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胡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肿瘤科,湖北 武汉,430030)
胃癌年龄标准化的5年存活率仅为27.4%[1]。由于胃癌早期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导致多数患者被漏诊,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失手术治疗的机会[2]。因此,只能选择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而老年人群由于各脏器功能减退,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化疗虽然能够有效延长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极易引发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或呕吐等,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因此给予胃癌晚期患者科学的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控制疾病发展。集束化干预是以循证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方式,临床应用较广泛[4]。本研究对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6例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本研究。纳入标准:① 年龄≥60岁;② 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③ 意识清晰,能够正常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 合并肝衰竭、心力衰竭或肾衰竭;③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④ 中途放弃治疗。所有患者遵循方便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2组间性别、病程及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1 常规营养干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营养干预,为期14 d。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胃癌化疗知识健康教育手册;按照医嘱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并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科学且合理地处理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1.2.2 集束化营养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营养干预,为期14 d。
1.2.2.1 成立集束化营养干预小组 由主管医师、营养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组成集束化营养干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等,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营养干预方案。护士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营养评估工具的使用、营养筛查等。小组成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和营养支持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集束化营养干预的依从性。
1.2.2.2 营养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采用营养风险评估表(NRS-2002)[5]评估其营养风险。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给予其饮食指导;对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给予其个性化的营养干预。
1.2.2.3 干预措施 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每日饮食摄入量和膳食需求量,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该方案从患者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实施。对于不良反应较重且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及时给予鼻饲饮食。鼻饲饮食前,小组成员观察患者是否有呕吐、腹泻等,鼻饲前15 min,回抽患者的胃内容物,观察内容物是否超过饮食量的1/2,未超过者可以正常鼻饲;对于胃内容物超过饮食量1/2的患者,向主管医师汇报,根据其实际情况将鼻饲量减半或减少1次。
1.2.2.4 不良反应处理 对于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10 mg盐酸甲氧氯普胺和静脉注射5 mL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于腹泻的患者,指导其口服蒙脱石散,每次3 g,每天3次;对于便秘的患者,指导其口服10 mL乳果糖口服液。
1.2.2.5 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采用视频、图片及食物模型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出院时,叮嘱患者坚持按照营养干预方案进行营养干预,告知其在进食前后30 min内,避免大量饮水,进食不宜过快,避免食用油腻、甜食、腌制、刺激性强的食物等。此外,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少食多餐,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适量饮用酸奶等,且于每次用餐30 min后进行适量的运动。
1.2.2.6 心理支持 责任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其语言安慰,进而疏解其不良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① 于干预前和干预14 d后评估患者的生理应激状态,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② 于干预前和干预14 d后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量表(PG-SGA)[6]。PG-SGA评分0~1分为营养良好,2~3分为可疑营养不良,4~8分为中度营养不良,≥9分为严重营养不良。③ 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恶心的呕吐、乏力、疼痛。④ 于干预14 d后,使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85分为满意,70~85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一般例数)/53×100%。
干预前,2组间E、NE及Co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4 d后,2组的E、NE及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E、NE及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应激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间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PG-SG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4 d后,2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PG-SGA评分均低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营养状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比较 [例(%)]
干预14 d后,观察组的护理的满意率96.23%(51/53),高于对照组的83.02%(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26)。
胃癌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只能接受放射治疗和化疗。化疗作为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产生影响。因此,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往往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进而发生营养不良[7]。营养不良是影响肿瘤患者化疗效果的重要原因,其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8]。因此,给予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营养干预尤为重要。近年来,集束化营养干预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将治疗与护理相结合,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为其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方案,更好地改善其营养状况[9]。
本研究对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采用集束化营养干预,将干预措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提高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环节给予重点干预,结果显示,干预14 d后,观察组的E、NE及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集束化营养干预能够缓解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激状态。这可能是由于集束化营养干预能够通过科学且合理的营养干预减少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维持机体内激素的水平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营养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这可能是由于,集束化营养干预能够促进营养物质与胃肠道黏膜组织的接触,促进胃肠道黏膜活性的维持,进而加快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和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水平[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这可能是因为集束化营养干预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应激状态,进而降低了因化疗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较高(P<0.05)。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集束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较好,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升高。
综上所述,集束化营养干预能够改善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期间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营养水平,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