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崇玲 苏 醒
山地城市受复杂地形地貌影响,大量边坡广泛分布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如何将以安全防护为主的边坡转化为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突显城市立体景观形象的重要载体成为当前山地城市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以重庆主城区为样本,通过卫星影像解译与现状调研,对边坡类型进行划分,分析当前边坡存在安全隐患突出、生态效益较差、养护管理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边坡绿化营造策略,以期为山地城市边坡绿化景观建设起到实践指导作用。
山地城市;边坡绿化;营造方法;重庆主城区
复杂立地条件是影响山地景观营建的关键地理背景,山地城市受多元地形地貌影响,山间坡地成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组成部分。伴随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人工建设活动频率与强度的增加,城市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张,城市中大量山体、坡脚斑块与山脉、水系廊道遭受蚕食,大型基础设施与建筑工程项目的快速推进形成了大量的边坡堡坎与裸露坡面,其广泛分布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成为山地城市独有的特色景观,直接影响着山地城市环境与品质形象。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安全防护为主的边坡绿化,逐渐发展为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突显城市立体景观形象的重要载体,其景观风貌的营建是当前山地城市建设的主要探索方向。
当前针对边坡研究主要集中于边坡适宜性植物配置[1-2]、边坡稳定性与综合治理[3]、生态修复与应用[4]、绿化施工工艺[5]、边坡绿化美学评价[6]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如苗力峰探索了边坡景观营造设计手法以提升城市边坡景观品质[7];谢怀建立足边坡园林绿化生态与文化原则,探讨不同地质条件下边坡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技术标准与建设思路[5];孙珍详述了城市主干道高边坡绿化景观美学构成、表现与景观效益[6];罗东志、陈硕针对公路群落配置不合理、景观视觉效应不协调问题,讨论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及搭建后的景观效应[7-9]。而系统梳理边坡类型与现状问题,针对不同类型边坡的处理手法还较为欠缺,同时融合生态—社会—文化视角,联动边坡周边场地生态修复与环境品质提升,深化山地城市边坡风貌塑造,仍是当前相关边坡研究的空白,因而探索总结山地城市边坡绿化营造方法,将城市伤疤转变为改善城市生态质量、突显城市文明的载体,以此彰显山地城市立体景观风貌显得尤为必要。
依据重庆市志对重庆市地面坡度统计总结,整个城市地表坡度较大,平坦用地欠缺(表1)。通过边坡卫星影像解译与现状调研发现,主城区边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依据其资源禀赋特征、功能类型与现状条件、周边用地性质等内容,对主城区边坡涵盖范围进行分类统计,主要分为山体生态屏障防护型,桥头立交节点型,堡坎、高切坡、隧道口型,河流生态护岸型,道路生态廊道型,闲置建设用地型等6种类型(表2)。
表1 重庆市地面坡度统计表[10]
表2 重庆市边坡类型划分
主城区边坡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且较为破碎,边坡绿化建设面临较大挑战。通过卫星图像解译及现场实地调研勘察,主城区边坡绿化主要存在3大问题。
2.2.1 裸露边坡众多,安全隐患突出
受山地城市复杂地形地貌、脆弱生态基底及强人工建设干扰影响,加之边坡坡度大、结构稳定性较差、坡面硬质面积多、坡地地质结构不稳等因素,边坡安全隐患尤为突出。据2019年重庆市主城区裸露边坡调研结果显示,城区内仍存在308个裸露或绿化品质较低的地块,总面积约1 315 hm2,涉及主城区绿地各类型,最小地块面积约50 m2,最大地块面积近10 hm2。这些边坡大多土壤裸露、植被稀疏、地质结构不够稳定,不仅对城市整体景观风貌有较大影响,同时也易产生崩塌塌方、风化剥落、流石流泥、掉块落石等灾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图1)。
1. 主城区部分裸露边坡现状
2.2.2 景观形象不佳,生态效益较差
