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2021-06-02 08:27项聪英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小朋友数学

□ 项聪英

“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数学语言。万丈高楼平地起,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窄,语言区域狭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只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会说的同学,语言表达也经常是零碎的短句,不能说完整,更不能准确表达抽象的数学语言。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外化学生的思维,推动数学思维快速发展。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营造氛围,创造环境,由扶到放,激发学生从想说到敢说,再到会说,从而形成表达能力。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想说

对学生来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能够轻松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故事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具吸引力,在数学课堂上,将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故事情境之中,能够使学生的感知与课堂的气氛融为一体,提升表达欲望。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多少》一课,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情境动画图,借助编故事引入教学:“小朋友们爱看动画片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教师抓住学生喜欢讲故事、编故事、听故事的心理,创设欢快、轻松的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想“说”。之后教师继续创设问题情境:“这么多东西,你先想想,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再问问你的同桌,看他能不能和你有同样的发现。”学生兴趣高涨,主动探索和表达的欲望被充分激发。

(二)创造环境,让学生敢说

刚入学的小学生,有的生性胆怯,支支吾吾不敢说;有的虽有胆量说,但表达没有条理,语无伦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降低表达要求,在课堂上创造和谐、安全的说话环境,允许学生表达不清,语无伦次。不管学生回答得好不好,教师都要用肯定、赏识的语言进行评价,如“你说对了”“不着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说得越来越棒了”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肯定,帮助学生摆脱紧张、胆怯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慢慢树立信心,逐步养成敢于说话的习惯,将学生引导到积极、敢于思考的良性轨道上来。

(三)由扶到放,让学生会说

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做好示范引导,让学生模仿,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教会学生表达的方法。

如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是准备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准备。课堂上,教师出示情境图并提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只会说“图上有房子,有红旗,有很多花,有很多人”等,而不能说出具体数量,更不能将信息表达成一句完整的话。教师在鼓励学生的基础上说:“是的,图上有房子,有红旗,有花,它们分别有多少呢?我们可以说有一座房子,有一面红旗,有一个老师。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说说其他事物吗?”在教师范例的引领下,学生慢慢说出:“有2个同学在向老师问好。”“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图上有8棵树。”……由此让语言表达由几个词的断句,逐渐向完整的句子过渡。

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表达。学生的表述逐步变得完整、流畅,从敢说走向会说。

二、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对数学课堂表达充满一定的兴趣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让学生说得有技巧。

(一)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

数学的语言表达不仅要求学生会说话,还要会用“数学”的语言来准确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可以从能够用带有数量、方位的词来说图意着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后,进行以下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学生踊跃举手回答)

生(众说纷纭):图上有老奶奶,有小鸡,有大白鹅,有向日葵……

师:嗯,小朋友都说对了,那老奶奶、小鸡、大白鹅都有几个呢?你能照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吗?“图上有一座房子,有一个老奶奶在喂鸡”。哪个小朋友来试试?

生:老师,我看到院子里有2只大白鹅。

生:有4只小鸡,房子边上还有5个南瓜。

师: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用了“在房子边上”,告诉了我们具体的位置。

生:花园里有4棵向日葵。

生:老师,在房顶上有3只小鸟。

……

这样的表达基本做到了观察有序,表达完整,学生不仅说出了数量的多少,还用上了方位词。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快速养成。

(二)用“三句话”提数学问题

在学生学会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用“三句话”来提出问题。如在学习“6、7 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对学生进行表达训练:请用三句话来表达图意。引导学生这样表达:(1)红花有4朵,粉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2)粉花有2朵,红花有4朵,一共有多少朵?(3)红花、粉花一共有6 朵,其中红花有4 朵,粉花有几朵?(4)红花、粉花一共有6朵,其中粉花有2朵,红花有几朵……通过这样的练“说”,学生不仅学会了口头编应用题,初步感受到加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应用题的正式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学生从其他同学的不同说法中受到启发,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当学生能根据实物图用“三句话”来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提高要求,逐步过渡到半抽象的符号图让学生练说,再过渡到单纯用三个数来编题的练习等。如教师出示“8、5、3”三个数,提问:你能用这三个数说三句话编一道题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想象,编出各种各样的“三句话”应用题:(1)停车场有8 辆汽车,开走了5 辆,还剩几辆?(2)河里原来有8只鸭,游走了3只,还剩几只?(3)我们班第一次有5个人做好事,第二次有3个人做好事,一共有几个人做好事?……学生编的应用题,题材丰富,解法与方式不拘一格,既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一特点,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在编题过程中,学生表述清楚,语言规范。这样的编题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大胆地说,主动地学,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用示意图表达数学信息

示意图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表征方式。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一些抽象问题时借助画示意图,把抽象问题直观化,以促进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例6(第79页)。这道题编排的目的是学习“第几”和“几个”的区别,题目中小朋友的队伍信息呈现不完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示意图来帮助理解(如图1)。示意图既是对数学信息的准确表征,又把解题思路展现在图示中,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图1

三、充分搭建表达的平台

当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有了说的方法后,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说的机会,给学生搭建表达的平台。

(一)在课堂上提供表达的机会

1.组内交流。课堂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合作学习小组是促进学生表达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合作小组内,群体变小,同学之间相互熟悉,哪怕是胆小的学生,也敢于表达。

2.全班汇报。全班汇报是把组内同学的意见汇总,对学生表达的要求相对会高一些。全班交流汇报时,应打破每一次都让小组长汇报的模式,鼓励学生在组内事先商量好让谁发言,对平时胆小的同学,先征得他的同意,再让他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这不仅尊重了胆小的同学,也给他们提供了全班汇报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有大幅度提升。

3.做小老师。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练说,同时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鼓励他们也上来尝试当小老师,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课堂外搭建表达的平台

教学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语言表达也是如此,课内加强训练后,课外也要给学生搭建良好的表达平台。

1.平行班交流。低年级数学教师一般都会任教两个班级,这给学生在平行班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带来了方便,教师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带到另一个班的课堂上去当小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交流方式更能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想要表达、乐于表达的内驱力。

2.小视频展示。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表达的任务带回家,跟爸爸妈妈“讲数学”。比如今天在数学课堂上学了什么数学知识,参加了什么数学活动,说给爸爸妈妈听;或者把在家里跟爸爸妈妈交流数学学习的过程拍成小视频,发在班级群里跟大家交流学习。这种“说数学”的活动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再现,通过“说数学”来再现思路,通过“讲数学”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思维能力的发展带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又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小朋友数学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Let’s DIY Poster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