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萍, 苏钰斌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麻醉科 手术室,江苏 徐州,221002)
全膝关节置换术属于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关节重建手术,对于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症状具有确切效果,但因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大多年龄较大,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1-2]。有研究[3]表明,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具有密切联系。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是基于常规手术室护理,以“细节”为原则制定的全面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效果[4]。本研究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预防其术后并发症具有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实施,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指征;②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③ 无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④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合并肝脏、肾脏等功能障碍;② 合并恶性肿瘤或感染性疾病;③ 中途退出研究。按照方便抽样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护理加随访持续至术后1个月。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依照手术室常规护理规定,护理人员对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措施,即在患者入院后引导其办理住院手续,并完善相关检查。护理人员依照患者的饮食习惯帮助其调整饮食结构,为其创建舒适、干净的病房环境,同时加强用药指导。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备皮,辨别手术部位,明确告知患者禁食、禁水的时间及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遵照医嘱对其应用预防性抗感染类药物。
1.2.2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采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1.2.2.1 手术室管理 ① 环境护理:术前30 min,护理人员开启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控制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流动量,减少进出次数。② 器械管理:严格控制外科手术器械的清洗和灭菌质量,如果患者于手术期间需要使用外来器械,则事先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手术室护理人员检查手术室无菌器械包的有效期及完整性,并检查灭菌假体准备情况,进而降低感染的风险。③ 医护人员准备:术前,所有医护人员遵照外科洗手步骤执行手卫生,更换衣物,以无接触方式佩戴双层手套,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彻底清除局部皮肤污物及皮屑。
1.2.2.2 护理措施 ① 保温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摆放合适体位进行麻醉,并在麻醉后进行消毒。护理人员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6℃左右,待患者麻醉、消毒完成之后,协助其摆放好手术体位。合理使用暖风机,使用期间将暖风机的温度控制在38℃。如果患者术中需要静脉输液,将液体放置于恒温箱中预热后再进行静脉滴注。② 合理使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患者在手术室遵照医嘱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100 mL+氨甲环酸1 g,以及手术前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其术中及术后发生大出血和感染。③ 音乐疗法:护理人员为患者在手术期间准备头戴式耳机,挑选其喜欢的音乐,促使其在音乐声中度过整个手术过程,避免因手术期间的器械噪声导致患者出现紧张及烦躁等负性情绪。④ 缩短手术周期:手术医师在术前与负责手术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特殊情况及手术操作期间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使护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于护理操作期间积极配合。⑤ 术中配合:护理人员在术中与手术医师、麻醉师互相配合,规范传递手术器械,假体采用无接触方式进行传递,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组织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避免发生细菌感染。
1.3.1 疼痛程度 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量表评分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3.2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1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量表(HSS)[6]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内容包含疼痛(0~30分)、关节功能(0~22分)、活动度(0~18分)、屈曲畸形(0~10分)、关节稳定性(0~10分)及肌力水平(0~10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3 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2组患者在干预期间假体松动、骨膜反应、关节畸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3.4 护理质量 出院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就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调查,评估内容为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理全面性及护理安全性,单项评分范围为0~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服务质量越高。
术前,2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3 d,2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逐渐降低,见表2。
表2 2组VAS评分比较分)
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疼痛、关节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关节稳定性和肌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HSS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观察组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理全面性和护理安全性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关节炎患者的数量逐年增长。该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灵活度下降、肿胀及疼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7]。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措施,在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的同时有助于改善其整体生活质量。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场所,负责对患者进行手术救治,在人们护理期望值及护理服务需求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原有的护理模式无法保证患者对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满意度。由此可见,改进手术室护理措施、构建精细化护理模式和有效落实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充分避免护患矛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安全性。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过程中,对其实行的规范化、系统化、细节化的护理措施[8]。本研究结果证实,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3 d,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原因在于,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措施中,医护人员在术前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明确自身分工,形成了相互协作、密切联系的医疗团队,共同参与患者的手术过程,保证了手术期间护理内容的具体化、专业性及科学性[9]。落实精细化手术室护理中,加强对于高危因素的预防和通过音乐疗法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10]。本研究结果证实,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这说明精细化手术室护理通过实施全面、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助于促进其术后机体恢复,对其膝关节功能尽早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通过预热术中输注液体、落实保温护理等措施可以维护患者体温,减少其机体应激反应,在提高其耐受性的同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抗生素对于预防切口感染具有积极意义。控制手术室人员的进出频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缩短手术时间等均可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在于,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精细化手术室护理采取独特的音乐疗法,促使患者放松身心,可缓解其恐惧及烦躁等心理情绪。同时在手术中落实保温护理、预防术后感染等均提升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13-14]。
综上所述,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预防并发症及缓解疼痛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