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溶栓后心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021-05-31 09:26潘桃娣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负性溶栓缺血性

潘桃娣

(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广东茂名525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引起颅神经受损,造成脑栓塞、脑梗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采用过血管再通、保护神经、功能康复等治疗方法,治疗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可防止扩大梗死面积,其中急性溶栓治疗为常用的再灌注方法[1]。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伴有肢体及言语功能障碍,在住院期间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部分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在出院后仍存在。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负性情绪、改善预后。连续心理干预是一种连续、时间长、协调的护理服务,通过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进行指导,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能力[2]。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急性溶栓治疗后连续心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MRI或CT影像学检查明确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②卒中后还有理解、表达意识,能完成检查;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全身性疾病,包括严重肝、肺、心、肾疾病;②血液系统疾病;③严重精神疾患或严重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4.09±5.18)岁;平均住院时间(14.14±3.96)d。观察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65.17±5.36)岁;平均住院时间(14.33±3.26)d。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补液、抗凝治疗等,对照组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连续心理干预,具体如下:

①入院后建立护士长、专科护士、专科医生、心理干预护士组成的连续心理干预小组,具有较强心理咨询与护理能力,小组成员进行疾病、心理干预相关知识培训;②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病情进展状况、需求,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建立随访档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评估明确患者心理、对疾病认知,制订预防、缓解措施;③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后果进行纠正、指导,维护病房环境、保障休息质量,同时告知患者的家属及朋友疾病相关情况,包括脑卒中发病因素、治疗方案、临床症状、不良反应、预后等,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真诚、热情,协助心理疏导,包括鼓励、倾听、安慰、精神放松训练、病室活动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决心和信心,提高患者适应力;④出院前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个体化心理指导,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网络、上门随访,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康复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连续心理干预共3个月。

1.3 观察指标[4]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负性情绪评分及依从率等指标。

①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疾病体征及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时间延长;显效:症状大部分消除、睡眠时间延长、症状好转;有效:患者疾病体征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疾病体征及症状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SAS:评估患者焦虑严重程度,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4分,标准分为所得分×1.25,分数越高,患者焦虑程度越高。SDS: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4分,标准分为所得分×1.25,分数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高。③依从性:采用依从性测评表评价患者依从性,包括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服用药物、生活起居和注意事项5个方面,共25题,根据分值分为依从性好、依从性差、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67%,较对照组的50.00%明显升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其中对照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1.66%)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n(%)]

3 讨 论

脑卒中易造成患者运动、认知、感觉、心理方面的障碍,是中老年人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大多数为缺血性脑卒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卒中可引起缺氧、水肿,破坏神经中枢,神经递质分泌合成受阻,使患者基础代谢率降低,疲劳、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部分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负担。为拯救缺血脑卒中所致的半暗带,恢复血供,临床常采用溶栓治疗,破坏血液纤维凝块,疏通闭塞血管,降低损伤[5]。

传统护理方法侧重于治疗过程,护理干预多为说教,强行灌输传授知识,不能有效调动患者主动性、能动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老年人记忆力减退,难以接收过多疾病、药物相关知识,患者易产生自责、抱怨、后悔等负面情绪。连续心理干预可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引导患者积极寻求解决策略、积极改变现状,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充分肯定,结合临床护理与心理护理,更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焦虑、抑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1.67%)较对照组(50.00%)明显升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其中对照组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91.66%)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上述结果说明急性溶栓治疗后连续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接收康复信息,纠正信息反馈,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负性溶栓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