经现状调研发现,当前城市建设范围内大量的边坡区域普遍采用传统加固与覆绿工程措施,处理方式较为生硬,景观形象、可识别性及地域彰显性等整体场所感营造较为缺失。具体表现在:(1)部分边坡绿化局限于坡体本身,不考虑周边环境及市民需求,与城市特色、历史文化缺乏呼应,与周边环境脱节;(2)裸露边坡中以城市建设用地空地型居多(总计133个,占地面积>700 hm2),这类边坡多为城市边角地,部分地块因建设条件较差被弃置,亦有部分征而未建的建设用地,周边环境较为杂乱,私自开垦、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及周边居民的生活;(3)位于城市重要景观界面或视线焦点的节点区域(如山体生态屏障型边坡、城市主干道、立交桥头边坡)对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具有重大影响,而当前存在景观形象不佳、缺少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等问题。
2.2.3 养护管理不足,后期退化严重
受山地复杂立地条件影响,当前山地城市边坡区域存在坡体土壤蓄水能力低、种植土层薄、土壤肥力低下、养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如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的边坡绿化,在重庆夏季高热等极端天气影响下,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边坡呈现无土、缺水、缺肥状态,植被面临干、热威胁,非常容易退化,甚至死亡;又或部分边坡绿化完成后,后期管理不够重视或管控力度不够,导致边坡绿化被破坏、植物补植不及时、土壤岩石裸露、植物杂乱、植被野化,使得坡地绿化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2.3.1 有的放矢,分类实施
依据重庆主城区6种边坡类型划分,结合边坡资源禀赋特征、功能类型与现状条件,采取分级分类治理措施,提出“一坡一策、一处一景”策略,以此实现边坡差异化与特色化,使其成为城市中“站起来”的风景,这对重庆“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山体生态屏障防护型边坡。主要分布于城中山体,以山体生态修复为重点,以现有绿色空间资源为基础,坚持生态保护、有效利用的原则,对裸露区域按照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绿化美化[11]。选择本地适生乔木进行骨架绿化,增加色叶植物、开花乔木和灌木,注重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层次结构、色彩季相变化,构建多树种、多色彩、季相变化丰富、成片有型的山体容貌景观(图2)。
2. 山体生态屏障防护型边坡设计意象
(2)桥头立交节点型边坡。城市中心区的桥头边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界面,在设计过程中应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场地设计,营造重庆特色文化氛围,展示城市形象和特色。
(3)堡坎、高切坡、隧道口型边坡。应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留现有植被,结合相应工程措施进行生态覆绿。
(4)河流生态护岸型边坡。位于消落区的边坡以生态植被自然恢复保育为主,构建近水岸生态带,改善沿江景观视线。针对工程治理后有条件进行覆绿的空间,根据水深、淹水时间等,选择耐瘠薄、耐水淹、根系发达、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植物,建立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次级河流沿线边坡尽可能构建适应水陆梯度变化的近自然植物群落,提高水岸结构稳定性与群落多样性。
(5)道路生态廊道型边坡。内环快速路沿线边坡以打造环城观花绿廊为目标,完善沿线道路生态廊道。边坡修复应顺应地形,采用坡面种植或阶梯式景观,以高绿量的植物群落为主要组景单元,以大面积的色叶、开花植物为主,突出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沿线大型立交、环岛、匝道出入口、城市重要出入口处等开敞空间边坡应进行重点设计,依据场地特征,按照城市景观节点打造。
城市主干道沿线边坡以打造景观大道为目标,根据周边地块的使用功能,合理确定道路坡地景观主色调,增加色叶植物、开花植物,丰富道路色彩和季相变化(图3)。根据主干道的绿化特色和形象特征,在路口和重要节点位置的绿带进行精细化、特色化设计,灵活运用花境和立体花坛等绿化形式,点缀孤植开花、色叶植物,实现“一路一景,步移景异”。坡比<1∶3、宽度>8 m的边坡,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根据周边用地性质,考虑市民需求,设置游步道、停留节点。有条件的区域可增加休闲设施,按照口袋公园布局完善功能,打造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功能完善的小游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生态休闲空间。
3. 内环快速路沿线边坡设计意向
(6)闲置建设用地型边坡。全面梳理城市建设用地空地边坡,清除菜地,拆除违章建构筑物等。厘清用地权属,针对位于城市繁华区或人口密集区的较长期(3年以上)闲置建设用地,可结合周边环境,有效利用场地高差,设置登山步道、游憩活动设施,打造山地口袋公园(图4)。短期内待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边坡通过喷洒草籽、花籽等低成本方式进行覆绿,城市美化不留死角。
