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孟君 邓凤君 王琼 陈宗高
[摘 要] 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常作为企事业单位聘用人才的标准之一,特别是服务行业。面对当代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堪忧的现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转换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自我认知、激发自我表达的意愿、拓宽视野、储备知识、实践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保驾护航,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 键 词] 职业需求;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16-02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也是个体表达自我的重要途径。语言表达能力对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常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选聘新人的重要指征[1],特别是医药、营销等服务行业。根据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缺失的现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學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每个高校教育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职能之一
语言表达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能力不仅可以减少工作障碍,提高相互沟通的质量,还可巧妙化解尴尬处境,活跃交流氛围,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新的时代,不同职业对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拥有较好的职业综合素养。如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变革,以及现代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药学服务已从传统“照单抓药”的单一角色到“监督开药”“审单抓药”“嘱患用药”“健康指导”的全方位用药服务。药学毕业生就业的另一大的领域就是药物销售,因激烈市场竞争,药物销售员不仅要能根据顾客需求推荐用药,还要进行药物需求的调查,开展药物销售活动的组织、协调。因此,药学学生毕业前就需是集药学专业知识、人文素养、科研精神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头脑,还需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
二、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当前高校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势不容乐观,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就业。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了这点,根据研究者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有约30%[2]的学生无法和陌生人进行正常交流,20%左右[3-4]的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不满意。
目前有关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调查研究对象为本科学生,缺乏与专科相关的信息。研究组以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专业大一学生为对象,就语言表达能力的自我认知进行了网络在线调查,共收到281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满意的只有7.47%,不满意的达到了33.8%,17.44%的学生在与别人跟人说话时,眼睛不看说话的人,有心不在焉的习惯;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下图中的c、d、e三类人,无法与陌生人顺利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由此可见,大专药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自主陈述意识弱、陈述不完整、词不达意等方面[5]。总而言之,当今时代,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a.普通话标准、声音大、体态自然、不紧张,能很快、很流利、很完整地用语言表达自我;
b.普通话标准、声音比较小,能紧张、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
c.比较紧张,说话结巴,但在人少时,能自由、用普通话流利地与熟人交谈;
d.不敢说话,人少时说话,但声音小,平时也不爱说话;
e.说话声音小,很少说话,怕说错话。
影响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如生源地、家庭沟通氛围、性别、是否担任过班级职务、学习成绩等有关[4]。据调查,药学专业学生79.36%为女生,83.7%的学生来自农村,75.6%是留守儿童,21%的学生是少数民族,成绩很普通,还有少部分身体有残疾,他们从小受方言、家庭交流氛围以及应试教育等学习环境的影响,语言积累和抽象思维较弱,学生说话欲望不高或欲言又止,在交流时存在自卑心理。
三、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从职业需求出发,转变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自我认知;营造浓烈氛围,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储备;在社会实践中练习和运用,简称“一转”“二激”“三引”“四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迎接社会的挑选与竞争的准备。
(一)从职业需求出发,转变学生的自我认知
语言是表达内心的一种途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知道获得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性,并逐步转变自我认知,即由传统的“为人需内敛”变“优先秀出自己”。大学是学生身份转变的过渡期,教师可从社会发展趋势和职业需求出发,凭借网络便利,指导学生上网查找企事业单位对所需新人的条件与要求,查找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的网络调查结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求如应聘就业、社会交往、成就事业等自身的切身利益,与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的转变,让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和训练。
(二)营造浓烈氛围,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者主要是授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只是充当了配角,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略。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引路者,应该根据职业特点和择业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班级管理中融入语言能力的培养理念,有目标、计划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例如,在新生入校进行班干部选拔时,可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在自我介绍时争相表现,并带领班上学生用掌声予以肯定,浓烈的情境氛围,给学生在视觉、听觉、示范等全方位的刺激,直观的示范作用很容易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内在需要,萌发尝试的欲望。
(三)拓宽知识面,积累知识储备
在社交活动中,若想把普通的话题讲得引人入胜,就需要了解语言表达的技巧,然后在实践中进行锻炼。学生在校学习以书面表达为主,口语性不强,需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优秀节目和演讲视频,讨论和分析表达技巧,如书籍《别输在表达上》《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语言的魔力》《口才三绝》,又如中央电视台撒贝宁主持的电视节目《开讲啦》,都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好的素材。通过阅读书籍,观看优秀视频,既可学习主讲人用词的精准、稳重而不沉闷的展示、对刁钻提问的巧妙回答技巧,又可分享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启引学生更高层次的思考。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语言表达能力只有不断去实践,在人与人之间交流中才会逐渐提高。尽管学校经常开展演讲、辩论赛、面試等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讲,实践机会太少,据调查显示只有38%的学生参加过[6]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高校要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自己走出去,在社会中参与各种活动,多创造与别人交谈的机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班级可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岗位相结合,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然后进行社会实践汇报展示与评比,人人参与,机会多多。如药学专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两年,三段假期,每段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设立一个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将社会实践过程、实践感受做成演讲课件或视频,然后上台进行汇报比赛。班主任或辅导员指定实践主题,指导班团干部制定汇报比赛的评审细则,由班干部组织汇报比赛的开展、评审、奖励。社会实践中,学生从打招呼到交流的目的介绍,从交谈者的言谈举止领会对方表达的意思,最后的感谢和告别,都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提升,通过与他人面对面的交谈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每位学生都可获得上台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汇报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时代在变,选拔人才的标准也在变,除了学历、专业技能之外,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有益于就业、职称的晋升,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引导学生转变自我认知,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营造自我表达的浓烈氛围,激发学生表达内心的欲望,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优秀视频,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储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会更加充满青春活力、自信,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众人、面对世界,为今后的就业保驾护航,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周超凡,龚萍.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海南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例[J].江苏科技信息,2016,3(9):48-50.
[2]聂思成.论我国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J].语言建设,2016(5):93-94.
[3]邵丽英.大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升[J].传媒教育,2014,20(2):119-120.
[4]黄雪娇,任福,谢宇航.高校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测评体系构建及现状分析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1(7):181-184.
[5]李成森.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塑造[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9):73-74.
[6]周晓红.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12):139-14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