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燕(河南师范大学)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资源配置,解释经济波动现象,研究宏观经济总量。一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但单一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往往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弥补单一的政策的局限,往往这两种政策配合使用,最终使总供给予总需求达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持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变动税收和公债等这些政策工具,通过乘数,作用于国民收入,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1]。比如在经济萧条的时候,总需求不足,政府会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削减税收和降低税率等多种措施来刺激总需求,使总需求增加,从而国民收入与就业就会增加,进而使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是政府当局即政府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改变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来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最终达到调节产出的目标的决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1]。比如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进而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
利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以扩张性的政策为例,分析两大政策的作用效果。
图1 财政政策作用效果图
产品市场因素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如图1所示,当IS曲线斜率比较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此时国民收入和利率均上升,均衡国民收入从Y1增加到Y2,新的均衡出现在Y2,Y2Y4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当IS曲线斜率比较小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从IS3右移至IS4,国民收入从Y1移动到Y3,此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Y3;当曲线向右移动相同的距离时,由于IS曲线的斜率不同,财政政策效果也不同,从图中可以看出IS曲线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弱。
图2 财政政策作用效果图
图3 货币政策作用效果图
货币市场因素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如图2所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1曲线右移至IS2,IS曲线斜率相同时,当LM曲线斜率较小时,均衡国民收入从Y1增加至Y3;当LM曲线斜率较小时,均衡国民收入从Y1增加至Y2,从图中可以看出,LM曲线斜率较小时,财政政策效应越大;反之,财政政策效应越小。
产品市场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当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使LM1曲线右移到LM2,IS曲线斜率较小时,即为IS1,此时均衡国民收入由Y1变为Y3;当IS曲线斜率较大时,即为IS2,此时均衡国民收入由Y1变为Y2;从左图3中可以明显看出IS1曲线斜率较小,而产出水平较大。货币市场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LM曲线向右移,移动的距离等于国民收入由Y1到Y3,但LM曲线斜率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当LM曲线斜率较大,如左图3,移动距离为X1;当LM曲线斜率较小时,如右图3,移动距离为X2。对比X1与X2的距离大小可得: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财政政策更有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很复杂,IS-LM模型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忽略了很多现实因素,而且LM曲线存在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在这两个区域内,两大政策作用时会存在无效,此时就不能用两大政策来调节宏观经济。但我们通过学习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能够直观地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LM曲线上存在三个区域即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即为水平区域并且利率相对比较低。在凯恩斯区域,由于利率很低,若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的供给,但并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大收入,此时货币政策无效。但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收入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此时财政政策有效。古典区域即为垂直部分,在该部分,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只能使利率上升,但并不能使收入的增加;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使利率降低,还会提高收入水平,在古典区域内,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在LM曲线中链接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的为中间区域,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有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财政政策就是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调整而进行经济决策,货币政策使通过利率调整而影响经济决策。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单一的政策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通常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运用,可以更好地解决宏观经济的状况,具体使用哪种模式,仍需要结合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