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蓉,李 涛,景小金,李照伟,刘 霞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08)
2019年12月,兰州兽医研究所学生和职工感染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由此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传染病[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35种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动物布病严重影响与制约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商业贸易以及旅游发展。贵州省高度重视动物布病的防控,2001—2018年以来做了大量监测和防控工作,并取得一定效果。现将全省动物布病的流行情况报道如下,为进一步加强防控提供参考。
自1887年首次证实布病的病原体以来,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3]。1905年我国在重庆首次发现并报道2例布病,此后相继在福建、河南、北京、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北、甘肃等省(区、市)的人畜中发现布鲁氏菌感染及布病患者[4]。1957年卫生部组建了布病研究室,开启了我国对布病的防控研究,贵州布病调查工作也由此拉开序幕[5]。1984年,贵州省首次在原贵州肉联厂工人中发现布病感染,至1985年全厂共发现10例阳性患者[6],说明当时生产加工的猪已有布病感染,这也是贵州动物布病感染的首次发现。
从全国来看,2016年人间布病为47 139例,2017年为38 554例,2018年为40 328例,3年总体下降了16.9%。贵州省2014—2018年人间布病为386例(2014年48例,2015年75例,2016年127例,2017年91例,2018年45例),2017年是个转折点。2014—2016年逐年上升,从48例增加到127例,2017—2018年逐年下降至45例。
3.1 流行地区和范围据2013—2015年全省9个市(州)3 435个场点165 819份未免疫布病疫苗的家畜血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我省9个市(州)均有家畜感染布病[7]。2018年统计发生过布病疫情的县(市、区)有69个,占全省县(市、区)的78%。
3.2 不同动物感染情况布病的易感动物种类较多,我省猪、牛、羊、马、梅花鹿均有布病感染报道。2001年毕节地区家畜布病感染阳性率分别为:猪4.8%(41/849)、牛2.4%(4/168)、羊4.2%(50/1 177)、马1.9%(5/257)[8]。2011年报道贵州猪群布病感染阳性率为0.5%(4/800)[9]。2013—2015年全省监测布病感染阳性率为:奶牛0.38%(其他品种牛0.8%)、羊3.02%、猪0.23%[7]。2015—2017年贵州省奶牛布病感染阳性率为0.14%(36/25 910)[10]。2018年贵阳市奶牛布病感染阳性率为0.43%(5/1 155)[11]。
3.3 近年动物布病流行状况2011—2012年黔西南自治州羊布病阳性率为1.16%(89/7 654)[12],遵义市奶牛布病阳性率为16.84%(159/944)[13],黔东南自治州羊布病阳性率为13.42%(199/1 461)[14]。2011—2013年黔南自治州牛布病阳性率为3.3%(75/2 246)、羊布病阳性率为0.27%(23/8 570)、猪布病阳性率为0.04%(1/2 668)[15]。2014年六盘水市羊布病阳性率为2.68%(219/8 177)[16],瓮安县羊布病阳性率为10.31%(66/640)[17]。2015年开阳县羊布病阳性率为0.09%(2/2 180)[18]。2017年德江县山羊布病阳性率3.76%(94/2 498)[19]。据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2014年家畜布病平均阳性率为1.16%(984/85 094),其中羊 1.52%,牛0.07%;2015年全省大力实施“千万只肉羊”工程,从北方一些省份调运羊入黔,致全省布病阳性率攀升,全省家畜布病平均阳性率为2.66%(1 722/64 722)。2014—2018年期间,全省共监测家畜布病样品519 288头份,结果阳性9 414头份,平均阳性率1.81%。其中:羊390 137头份,占总监测量的75%,阳性率2.29%(8 917/390 137);牛129 151头份,占总监测量的25%,阳性率0.38%(497/129 151)。按牛种类统计,奶牛的阳性率为0.07%(31/42 193),其他牛的阳性率为0.54%(466/86 958)。监测的9 414头份阳性样品中,羊8 917头份,牛497头份,羊阳性数占总阳性数的95%,说明羊群是布病感染的主要动物。2017—2018年,全省家畜布病阳性率持续下降,个体阳性率从2.32%降至0.33%,群体阳性率从5.09%降至2.05%,表明通过采取系列综合防控措施,防控效果良好。
布病防控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全社会共同参与,人员、资金、技术、制度缺一不可,形成1个全国布病防控网,才能早日消除布病危害。一是政府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防控责任;二是加强疫情监测,果断处置疫情,推进布病净化,结合科研攻关,加强协作配合,实行联防联控,按照“疾控查人、疫控查畜、以人定畜、溯本求源”的原则,形成防控工作体系,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布病的发生和流行。总之,国家实施动物布病净化工作是解决人畜感染布病的最根本办法与措施,各地应积极推广施行。
5.1布病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 年)》优先防治病种。从贵州省布病流行情况看,污染面大,范围广,加之贵州气候潮湿,地形复杂,利于病原的隐藏与存活,这大大增加了家畜布病净化工作的难度。同时,布病净化工作中的监测、扑杀、消毒、补偿等都需要专项经费支持。在当前形势下,贵州省全面开展家畜布病净化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若采取分阶段实施,奶畜、牛、羊、猪种畜场按顺序开展,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5.2从近年来全省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看,2014—2016年贵州省人间和畜间布病的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2017—2018年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从2016年起,全省实施家畜布病监测和净化工作,对阳性家畜实行“检、消、杀、烧、埋”综合防控措施,布病防控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家畜调运频繁,防控难度较大,现仍呈零星散发状态。
5.3羊群是贵州省布病重点防控对象,感染也较严重,这与全国的布病情况一致。2005—2016全国监测人间布病573 032人,检出阳性39 190例,从病患中分离出布鲁氏菌株276株,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74%,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20]。另据报道,我国从牛奶中分离到的羊种布鲁氏菌比例较高,95%的人间病例是由羊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其中羊3型布鲁氏菌又占到90%,说明尽管我国呈现牛、羊、猪等种型布鲁氏菌并存和跨种传播现象,但羊种布鲁氏菌对人畜危害最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