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伟 南安市农业农村局 福建南安 362300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被感染猪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下痢,中猪和大猪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轮状病毒存在于患病及带毒猪的消化系统,经排出体外的粪污,将严重污染外部养殖环境,包括饲料、垫料、土壤和饮水等,然后再经猪的消化系统感染易感猪。受到感染的猪亦可持续数天排毒,严重影响猪场养殖环境,加之病毒对养殖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使轮状病毒在中猪、成猪之间进行循环传播,最终长期发展并扎根猪场。此外,人或其它动物亦可传染和散播该病毒。该病多发生于晚秋、冬季和早春,各种不同年龄的猪都可感染,其中8周龄以下仔猪较易发病,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发病率通常在50%~80%,病死率通常小于10%[1-3]。
南安市作为福建省生猪养殖大市之一,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生猪存栏量为26.16万头,出栏量为25.14万头。近几年来,笔者发现猪轮状病毒病在南安区域有蔓延趋势,尤其在春冬季节,给广大生猪养殖业主造成了一定损失。为监测了解南安市猪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采集的360份猪粪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专项检测。
1.1 样品采集 分别对南安市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地区母猪存栏分别为300头以上、100~300头和100头以下的9个养殖场分别采集40份粪便。每个养殖场采集仔猪粪便10份、保育猪粪便10份、育肥猪粪便10份、母猪粪便10份。合计360份粪便样本。
1.2 检测项目及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猪轮状病毒,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
1.3 检测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猪轮状病毒抗原ELISA试剂盒。Tecan酶标仪,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
检测的360份粪便样本中,检出猪轮状病毒阳性数109份,抗原阳性率为30.28%。
2.1 不同区域养殖场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检测北部养殖场粪样120份,抗原阳性数30份,阳性率为25.00%;检测中部养殖场粪样120份,抗原阳性数44份,阳性率为36.67%;检测南部养殖场粪样120份,抗原阳性数35份,阳性率为29.17%。见表1。
表1 不同区域养殖场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从检测结果可知,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区域内均有传染该疫病,而且阳性率也较高,均大于或等于25.00%,说明该病在南安市规模养猪场中普遍存在,需要引起各方尤其是养殖业主、驻场兽医的注意。今后疫病的防控中,要着重加强防范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遏制轮状病毒病蔓延,尽量避免造成损失。具体来看,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异,中部生猪养殖区域阳性率大于南部生猪养殖区域,南部生猪养殖区域阳性率大于北部生猪养殖区域,造成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1)北部生猪养殖区域山区较多,绿水青山,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保护好,外来车辆尤其是跨省车辆较少;(2)南部地区则因受到石材及其加工产业的影响,空气粉尘多、质量差,并且邻近海洋,空气湿度及海风较大,加上跨省甚至对外贸易规模大,外来车辆进出频繁,猪群传染疫病风险较高;(3)中部生猪养殖地区总体上生态环境宜居,但因此生猪养殖的密度相对其它地区太过集中,且有多条省道贯穿该区域,往来畜禽交易过于频繁,在南安市逐渐形成生猪交易最主要的集散场所,因此,在三个生猪养殖区域中阳性率为最高。这也说明,在成本及前期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在北部地区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扶大扶强重点企业,并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升级改造,巩固提升已有生猪基础产能,引导增加生猪存栏量。
2.2 不同养殖阶段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检测仔猪粪样90份,抗原阳性数46份,阳性率为51.11%;检测保育猪粪样90份,抗原阳性数34份,阳性率为37.78%;检测育肥猪粪样90份,抗原阳性数19份,阳性率为21.11%;检测母猪粪样90份,抗原阳性数10份,阳性率为11.11%。见表2。
