,若加以了解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局限于学习词汇的表面意思,忽视单词背后的文化蕴含,不能灵活地应用词汇,很难能够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与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有很大关系,多数学生依旧保持中学阶段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因此,很多学生都陷入了英语词汇学习的误区,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1.死记硬背
据调查发现,学生受初高中教学评价的影响严重,普遍通过反复默读、默写等方式来记住单词。除此之外,学生缺乏对词汇记忆策略的应用以及教师的指导,通常得不到更好的记忆效果。访谈过程中多数学生认为尝试新方法,需要更多时间,有时很可能是浪费时间。学生学习压力增大,更不愿意尝试新方法,死记硬背使词汇脱离了上下文语境,成了独立的单词,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单词记忆缺乏主次
学生在记忆单词时不会区分单词的重要性,多数为了记忆而记忆,没有侧重点,实际上单词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可以划分为产出性词汇(需熟练正确地应用到口语、翻译、写作当中)和接受性词汇(只需认识并且听得懂)。而且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忽略了词汇的英文释义、例句、以及在语境应用当中的变化,加上缺乏相关课程的学习,难以提高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对于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3.谐音辅助记忆
谐音辅助记忆单词较为普遍,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部分单词,短时间内对学生记忆单词有较好效果,但长期使用会对学生的单词发音、单词拼写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单词terrible adj(很糟的,极坏的),用谐音【胎若爆】记忆,开车出门胎若爆了,那一定是极坏的。这种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此外,谐音记忆对区分英语重音位置会造成不良影响,学生不能有效区别同形词的词义和词性,进而影响词汇学习效果。例如:’refuse(垃圾,名词),re’fuse(拒绝,动词)。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文化差异增多,双方在语言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增加了交际的困难程度。[1]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就是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进行交际的能力,影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而文化的交际主要呈现在语言之间的交流,且词汇是交流的基础。故本文列举以下五个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词汇学习策略:
融合法指学习者在学习时主动将文化内容和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学习方法。[2]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要求较高。例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Adam's apple直译为“亚当的苹果”,但真正意思是指“男人的喉结”。学生只要查阅资料就会知道,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让他们住在伊甸园,并告诫他们千万不能吃“禁果”(apple)。可是夏娃听信了蛇的诱惑,吃了禁果,还拿给亚当吃。亚当吞食果实的时候,被上帝看到了,亚当吓得来不及咽下果肉,果肉哽在喉咙留下了一个结块。又因为男人的喉结看起来比较明显,古代西方人就以为那是亚当来不及咽下的苹果,所以Adam’s apple指代“男人的喉结”。这样学生不仅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识,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扩充法是指学生通过拓展词汇量,更多了解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方法。例如,从英文原版书刊中积累文化词汇、在观看原版电影或电视剧时接触文化特有的表述词汇,体会外来文化。学生若选择生僻词汇量适中的书刊阅读,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特定情景下,学生不仅可以快速扩充词汇量,而且对词汇的应用及表达含义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生有了正确的表达输入,相应会有较为准确地输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文化差异导致的语言隔阂,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比学习法也是在跨文化交际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学习者通过将目的语词汇与中文词汇进行对比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汉语言中,有一些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但是有着不同的情感意义,也就是词的褒贬含义不同。例如:英语peasant一词指社会低下、缺乏教养等一类的人;peasant与汉语的“农民”一词字面意义相同,但情感意义不同。汉语中的“农民”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被视为最美的人。所以,汉语中的“农民”一词用farmer表示更为合适。再例如,game和match这两个单词都含有“竞赛”的意思,学习者细心区分会发现game多指小型比赛,一个人的形式对抗集体的比赛,而match是指集体与集体之间大型对抗的比赛。对比学习法需要学习者对于词汇的词义有一定的敏锐度,善于发问,对不同语境中的词汇意思刨根问底,以此进行跨文化学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网络交际变得更为频繁。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词汇的更新及衰退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若及时关注生活中较好的新闻杂志,便可积累正式的书面用语词汇。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表示为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脱贫摘帽”可以用Being lifted out of poverty来表示;“碰瓷”可以用Staged crash fraud来表示,Stage作名词意为“舞台”,作动词时可表示“(为了吸引注意)安排、组织(某件事)”,staged crash/accident是“刻意制造出来的车祸或意外”,其目的是诈骗(fraud),这种行为属于敲诈勒索(blackmail)。学生不仅既保持了词汇学习的鲜活度,且增强了输入词汇的使用频率。
学生自身对异国风情文化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花费很多时间来学习西方文化词汇。学生可以通过转换思维,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学习有关中华文化的英文词汇,提高英文表达能力,培养跨文化传播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节日的英文表达时不应限于节日的翻译本身。在学习单词“春节”(Spring Festival)时,学生可以学习有关春节习俗的相关词汇,如:扫房:spring cleaning;祭灶:offer sacrifices to the God of Kitchen;去晦气:get rid of the ill-fortune等一系列的用法,这让学生在学习词汇中不仅扩充了词汇量,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次研究调查表明英语专业学生虽然对于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较为重视,但是在词汇学习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应根据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本文从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为学生词汇学习提供方法借鉴,期望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学习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