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松土的人

2021-05-31 17:27张长松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导师

张长松

【关键词】青蓝工程;导师;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1-0051-02

我1992年参加工作,8年的乡村教师经历为自己打下了成长的基础。之后在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工作的16年中,我评上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从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一直评到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逐渐成长为一名高层次的教师。2016年9月,我来到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开启了一段新的教育人生。

静坐在桂树飘香的苏州实验中学,我研读文本,深思课堂,努力让每一堂课都有与以往不同的新意,也力求有让学生不打瞌睡的感染力。当然作为学校引进的高层次教师,除了教书,我有义务在教学上做出表率;作为已成长起来的成熟教师,我有责任在教师培养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做一个松土的人,为青年人的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

一、以身为教,用心传带

学校安排我担任“青蓝工程”的师傅、实习生和实训生的指导老师,每一份指导工作我都兢兢业业,听新教师们试讲,帮他们解决疑难,为他们指导备课、评点课堂,为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准备材料、出谋划策。我的徒弟小聂老师虚心向学、业务能力强,工作没几年就获得了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语文基本功大赛区一等奖和市二等奖。徒弟的成长也促使我更加努力。每年我都要执教各种公开课。我珍视每一次机会,认真准备;每次公开课后,我都进行反思整理,发表教学案例或相关思考。我们师徒的努力也得到学校的肯定,连续几年获学校师徒结对一等奖,并分别代表师傅、徒弟上台发言。

二、开放交流,诚意切磋

初到一所学校,又是带着“高层次”的光环而来,难免会遇到别人怀疑的目光。最好的做法就是用实力证明自己,用诚意化解疑问。我每一节课都向同事们开放。办公室的同事也一改过去的封闭课堂的习惯,每人每学期都听课30节以上。我们诚意交流,相互听课,共同切磋,深入研究文本,探討教艺教法。教师们慢慢开始正面关注“名师工程”,许多有意向的教师主动了解晋级参评的条件与要求。大家推选我为学术委员会主任,我就利用学术委员会、教科室组织教师成长沙龙,让教师们交流成长心得体会,促进教师团队共同成长。

三、用好平台,引领成长

作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我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活动,让青年教师与专家们同台上课,参与研讨。作为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每月一次的工作室活动我都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参加,让他们在观摩中成长。作为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主持人,我尽可能地为我校青年教师争取参加活动的机会,既展示他们的成长成果也给他们成长的压力。作为苏州市教师培训基地语文学科的领衔人、苏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我多次联手苏州大学举办教师研讨活动,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带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同时,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2017年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省“十三五”课题于2019年顺利结题,2020年被评为苏州高新区教育名家……其实,我自己成长的路上,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在我教育人生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人站在那里向我伸出援助的手。他们有的拉、有的领、有的引,总之,都是为了让我避开弯道、邪道、岔道,让我走向直道、正道、大道。

如今,我也站在了别人的成长之路旁,可能还不够高度去做一个优秀指导教师,更没有资格成为青年教师人生路上的贵人。那么就让我做树林里的一个松土的人吧,努力为每一棵树苗松土,期待他们快快长大,渐渐参天!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名师工作室导师
“十三五”回顾系列—首都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
导师权问题不要简单做“加减法”对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带一支团队 抓一批项目 出一批成果
关于中职学校组建“名师工作室”的一点思考
名师工作室环境下,发展英语教师共同体科研能力的策略探讨
创建名师工作室 探索培训企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工作室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