表2 不同养殖阶段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和母猪等阶段猪群均有感染该病,但阳性率差异显著。具体来看,猪轮状病毒阳性率从低到高依次为母猪阶段、育肥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到最高的仔猪阶段,初步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生猪养殖场中的母猪群由于有驻场兽医按照免疫程序适时接种疫苗,阳性率最低;育肥猪阶段生猪自身的免疫系统不断加强、逐渐完善并且对周围养殖环境传染源也逐渐适应,其阳性率相对较前两个生长阶段下降不少;保育猪的免疫系统比仔猪虽略有提升,但与育肥猪比较仍存在差距,加上养殖密度较大、管理养护较弱,因此该阶段生猪阳性率也是较高;仔猪群尽管已经受到了母源抗体的保护,但因为其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自身调节能力较差,加之养殖环境较为复杂,潜藏在猪舍的传染源也较多,因此造成阳性率居高不下。综上述,在该病毒感染的防控中,建议养殖主或驻场兽医尽可能在全场统筹中,对保育猪群和仔猪群着重照顾,减轻该病毒感染造成的财产损失。
2.3 不同养殖规模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检测母猪存栏数300头以上的养殖场粪样120份,抗原阳性数26份,阳性率为21.67%;检测母猪存栏数100~300头的养殖场粪样120份,抗原阳性数37份,阳性率为30.84%;检测母猪存栏数100头以下的养殖场粪样120份,抗原阳性数46份,阳性率为38.34%。见表3。
表3 不同养殖规模猪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不同的养殖规模,轮状病毒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来看,母猪存栏数3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规模场病毒引起的感染阳性率明显低于母猪存栏数100~300头的生猪养殖规模场;母猪存栏数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规模场,病毒感染的阳性率远低于母猪存栏100头以下的养殖场,甚至均低于全市测定的平均阳性率,其中原因可能为:养殖规模越大的场,管理比较到位,硬件设施较全,卫生条件较好,且专业技术力量比较高,为防控该病打下坚实基础。以上数据说明,养殖规模越大的场,疫病防控措施会做得越好,阳性率也就相应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在生猪疫病防控工作中,要加强生猪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升级改造,加大力度推行规模化养殖,日常要加强对中小规模养猪场的监管力度,督促其按相关规程规范养殖行为,以期降低该病毒在南安市生猪养殖业中的传染。
1)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白痢、黄痢、TGE、PED等疫病类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上要注意与类似疫病的鉴别诊断[4-5]。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在发现病例后尽早(最好在腹泻发生后24 h内)采集小肠内容物或粪便等病料送专业实验室检测,再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更强的防控措施,可根据养殖场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接种弱毒疫苗或灭活苗,以增强猪群抵抗力。
2)该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时节,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哺乳仔猪最为严重。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尤其是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当地气温低洼期,养殖者应该做好猪场消毒,搞好猪舍卫生,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空气流通,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增强猪只抵抗力。此外,适时对猪群进行保健,并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
3)该病病毒为双股RNA病毒,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患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多经患猪的粪便排出,痊愈后的猪可排毒至少3周,且可受新生患猪的传染。因此,在发生该病后,养殖场应该立即将患猪隔离起来,避免接触感染,并对全场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传播。同时,对检测出的阳性母猪,建议予以淘汰,斩断传染源。
4)该病传播迅速,应激因素特别是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和不适合的饲料均可诱发或加重症状,因此,在日常饲养中要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兽医防控措施,尽早让仔猪吃到初乳,发挥母源抗体保护作用以减少或减轻发病。
5)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因此,在防控中要注意接触人员尤其是饲养员的自我防护,同时也要加强对饲养员等群体的健康卫生管理,避免该病从猪传给人或由人传给猪群。
6)猪在感染该病后可通过口服饮用补液盐等方式治疗。对于那些已经无法主动饮用的患猪,建议通过多次灌喂等方式治疗,过程一定要注意方式,避免猪死亡情况发生。如果患猪已不愿意采食或采食量极大减少,养殖主或驻场兽医应尽快给予注射补液,保证患猪能够获得足量的清水及葡萄糖补充液,通过这种方法促进患猪恢复健康。之外,根据患猪身体状况,可采用磺胺脒3片左右、鞣酸蛋白5片左右、维生素K 5片左右、复合维生素B 4片左右混合研碎,然后混入少量蜂蜜捣匀,均匀涂抹在患猪舌上,需3次/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