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学”大课堂推进学习泛在化

2021-05-31 12:27汤爱军孔德静
江苏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善学核心素养

汤爱军 孔德静

【摘 要】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向善”文化的引领下,基于儿童立场,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学生“善良”的道德品质、“善学”的学习品质、“善行”的实践能力,“善创”的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深耕课堂教学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厚植全域化学习“土壤”,构建“善学”大课堂,让学生学习随时随地发生。

【关键词】善学;泛在化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7-0060-02

【作者简介】1.汤爱军,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句容,212400)总校长,高级教师;2.孔德静,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句容,212400)教科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一、打造全域化“善学”环境,让校园充盈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1.丰富校园场馆教育资源,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

一是开放校史馆。学校有着近百年积淀的丰厚校史文化,是学生学习良好的教材,学校积极营造“向善”校史文化环境,通过图文、实物讲述学校办学故事,展示杰出校友风采,唤醒学生的历史记忆,砥砺他们“向善”的志向。

二是打造乒乓馆。学校将特色场馆与学校“向善”文化有机整合,把场馆真正建设成为学生学习重要载体,有效发挥和利用场馆资源支持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成长。

三是建立劳动园。学校开辟“开心农场”,开展以“劳动创美好,辛勤酿芬芳”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开展了“我要学”“我来干”“我能行”等一系列劳动活动。

2.浓厚校园书香致远环境,构筑隐性厚重的文化场。

学校提出了“向善”教育主张,确立了“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培植‘善的根基”的办学理念,“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善学的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已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秉承校风校训,学校着力打造一个“向善”的诗词文化场。诗词墙、诗词长廊、诗词铃声,丰富的诗词文化呈现形式,为学生“时时学习”创设了环境氛围。

3.打破校园课堂空间壁垒,建立没有边界的学习圈。

随着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未来学校和学习的空间越来越具有动态、互联、共享、融合等特征。学校教室并非只是静听的地方,教室与走廊、图书室融为一体。图书馆并非只在固定区域,它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各班的图书角资源丰富,校园各个“书香驿站”散发着知识的清香。

二、建立多样泛在化“善学”课堂,让学生的学习随处发生

1.趣味课堂,学玩结合。

发展核心素养,结合小学生各年段特点和学校文化,学校提炼出年级素养课的形象关键词,如“好玩”“好看”“好学”等。一年级“小巴掌童话”“识字大王”等让学生体验到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二年级“诗画天地”“课本剧”在学生“好看”的作品欣赏和活动中主动探究。三年级“读书思维导图”,四年级的“成语大赛”,五年级的“素养大赛”以及六年级的“诗词大会”,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2.德育课堂,点亮底色。

学校精心设计系列仪式活动,一年级的入队仪式和入学仪式,三年级的成长仪式,六年级的毕业仪式,擦亮了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创设相应情境氛围,围绕实小“向善”文化融入心灵,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生动开展“善行好习惯”系列德育活动。

3.“行走”课堂,研学励志。

每学年六个年级分别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年级实践课堂,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校外周边地区的科技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艺农博基地、实践基地等都是我校学生体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探索开放化“善学”方式,让课堂从封闭单一走向多元融合

1.教学新策略:学科与学科的融合。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超越跨学科教育,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如英语学科的歌曲导入、语文学科的口語交际、美术学科的视频教学等,挖掘每一项活动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结合其他学科要素,实现全面发展。

2.育人新路径:学科与德育的融合。

融立德树人于每门学科的教学中,强化学科德育意识,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各环节之中,如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互助精神。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已不仅仅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

四、坚持综合化发展方向,让教师成为“善学”大课堂的坚强保障

一是帮助教师树立“泛在学习”的理念,增强面向未来变革教育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引导教师认清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明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能力,从而激发教师“未来已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和主动改变的决心。

二是完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引导教师在注重研修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与钻研,树立跨界学习、无边界学习的思维,拓展学习研修的领域,努力打造一支复合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是改进校本研训策略方式,打破传统教研按“学科”划分的封闭格局,鼓励教师开展跨界、跨学科教研。

猜你喜欢
善学核心素养
闫春平:在信息技术课中践行教学生“乐学善学”
阅读教学的金钥匙
小学高段年级有效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的策略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太极拳之“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