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本科数学课程有效衔接的教学研究

2021-05-31 12:34周建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阶段中职

周建洋

[摘           要]  介绍中职—本科衔接项目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指导思想缺失、教学方法陈旧和训练缺乏。为切实提高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水平,使学生顺利转段的同时也具备深入学习高等数学的能力,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如采用最新的STEM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中本衔接;数学课程;教学方法;STEM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32-02

一、中职本科分段培养

2012年,江苏省公布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即学生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3年,参加转段考试,考试合格者进入普通本科学校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订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2012年试点工作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宁、苏、锡、常、通)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苏、锡、常、通)范围内开展。2013年在徐州市进行试点,我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学校之一,2013年开始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进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试点,2014年和2015年继续与江苏师范大学进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会计专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三个专业的试点,2016年至今继续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进行“会计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试点。

中职本科项目实施已有7年时间,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问题的出现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必然,只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数学教学的现状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3+4”联合办学已有7年时间,其中有四届学生顺利升入江苏师范大学。通过与江苏师范大学进行的多次座谈及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尤以数学最为严重。我校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会计和物流专业均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采用的教材编写的普遍前提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而我校采用的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该套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广泛但是深度不够。该套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的是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文化统考,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转段的重要参考。教材选用的不合理及考核方式的不科学,势必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没有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

用对口单招的考试成绩来作为转段的依据会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追求单招考试的高分数为目标,而单招考试主要针对三年制中专学生的升学考试,与“3+4”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有本质的不同,教学指挥棒的严重偏差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掌握深入学习高等数学必备的各项基础知识,也没有得到像普通高中生那样多的必要的数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普遍较差。

中职阶段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排在第一位的是计算能力,中职教材的编写也是最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而逻辑推理能力不受重视,数学抽象能力则较少提及,对比普通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发现,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最重要的,相反高中数学淡化计算能力。前面已经有过说明,高等数学教材编写的一个普遍前提是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受过高中三年的数学训练。

以对口单招考试成绩作为选拔标准,以中职教材进行教学,以中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缺乏科学性。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中职阶段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数还是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因为最终目标是争取在单招考试中取得較为优秀的成绩,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即采用讲练模式,其中多为教师的讲解,学生只需依葫芦画瓢,会解固定模式的题目即可,缺少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而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推理能力,这导致学生不能适应高等数学的学习,挂科率居高不下。

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不敢采用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大学教师有明显不同,一个是注重学生的训练,一个是注重知识本身的逻辑关系。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中出现较大的困难。

(三)数学训练不到位

中职阶段以我校为例,每周数学课时为6课时,远远少于普通高中的数学课时,课时量不够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讲解知识点,很多重要的知识只能一带而过,而有些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知识点如导数等,则因课时关系没有涉及,造成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极大困难,这也给高校的数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中职阶段的学生除学习语数外等公共基础课外,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课知识,导致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数学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部分学生毕业后仍不能进行有效的计算,特别惧怕圆锥曲线类的题目,因为圆锥曲线部分计算量很大。

三、改变数学教学现状的方法

(一)转变指导思想

中职—本科不是升学班,参加对口单招考试虽是无奈之举,但是中职阶段的教师不应该以追求学生对口单招考试的高分数为目标,参加对口单招考试仅仅是一个手段,是为了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评价方式,教师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能具备完成“3+4”七年一贯制教育的各项知识和能力。笔者建议在中职阶段采用普通高中的教材,以普通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学生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培养,使他們在进入大学之后能顺利完成高等数学相关课程的学习。

(二)统筹安排,制订合理的数学教学计划

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统筹安排中职阶段学生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笔者认为中职阶段应以基础文化课为主,其中又以数学学科最为重要,建议学校增加数学课的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学习数学,同时也为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时间保障。

(三)明确育人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中职阶段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普通高中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及逻辑推理能力,淡化计算能力的培养。数学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也是深入学习高等数学应该具备的。在中职阶段加大对学生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数学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拘泥于常规,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以下教学方法是有效的。

1.小组合作讨论法

该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充分的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对疑惑的问题豁然开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直观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学生互相帮助的方式进行学习,使班级学习气氛得到极大的提升。

2.学生授课法

这种方法是指每天留出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自习课时间由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授课,或是新课讲解,或是疑难问题解答,每个学生都要体验,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授课,这种方法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授课的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也更加愿意提出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2)学生通过准备教学的过程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毕竟想讲出所以然的前提是自己必须先懂得来龙去脉。

(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讲课的过程涉及学生能力的方方面面,通过授课的形式能极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统筹考虑,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STEM教学模式是指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整合,对数学学科而言,STEM教育是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学科工具辅助数学学科的学习,同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渗透解决科学、技术和工程等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STEM教育政策仍处在对国外的研究与解读阶段,相继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中国STEM教师能力等级标准(试行)》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充分说明我国已经开始逐步重视STEM教育模式的推广,对STEM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对职业学校的STEM教学模式的改革鲜有涉及。

笔者认为中职—本科“3+4”七年时间为STEM教学模式的推行提供了绝佳的时间保障,建议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统筹考虑,制订七年一贯制的STEM教学的计划。

中本衔接项目是国家推行现代职教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学校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的项目为例,今年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文化课特别是数学课的衔接上,本文研究中本衔接项目的数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本文所提的方法限于笔者有限的学识可能有所欠缺,笔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会不断总结、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陈钦,杨松.中职应用型本科“3+4”有机衔接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7(15).

[2]刘江,李慧.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数学课程衔接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化服务,2017(256).

[3]葛亚平.中职与本科“3+4”模式下数学课程衔接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

[4]曾善鹏,郑亦明.中职与本科“3+4”模式数学课程的衔接[J].教育园地,2017(3).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阶段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