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斐
[摘 要] 通过对陕西煤矿企业涉及机电一体化岗位展开的学历结构、继续教育现状和岗位人才分布三方面的调研,了解陕西煤矿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并给出分析,同时为培养企业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了建议,此次调研结果为职业院校、培训和评价机构培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数据依据,对煤矿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学历结构;继续教育现状;岗位人才分布;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07-0010-02
本次调研通过采用调查问卷、走访座谈、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对陕西煤炭企业机电岗位人员、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校生和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展开了以下三方面的采样调查:一是人才结构的分布是否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二是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现状是否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三是企业的岗位现状,最终给出了本次调研的主要数据分析情况,并以“基本判断”的方式阐明了一些观点,为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与彬长公司合作开展的“双提升”项目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陕西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学历结构分布
依托我校的安全培训资质和职业技能评价资质,在对陕西省各煤矿企业开展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过程中,我们发起了此次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的问卷调查,同时向各煤矿发布了问卷星链接,下表1部分为关于学历分布的调查内容。
调研同时,针对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下属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巴拉素煤矿、陕西麟北矿业有限公司和部分乡镇煤矿的人力资源部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座谈,各企业管理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随着煤矿企业向智慧煤矿和智能化开采的方向发展[1],机电一体化技术要依靠信息技术达到高效的煤矿生产,这必然要求有技术创新,但目前煤矿企业懂技术与能操纵技术的人员少之又少。通过对问卷的收集整理,结合走访的各煤矿人力资源部情况,最终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学历分布均匀但在技术岗位缺乏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地方煤矿学历普遍偏低,技术岗位人才缺乏。
二、各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继续教育现状
调查的企业中,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彬长矿业公司为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学技术、强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前期全面推行收入分配向苦脏累技岗位倾斜、重奖岗位技术能手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基础上,同我校联办大专学历班,为提升职工综合能力水平提供了平台,也为亟须改善人才队伍结构的煤矿企业树立了方向。
问卷中的下表2部分反映了企业的继续教育情况。调查问卷中,有一题“您曾经参加过哪种类型的机电一体化继续教育”,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都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这一结果是由于煤矿行业属于特殊行业,国家对该行业的管理及监督机制较为完善,对煤矿企业的相关资质要求较高,参与继续教育的技术职工相对普遍,但由于缺乏对技术岗位的培训,使得技能等级评价合格率较低,因此,职业院校应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贯通“学历+培训+技能评价”成长通道,服务企业职工终身学习。
三、煤矿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人才分布调查
通过对岗位人才分布情况的调研,各种数据表明,煤矿机电岗位职工涵盖的各种学历不乏企业自行培养的,但中专学历占比依然较大,高学历人才空缺较多,企业还需要大批的高技能人才在一线生产技术岗位上指导工作,同时,希望引进高技能人才来实现企业的技术升级。在调研中,涉及大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各企业表示,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化设备运用较强,岗位能力提升速度快,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此次调研工作,在当前企业产业改造升级,企业亟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企业对职工在学历提升、安全培训方面的需求,企业职工对技能培训方面的需求,对职业院校全方位服务企业有了更高要求,职业院校应紧紧依靠政府支持,与企业加强合作,严把煤矿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工继续教育的要求,利用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改革、“学分银行”建设以及质量监控管理制度等方面对校企合作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提升改造。
参考文献:
[1]王国法,刘峰,孟祥军,等.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19(8):1-36.
[2]刘东海,方小菊,方韶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要求分析[J].职业技术,2017(2):24-2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