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承辉 王靓 朱秋静
摘要:目的:研究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为背景,以慢病长处方签约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10例样本做随机数表分组,给予对照组以居家基础服务,给予观察组以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各105例,分析慢病控制情况,以标准量表测评其生活质量并以自编量表测评患者满意度。结果:就慢病控制而言,管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管理后血压及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就生活质量而言,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满意程度而言,观察组的管理内容、服务流程、系统框架及服务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整体满意度。
关键词: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应用价值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并不特指某种疾病,是对那些起病时间较长、病情迁延不愈且缺乏病因证据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以及慢性系统疾病(慢阻肺等)最为常见[1],涉及个体多个器官、组织及系统,不仅会影响其日常劳作及生活质量,还会给其家庭及社会造成经济负担。虽然现阶段慢病的防控力度大大提高,但据相关统计可知,其死亡人数占比在全国高达87%左右。许多患者其病情虽较为稳定,但仍然需要定期到医院配药,多有不便之处,为此医院方面也为其提供了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尤其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不仅满足了其用药等基本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意外发生概率。实践证明,系统且全面的慢病健康管理不仅可降低伤残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是医疗服务这项民生工作得以落实的保障,而健康管理方法在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今天日益完善。为进一步探究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人员对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间的210例样本进行了科学分组及对比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为研究对象并2019.1~2021.8为背景,以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并进行回顾分析,给予对照组以居家管理基础服务,给予观察组以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经统计,两组各105例,資料齐全,对照组中男47例、女性46例,45~75岁、均值(61.33±2.25)岁,患病1~8年、均值为(5.37±1.56)年,观察组中男41例、女性52例,其年龄及病程范围如对照组,而平均(61.37±2.27)岁、(5.34±1.51)年,差异分析时p>0.05,其症状符合高血压及糖尿病诊断标准,无其他恶性肿瘤,可自行完成相关量表测评。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居家管理基础服务,首先需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及随访来实现动态更新,其次需为患者提供在线的健康咨询服务,可采用语音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实时解答,最后需协助患者完成日常诊疗,提醒患者复诊或帮助患者预约,还需组织专家讲座等多种文化活动。
观察组接受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需以对照组处理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团队组建。需选择相关科室内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的医护人员,形成“1+1+X”签约医生团队,由居家健康管理中心直接领导,明确管理内容并完善管理流程,制定相关规章并明确职责范围,全程跟踪随访以维护患者健康。2.强化基础。完善身高、体重及生活方式等一般资料,关注用药及血压等疾病指标变化情况,对慢病进行风险评估并初步形成干预方案。3.增值服务。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平台,鼓励患者通过APP上传健康数据并进行自助查询,依据采集到的健康信息出具慢病评估报告,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来开展个性化干预,进一步解读其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的结果。4.特需服务。开展全程性的慢病居家监测,为其提供移动式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血压仪及血糖仪,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就可立即提示,确保患者本人及医护人员能够做出及时响应,由专业的健康管理师或签约医生进行随访,适当调整阶段性的居家健康管理目标。
1.3 观察指标
疾病控制:主要包括血压(又包含舒张压及收缩压,其标准分别为60~89mmHg及≤140mmHg)及血糖水平(又包含空腹及餐后血糖,其标准分别为3.8~6.1mmol/L及<140mg/dl)[2]。生活质量:需以SF-36量表加以测评,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日常活力、情绪变化及社会功能等分量表,其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满意程度:需以自编量表加以测评,包括管理内容、服务流程、系统框架及服务态度等多个维度,总分为100,其分数与满意程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疾病相关指标及量表评分均为计量数据(±s),需以SPSS 25.0做T检验,对其余计数数据(n,%)、做χ2检验,结果中以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 疾病控制情况分析
管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管理后的血压(舒张压与舒张压)及血糖(空腹与餐后)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2.2 生活质量分析
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日常活力、情绪变化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2.3 满意程度分析
观察组的管理内容、服务流程、系统框架及服务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3。
3讨论
慢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尤其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虽然经药物治疗可控制病情但仍然需要接受长期性的日常生活干预,且临床实践表明,予以慢性患者以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其伤残率及死亡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亦有重要意义[5]。长处方签约患者其处方量一般不会超过12周,对于某些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而言非常便利,但部分患者在院外的依从性较差且对于慢病知识缺乏认识,为此医院方面也希望已通过加强居家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来提高慢病的整体治疗效果。有关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家庭签约医生的重要地位以及以人文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促使慢病的防治工作也由医院向家庭中延伸[6]。93A8C9B4-9545-432B-B635-80D12DA187D6
结果如下:(1)慢病控制。两组在管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在管理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有效说明接受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其血压及血糖水平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2)生活质量。观察组的SF-36(生理功能、躯体症状、日常活力、情绪变化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有效说明采用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患者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且与彭丽云、计娜及张榕江[4]在2020年中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即“观察组HPSMBRS-II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满意程度。观察组的管理内容、服务流程、系统框架及服务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有效说明接受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患者其整体满意度相对更高。
综上所述,慢病患者病情反復且病程较长,科学治疗及临床护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而居家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慢病长处方签约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通过物联网技术采取微信平台的线上沟通,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并对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且在现代化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服务技术也有明显提升,这也使得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更为便捷,而管理效果也更为可观。
参考文献
[1]张霞,张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2):382-383.
[2]员战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4.
[3]朱桂菊,苗小妹,于秀娟,等.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
[4]彭丽云,计娜,张榕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家庭支持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9):3.
[5]李福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1):184-185.
[6]潘小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老年慢性疾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9):170.93A8C9B4-9545-432B-B635-80D12DA187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