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幸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志愿者是通过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没有国界之分。他们不以物质报酬为主要目的,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组织性、公益性等特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高校志愿者。他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践行着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现在大型赛会中的志愿者主力军。他们是架在大学生与大型赛会间的桥梁,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参与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还可以为国际赛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志愿者。
2.大型赛会志愿者。一般大型赛会志愿者主要分为赛会志愿者、社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三个大类。赛会志愿者主要负责例如赛会运营等相关志愿服务内容;社会志愿者主要负责文明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城市志愿者则主要服务于赛会周边热门区域的相关咨询工作。
志愿服务是指不要求回报,为了促进社会进步、改善社会而自愿、积极付出个人精力、时间和能力的服务工作。在服务的工作中,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和服务价值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深刻体现与升华,而且还可以通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创新能力、完善技巧等方式,极大地发挥出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志愿者还可以结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人群,大大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和人脉,通过志愿服务,可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沟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学习和掌握顶级赛会组织、策划和领导方面的一些经验、知识和能力。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也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其中,击剑赛项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举行。这一赛项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收获了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借此契机,通过探索军运会期间志愿者的激励机制,形成相应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办法,既可以在同类活动中起到示范作用,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建立。
为了更好地研究志愿者激励方式,笔者在击剑赛项志愿者招募过程中,设计了志愿者动机调查问卷,对100名志愿者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问卷以马斯洛需求层次为依据,将志愿者动机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生存需要,主要内容包含“打发空闲时间”“观看赛事和明星”“赚取志愿者补贴”;第二类交往需要,包含“结实朋友”“和朋友一起报名”“体会国际文化”;第三类成长需要,包含“发挥自身才能”“锻炼自身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志愿者参与军运会志愿服务的最高动机是成长需求,其次是社交需求,排在最后的是生存需求。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军运会志愿者动机需求调差结果
(一)生存需要。表1一二三条可以看出,“通过志愿服务取得志愿者证书或认定志愿服务时长”在生存需要类别中分值较高。但这一类别整体分值较低,说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目的并非只为了生存需要。根据这一类别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志愿者证书和志愿服务时长认定作为物质激励,提升志愿者服务动力。
(二)社交需要。表1四五六条显示,“结识朋友”在社交需要类别中分值较高,社交需要总体分值较高。说明志愿者希望把大型赛事志愿服务作为自己广交朋友的平台,并以此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赛事活动越大,来自不同院校、不同途径的志愿者越多,大家能够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交流,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种力量驱使学生们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三)成长需要。表1第七八条显示,大多数志愿者把成长需要作为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志愿者多具有提升自我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也希望在服务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服务技能、沟通技巧等能力。
总而言之,大多数志愿者都希望把大型赛会作为提升实力、结交朋友、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志愿者的需求,才能在领导和管理过程中做出科学的分工,合理的决策,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1]。
1.荣誉激励。荣誉激烈是利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国际影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志愿服务荣耀,激励志愿者们展示个人风采,彰显祖国实力。这种荣誉激励可以有效增强志愿者的责任感,为他们的志愿服务提供动力。
2.目标激励。目标激烈是直接调动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和潜能。志愿服务能够获得宝贵的国际赛事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也可以接触来自全世界顶级的击剑运动员和明星,可以最深入地了解击剑赛项和办赛标准等目标,最大程度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精神。
3.培训激励。培训激烈是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培养志愿者的使命感、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军运会击剑赛项志愿者培训从专业技能、文明礼仪、语言文化、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既有线上考核,又有集中培训。同校学生为主的志愿者组织构成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志愿者培训不同,能够依靠学校、团体、社会和家庭四方合作,开阔培训课程设置的自由度,使志愿精神的养成和传承得到激励,增强了志愿服务的凝聚力[2]。
4.情感激励。情感激烈是通过对军运会志愿者进行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例如志愿者工作部的全体伙伴集中为志愿者们举办生日会;为志愿者设计制作“小水杉”纪念徽章;有志愿者伤风感冒时,组委会第一时间送出温水和药丸,都成了志愿者热情服务的精神动力。
1.宣传报道激励。军运会击剑项目志愿者招募以来,对志愿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志愿者卡通形象“小水杉”深深扎根在了学生心中。通过全程报道志愿者选拔过程,线上、线下学习考核结果,最终遴选出的志愿者本身就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后期,对志愿者群体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宣传工作,同时将志愿者服务水平和优秀个人事迹在各级各类媒体和平台进行报道,充分激发了志愿者的志愿热情。
2.奖励激励。军运会击剑赛项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对表现优异的“小水杉”、做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和集体分别给予了特别奖励。例如“日服务之星”“站点优秀志愿者”“志愿者微笑墙展示”等方式,给予志愿者们精神奖励,使他们能够保持服务水准和热情。其次,对所有参与击剑赛事服务的志愿者,给予服务时长认定,为表现优异的志愿者颁发“优秀志愿者”表彰证书。
3.岗位激励。根据赛事安排对志愿者职责进行合理设计,设置志愿者管理岗位参与组织管理。例如击剑赛项观众服务处设置运行主管、志愿者督导、志愿者组长等管理岗位,让志愿者参与管理策划,培养志愿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志愿者参与的持续性。
4.工作保障激励。军运会击剑赛项自筹备以来。首先确定了志愿者工作手册,明确了志愿者工作内容及工作保障。其次,为所有志愿者设置了统一的制服和岗位徽章,此外还设立了内容丰富的“志愿者之家”。在这个“家”,有志愿者的微笑墙、留言板、优秀志愿者展示区、压力释放区、观影区、手工制作区、游戏区、休息区、会议区、医疗区等空间,志愿者在这里可以及时调整自己、舒缓疲惫,也可以随时感受到家的温暖[3]。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对志愿者的要求高、工作强度大,这对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前期的筹备过程中,组委会大量研究了我国其他大型赛会的志愿者激励方式,但仍旧难以界定一个规范的激励标准和激励政策,甚至某些政策还会自相矛盾。例如部分同学需要在志愿服务和文化学习上进行抉择,二者不能兼顾。这种情况会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影响志愿服务质量。
军运会志愿者管理模式行政化氛围浓厚,导致激励方式存在传统依赖的问题。例如在宣传上,很多志愿者都有自己的社交平台和宣传媒介,相较于传统媒体,他们更乐于在虚拟社区中寻找自我、收获肯定。所以,如果能够将宣传激励渗透在这一领域,会更大程度地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不论是公务员录用选拔、企业招工还是学习深造,录用结果很少参考其是否从事过志愿服务。所以,当志愿者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会发现参与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的证书好像并不会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所以,只有建立志愿服务与志愿者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才能持久的发挥志愿者激励机制。
综上所述,我国大型赛事激励机制的研究还存在瓶颈,有待深入,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才能迎接挑战,努力同发达国家志愿服务水平缩小差距,早日摆脱固化思维,找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志愿精神是每个城市的精神血脉,在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的今天,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已然成为城市的名片,推动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起步虽然较晚,国际大型赛承办经验也不多,但只要不断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找到正确有效的激励方法,就一定能探索出最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志愿服务体系和激励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