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导尿管拔除方法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排尿情况、舒适度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1-06-01 09:08朱伯琴邱小丽秦云霞许容芳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尿潴留

朱伯琴, 邱小丽, 秦云霞, 许容芳

(南通市肿瘤医院 1. 妇瘤科; 2. 护理部,江苏 南通,226361)

宫颈癌是中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宫颈癌根治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该疾病的预后并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但是由于该手术方式根除范围较大,术区解剖变异大,可对患者膀胱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概率[1]。就此状况而言,临床在术后常需留置导尿管,一方面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使膀胱括约肌得以放松,从而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但是在孙宇等[2]的研究中发现,导尿管的拔除方式与尿潴留的发生紧密相连,目前临床常通过在拔除尿管前运用注射器抽除气囊内的0.9%氯化钠溶液,继而拔除尿管。有研究[3]表明,采用常规拔除方式后仍有19.16%的患者发生尿潴留。鉴于此,需将拔除导尿管方式进行改良,但是其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较少,故本研究对改良导尿管拔除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获南通市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南通市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宫颈癌诊断标准[4];② 行宫颈癌根治术。排除标准:① 伴有肝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② 伴有原发性泌尿系统疾病;③ 伴有其他恶性肿瘤。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癌症分期、文化程度以及病理分型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前期准备 2组患者均术后留置14号双腔气囊导尿管并持续开放7 d。自第8天起,日间运用间断夹闭尿管方式锻炼患者的膀胱功能。嘱患者多饮水,定时询问其有无尿意,若患者最初无明显尿意,则每隔2~3 h开放1次导尿管,放尿期间患者采用半蹲式排尿体位放尿,保持身体前倾以增加腹压,进而充分排空膀胱。每当患者产生尿意时采用上述方式排空膀胱,夜间保持导尿管处于持续开放状态,运用上述方式持续锻炼膀胱功能3 d后遵医嘱采用不同方式拔除尿管。

1.2.2 常规导尿管拔除方式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拔除尿管方式,观察至患者出院。打开导尿管,待膀胱内尿液充分引流后,运用注射器抽出气囊内液体,然后缓慢而轻柔地拔除导尿管。

1.2.3 改良后导尿管拔除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观察至患者出院。具体操作如下:① 管床护士接到拔除导尿管医嘱后嘱患者适当饮水,责任护士反复夹闭导尿管,持续开放—夹闭导尿管 5次。② 第5次夹闭导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若患者自诉有明显尿意时,责任护士戴无菌手套并用碘伏消毒尿道口,采用注射器将双腔导尿管气囊内的0.9%氯化钠溶液全部抽出,继而再次向气囊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1 mL,重复上述动作数次后,尽量使瘪陷的气囊处于充盈状态,保持气囊表面光滑平整,嘱患者深呼吸并放松全身。③ 待患者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责任护士再次用碘伏消毒其尿道口并在臀下放置便器,鼓励患者自行排尿,若患者抵抗床上排尿,护士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时嘱其家属用热毛巾湿敷膀胱区,必要时可采用温水冲洗进行诱导排尿,直至导尿管顺尿液自行排出。④ 每周召开质控会议,提出并分析改良拔除导尿管的不足之处以及解决方案;详细记录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探讨发生原因,排除其他不可控因素后逐步改进并优化拔管方式。

1.3 观察指标

1.3.1 排尿情况 于拔除导尿管后,嘱患者家属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统计拔除导尿管后第1天进行自主排尿的例数,自主排尿发生率=自主排尿例数/总例数×100%。

1.3.2 舒适度 于拔除导尿管期间运用自制的舒适度量表询问患者具体舒适情况,该量表分为无不适、轻微不适以及明显不适。

1.3.3 疼痛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 于拔除导尿管期间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该量表总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于拔除导尿管后,统计2组的尿潴留发生例数,尿潴留发生率=(尿潴留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

拔除导尿管后,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自主排尿发生率(84.00%)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排尿情况对比

2.2 2组患者舒适度对比

观察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舒适度对比 [例(%)]

2.3 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拔除尿管期间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拔除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常用手段,术中为了完整切除已经发生转移以及浸润的肿瘤组织,致使手术涉及范围广、手术切口大,并且在游离输尿管时极易对膀胱侧窝副交感神经纤维、输尿管外神经纤维、主韧带以及骶韧带浅层和深层的盆丛神经造成广泛损伤,引发膀胱功能障碍,从而增加罹患尿潴留的风险。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成为宫颈癌根治术后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6]。留置导尿管是临床预防尿潴留的常用方式,但是宫颈癌术后患者长期留置尿管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大,拔除导尿管后仍有患者发生尿潴留[7]。因此临床工作者猜测导尿管的拔除方式亦与尿潴留的发生密切关联,故本研究在对导尿管拔除方式进行改良后进行了相关分析。

常规导尿管拔除方式是将气囊中的0.9%氯化钠溶液用注射器抽出后,缓慢而轻柔地拔除尿管。但是对宫颈癌患者而言,其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可长达14 d左右。金玉明等[8]在其早期拔除导尿管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研究中表明,留置导尿管为侵入性操作,在插入导尿管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尿道以及膀胱黏膜,且其损伤程度可能会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而导尿管气囊长期在充水状态下其固有形态发生变化,即导尿管表面从光滑状态变为褶皱状态,甚至还可出现纵皱襞。另外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可使尿道壁代谢物质附着于气囊表面形成锐角,此时拔除导尿管时可对尿道黏膜造成进一步损伤,使患者产生明显疼痛,增加其不适感,影响排尿功能,延长首次排尿时间,间歇性增加尿潴留发生率[7]。本研究中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自主排尿发生率(84.00%)高于对照组(66.00%),尿潴留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6.00%),舒适度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说明改良后导尿管拔除方法不仅可改善排尿情况,还可降低尿潴留发生率,从而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分析原因,首先改良后导尿管拔除方法是在抽取0.9%氯化钠溶液后,用剩余的0.9%氯化钠溶液反复进行抽吸,此动作不仅可以使气囊表面褶皱壁消失,还可增加气囊表面光滑度;其次拔除导尿管时机为膀胱完全充盈状态;最后导尿管随尿液自行排出而非人为拔除,上述均为改良拔除尿管的优势所在。张喆浩等[9]在其研究中表明,膀胱处于空虚状态时无排尿反射,而膀胱在完全充盈状态下机体可自行建立排尿反射。因此在拔除导尿管后机体可迅速建立排尿反射,不仅增加尿液对膀胱壁的刺激,使得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使排尿;还可减少等待排尿时间,予以患者心理慰藉,可使其更为顺畅地进行排尿,从而加快首次排尿速度,增加排尿量,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此外,在改良拔除导尿管方法中通过反复向气囊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可降低尿道壁与气囊表面摩擦力,降低对尿道黏膜的损伤[10]。赵于源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降低气囊表面与尿道壁的摩擦力在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还可促进排尿,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在本试验中导尿管最后随尿液排出而非人为拔除,此方式也是改善疼痛的新方式。袁洪霞等[12]在其改良拔导尿管法及诱导排尿法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中明确指出,减轻疼痛对于患者后期恢复至关重要,可更好地改善排尿情况,达到降低尿潴留发生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将改良后导尿管拔除方法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降低疼痛感,提高舒适度,且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预防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护理对策
集束化护理方案对脑梗死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影响的研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护士主导的尿管拔除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患者留置导尿管发生漏尿的针对性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超早期拔除尿管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