4. 城市建设用地空地边坡设计意向
2.3.2 因地制宜,因坡施策
因边坡类型多样、坡体结构复杂、形成原因多元,边坡绿化应在立足现状调研基础上,依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建设方法因坡施策,提出覆土、喷播、攀爬、构件设施类等不同边坡类型工程技术。
(1)坡率<1∶2的覆土类土质边坡可通过修建挡土墙、设置分级马道等方式放坡,稳定坡体(图5),亦可结合原有自然地形设计微地形,起伏变化注意整体性,利于绿地排水和植物生长。
5. 覆土种植类边坡处理方式示意图
(2)坡率<1∶0.5的喷播类岩土边坡,可采用直接喷播、挂铁丝网喷播、网格防护类喷播、挂三维网类喷播等技术类型(图6),其具体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要求应满足《边坡喷播绿化工程技术标准》(CJJ/T 292-2018)的规定,宜选择乔灌草型或灌草型植物群落配置模式,达到持久稳定的护坡效果。
6. 构件设施类边坡处理方式示意图
(3)攀爬类边坡绿化可分为攀爬式、上垂下爬式和内栽外露式,适用于坡率>1∶0.5的坡地,该类型坡地应充分利用周边绿地进行栽植,如无适宜的立地条件,可使用种植槽或种植箱进行覆绿,种植槽高度宜为30~40 cm,宽度宜为20~30 cm;种植箱长度宜为60~80 cm,高度宜为40~60 cm,宽度宜为20~30 cm;攀援植物宜选用2年生以上的速生攀援植物,采用“品”字形栽植,栽植间距一般宜为30~40 cm,若攀爬式植物依附的坡体表面光滑,应设适宜的人工牵引物,使得攀爬植物正常生长。
(4)针对稳定性较差、坡度较陡的石质边坡,可采用景观塑石进行处理,如以重庆特色的江河石为样本,仿自然石的形体和纹理,预留种植槽,种植适宜植物。
2.3.3 建管并重,生态持续
受重庆极端天气与边坡自身低劣立地条件影响,边坡绿化效果稳定性与持久性面临极大挑战,如何基于前期设计、中期建设、后期养护,建立良好的流程机制,是实现边坡高效、低耗、良好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的重要突破方向。
(1)前期设计阶段应依据边坡地形地质条件、坡度类型及工程要求,选择抗逆性强、易存活、低维护的植物品种,构建与立地条件、自然环境吻合的拟自然植物群落,适应边坡粗放管理。
(2)中期建设过程中应考虑不同边坡绿化类型,对植物栽植形式、种植要点、灌溉形式等要点进行梳理,确保边坡植被稳定生长状态(表3)。
表3 边坡绿化建设关键要点
(3)后期养护阶段应依据不同边坡类型,详细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养护方案,尤其是特殊灾害性天气应制定防强风、高温、大雨等专项应急预案。冬季养护应搭设塑料薄膜、缠绕树干等方式抗寒;夏季干旱高温大力推广抗蒸腾剂、营养液滴注、树冠喷雾、树干裹干保湿等措施减少水分蒸发,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提升土壤保水力;大风雨季采取疏剪缩冠、苗木固根、及时清淤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同时,增加施肥、病虫害防治、设施维护等管理,逐步将过去粗放的边坡管护方式向科学化与精细化转变,最大程度发挥边坡绿化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消除城市绿化秃斑、提升城市绿量、修复城市生态是打造山城江城特色,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工作重点。计划至2022年底,主城区实施边坡绿化美化地块309个,面积约1 323 hm2,现至2020年底已完成主城区边坡绿化美化工作量的86.6%,全面完成建设用地空地覆绿工作。在此修复改造过程中总结归纳了边坡绿化营造方法:(1)对山城重庆边坡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从经济、安全、城市美学和生态等方面制定绿化美化策略;(2)从工程技术、植物配置模式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对主城区7类边坡进行详细设计指引;(3)结合重庆地区自然地理概况、重庆城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现状及边坡绿化美化的特点,完成重庆主城区边坡绿化观花、色叶、闻香植物600个品种的推荐使用。在2020年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空地覆绿全面完成的基础上,力争做到:2021年底主城区边坡绿化美化基本完成;2022年底主城区边坡绿化美化持续巩固提升,基本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处处花香”。
边坡绿化是山地城市绿化建设的痛点、难点,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整体统筹、部门协同,不断创新与实践,建立长效质量监管体系,才能让山城面貌更美、环境更优、品质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