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拥仁 金艳冬 刘素萍 三明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牛、羊等哺乳动物和人类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动物布病以流产和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并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优先防治的病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当前我国畜间布病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北高”、“南低”特点,即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阳性率高,华东、中原地区阳性率次之,南方省份阳性率较低[1]。
为了解三明市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制定适合三明市家畜布病防治策略提供基础数据,对辖区所有牛、羊养殖场(户)在遵循流行病学调查的统计学和随机抽样原则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1.1 样品采集 共采集三明市12个县 (市、区)331个羊养殖场(户)、246个牛养殖场(户)的血清学样品13 950份,采样时牛主要选择6月龄以上,羊主要选择4月龄以上。
1.2 诊断试剂 本次调查所用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试管凝集试验抗原、标准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均由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方法 按照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进行试验检测和结果判定,初筛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确诊[2]。
经实验室检测和对阳性样品的复检、确诊,三明市577个场(户)的13 950份牛、羊血清样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24份,均来自羊血清样品(其中宁化县1份、尤溪县23份),阳性率为0.17%,结果见表1。
表1 三明市布病检测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3 076份牛血清样品全部为阴性;10 874份羊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24份,总体阳性率为0.1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宁化县羊阳性样品可能为曾经在引种途中或原籍感染后耐过产生抗体;尤溪县羊阳性样品中,13份为布病疫苗“偷免”,免疫接种布病疫苗后残留抗体,检测呈个体阳性,10份为云南引种后群体,有可能在引种途中或原籍感染后耐过产生抗体。
1)三明市牛羊布病情况总体处于稳定控制状态,说明近年来三明市采取的布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成效,大规模布病疫情暴发的风险较低。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我国家畜养殖量分布不均衡,导致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三明市从省外调入、引种家畜频繁,输入布病风险较高,存在较大布病感染风险。
2)要加强对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检疫等有关人员法律法规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布病危害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杜绝布病疫苗“偷免”、不规范引种等现象的发生,为布病防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议加大对辖区内家畜布病监测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和数量,重点监测种用、乳用和省外调入的家畜,发现阳性家畜,及时淘汰,达到净化目的,及时收集和分析布病相关信息,掌握布病感染情况和流行风险,为布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4)由于布病的人畜共患性,要切实加强培训与宣传工作,提高布病高危人群的个人防护意识,普及布病防控知识,强化公众特别是从事牲畜养殖、屠宰加工、检疫监测等高危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防控工作,特别是要通过提供有效防护装备等措施,加强从事布病防控工作的基层兽医人员的个人保护,从源头上减少高危人群感染布病。
5)要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章的要求实施引种检疫,严格实施“准调证”制度,不从布病高风险地区引种。确需跨省引进乳用和种用家畜,在引进后必须实施隔离检疫,隔离期结束,经相关机构现场验收合格、检测为阴性后,方可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