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绚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的颁布,首次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通过课例分析进行新课标视野下传统文化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索,对中职语文智慧化课堂新模式展开实践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拓宽古诗词教学的空间;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有层次、有意境的古典氛围;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打造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古风智慧课堂;构建“文化审美+专业技能”的传统文化课程模块。
[关 键 词] 新课标;智慧课堂;传统文化;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050-0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的颁布,首次明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笔者认为“文化传承与参与”这一核心素养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工匠精神,对中职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课例分析进行新课标视野下传统文化教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索,对中职语文智慧化课堂新模式展开实践研究。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拓宽古诗词教学的空间
在古诗词教学中,传统诗词教学模式以讲授、诵读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多元性,使得教学方法必须灵活,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立足于师生间的互动支持,学生在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下,充分整合学习资源,进行合作探究和质疑,以达到深度学习古诗词、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目标。
以《青玉案·元夕》为例,课堂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文知识教学,而是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在学习通平台建立有效的学习资源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拓展学习和比较学习,拓宽古诗词教学的空间。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活动式教学,引进竞赛机制,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极大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妙笔生花”环节中,古诗词教学里融入写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诗意迸发。信息化课堂的有效互动,直观展示学生的创作实践,调动学生写作的能动性。采用学习通在线课堂、投票、评分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参与课堂热情高涨。尤其是电子文集欣赏点评环节,学生在学习通平台上阅读其他同学的作品,电子文集的共享给学生以极大的成就感;互动点评,增强了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能在参与点评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学相长。针对课堂上时间有限无法深入点评作文的情况,师生共同制作电子文集,有利于写作教学在课后的继续交流与欣赏,信息手段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通过创作和互动点评,能够深入品味作品,达到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目的。
二、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营造有层次、有意境的古典氛围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进行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进入直观生动的古典情境中,将获得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如《青玉案·元夕》的导入部分,用“梦回宋朝”创设情境,用动画图片展示元宵节场景,进入元宵活动猜灯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营造古韵典雅的学习氛围。《做个唐朝少年郎》用微电影的方式直观展示大唐盛世的场景,以唐诗为引子,渲染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唐气象和唐诗的魅力,与文章发生共鸣。在课中环节,再现情境,教师让学生在手机上观看3D效果的唐朝大明宫建筑群,欣赏壮丽开阔之景,想象做一个唐朝少年郎。VR效果逼真生动,让学生沉浸其间,从文本到形象,学生进一步走近了唐朝。最后,观看微电影《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诗歌氛围中怀想“唐朝少年郎”。欣赏诗歌,再次入境,回味无穷。
三、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打造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古风智慧课堂
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突出听、说、读、写,既能有效把握课内知识、课文内容,又能强化能力训练,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设计上需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多磨课、多思考,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传统文化教学趣味化、拓展化、智慧化,寓教于乐。
以《做个唐朝少年郎》为例。本课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赏析作品,欣赏散文与古典诗词的融合,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有传承的中国人。本课教学,古诗词学习是重点,运用信息技术借助各种媒介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课前通过学习通App和百度网盘,整合学习资源,建立学习资源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使用讯飞朗读助手等辅助学习手段进行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录音中学生能较快把握课文内容和字词读音,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仿写创作,在借鉴中学习,激发潜能,达到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目标。课中,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这里有丰富的视听盛宴,有希沃白板的互动课堂,有VR激趣,这些既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把知识性、趣味性寓于一体。学生在浓厚的古典情境中,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唐朝和唐诗,化身为唐朝少年郎。妙笔生花的环节,学生的习作惊艳了教师,而教师制作的精美的电子文集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课上交流共享点评,信息化让学习成果更美丽、更有收藏价值。课后拓展重视阅读的延伸,把古诗词化用这个写作手法继续巩固。课前、课中、课后的在线测试提高了学习效率,快捷的数据信息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面对新的信息时代,语文教学需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教师可利用平台随时给学生发布资料、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随时演示和分享资料。在智慧课堂上,还可利用抢答、弹幕、投票、词云等功能,增强互动,提高效率,激趣乐学。教师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完成认知、体验、探究、交流等任务,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采用翻转课堂形式,构建“悦读红楼”的学习平台,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只停留在单纯的文本解析上,而是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专业特色,融合传统文化,进行信息资源的选取与整合。除了课内学习,还设计与本课相关联的拓展活动课《匠心独运——打造雅致生活馆》,给学生以极大的创作表达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名著。
四、構建“文化审美+专业技能”传统文化课程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创设“情境化”课堂场景,构建“文化审美+专业技能”课程模块,既使学生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强化语文核心能力,又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课程知识,接受审美教育,提高职业素养,精进专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如《国风匠心·“饰”美生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相关的教室布置,营造浓厚的职业生活氛围。本课要点是设计制作富有传统文化之美的文创作品,并交流演讲。学生在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提升的同时,运用“设计、绘画、裁剪”等专业技能,获得成功体验。学生通过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如吟诵诗词、阅读名著、设计文案、制作文创作品等,将成果以图片、视频乃至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语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同时,将信息手段与文创展示相结合,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小程序、AR增强现实技术、直播平台等,让文创作品的展示更加直观形象,课堂更加高效。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资源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互动者,未来方向应是学习型教师培养学习型学生。在一次次信息化教学的尝试中,我们都在成长。在这个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实现完美对接?笔者将继续思考。愿在信息化课堂里传递与欣赏传统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编.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学习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07.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