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辑
冯骥才: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低调不是为了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匪我思存: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以为不过是一段感情,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生。
安妮宝贝: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笛安:幸福这东西,一点都不符合牛顿的惯性定律,总是在滑行得最流畅的时候戛然而止。
杨千嬅《写给城市的诗》:在这城市里,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想着同样的事情,怀着相似的频率,在某站寂寞的出口,安排好了与我相遇。
《少年维特之烦恼》:我生平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折磨,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本可以胸怀坦荡地尽情欢乐,可是他们却彼此拿一些无聊的蠢事把不多几天的好日子都糟蹋掉,等意识到浪费的光阴无法弥补时,已经太晚了。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活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顺从别人的想法,这是人与人之间的重大区别之一。
韩寒:在做事情的时候,我希望看得远一些;但在过日子的时候,我希望看得近一些。
三毛:天真的人,不代表没有见过世界的黑暗,恰恰因为见到过,才知道天真的好。
济慈: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这句话并不正确。我要用另一句格言取代它:“在成功一半之前根本不存在开端。”
马斯克:使命看似宏大,似乎总和伟人如影随形。实际上它很精确:需要我们聚焦兴趣点并制订计划。使命值得我们每个人拥有:从他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与自身才能的交汇之处,往往就是使命所在。
乔布斯:你必须相信,经历过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因为相信这些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会给你带来循从本觉的自信。它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萧伯纳: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夏目漱石:世界上最厉害的本领就是:以愉悦的心情老去;在工作时,有能力选择休息;在想说话时,能选择保持沉默;在失望时,能重新燃起希望。
汪曾祺: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刘墉: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张小娴:所有的如同陌路,只因未曾深爱。
周国平:相思是篇冗长的腹稿,可发表出来却往往很短。
牛顿:辛苦是获得一切的定律。
毕淑敏:一个人的自信,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不然就变成了盲目自信,甚至自大。当你懂得自己因何而自信,你就会坚定如磐石,勇敢如雄狮。
汪国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林清玄:若有八万四千人认识我,知道我的名姓,也只是看见了一个面具。因为真实的我,永在改变中。我感恩这种“自己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从前一切的过错还能修正,所有缺憾都能弥补,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汪涵:上天抛给你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不管抛给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双臂更加有力。这样的话,有一天它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
丁玲:人就是这样,身边那么多人,记住的多是小时候的玩伴;每天那么多事,记住的总是那些童年旧事;顿顿那么多好吃的,难忘的却是小时候母亲做过的粗茶淡饭。
黑泽明:你去爬山被告知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如果你不断看山顶,就会泄气。
迟子建:我想花朵也许是女人的魂灵,而蜜蜂则是男人的魂灵。当蜜蜂嗡嗡地叫着从这朵花又跳到另一朵花上时,花朵还是静静地待在原处,一如既往地开放着。
纪伯伦:悲伤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越深,你越能容纳更多的欢乐。
蒋勋:我相信,一个真正完整快乐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隐私来使自己丰富,他自己就能让生命丰富起来。
朱光潜: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假如庄子不是鱼就无从知鱼之乐,每个人就要各成孤立世界,和其他人物都隔着一层密不通风的墙壁,人与人以及人与物之间便无心灵交通的可能了。
泰戈尔:我做云,你做月亮。我用两只手遮盖你,我们的屋顶就是青碧的天空。
史铁生:没有挫折,没有坎坷,没有望眼欲穿的企盼,没有撕心裂肺的煎熬,没有痛不欲生的痴癫与疯狂,没有万死不悔的追求与等待,当成功到来之时,你会有感慨万端的喜悦吗?
林语堂: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福楼拜: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质数的孤独》:越长大,越觉得孤独竟是生命的必然,每个人都是质数列中孤单却特别的存在。或许,说不上特别,也就算個普普通通,再或者说,用“普通”都夸张了些。我们都是那孤独的质数,我们都承受着质数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