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伟燕
一、借题直入
1. 装满故事的童年是有滋有味的童年。这节课我們学习《故事二则》,这两则故事讲了什么事呢?(生答略)
关于扁鹊,你了解他吗?(预设: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擅长脉诊和望诊。)关于纪昌,你知道什么?“纪”作为姓氏的时候,读第三声,我们一起读一读。
2. 你会讲故事吗?小刘同学常常戏谑弟弟,他看过“扁鹊治病”这个故事后,回家就给他弟弟讲故事。他说:弟弟,来,我给你讲个故事,仔细听—扁 鹊 治 病,故事就这样讲完了。如果你是他的弟弟,肯定饶不了他,你会问他什么?(预设:扁鹊给谁治病?为什么要治病?怎么治病?病治好了吗?)
二、读文复述
(一) 读文
1. 以第一则故事为例,想要讲给别人听,我们先得知道扁鹊“给谁治病、为什么要治病、怎么治病、病治好了吗”,只有自己熟悉故事,才能讲给别人听。
2. 这是个什么故事呢?老师想请五位同学和我一起读故事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让故事里的人在你的脑海中活起来。
3. 师生合作读故事。
① 故事从“有一天”开始。(生读: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侯。)
扁鹊会怎样拜见蔡桓侯呢?这幅画面在你脑中活起来了吗?(课件出示:扁鹊拜见蔡桓侯图。指名交流并做演示。)
② 就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我们继续往下读。(生读:过了十天……)
③ 短短十天,病情已经发展到了皮肉之间,再过十天会怎样呢?(生读:十天后……)
④ 连忙退出去的扁鹊,还会再来吗?(生读:又过了十天……)
⑤ 故事并没有结束。(生读:五天之后……)
4. 刚才你脑海中的“扁鹊和蔡桓侯”活起来了吗?
【设计意图】上述环节中的“读”看似普通,实则精巧,其精巧之处在于教师有目的地穿针引线,引导着学生读。在教师的引读下,朗读的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倾听的学生听得入情入境并随着故事展开想象。课文读完,故事的情节便翩然浮于脑海。学生对故事情节产生画面感后,为后续复述故事奠定了基础。
(二) 复述
1. 把《扁鹊治病》这个故事讲出来,尤其是讲出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是本事!如果能简要地说,那更是本事。书上告诉我们一个办法。(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谁帮大家读一读?要求中提示我们用什么办法?为什么要找这些词句?
2. 请你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
3. 指导交流:你找到的是哪些词句?
① 指名交流。(预设:学生找到关于时间的短语,教师顺势板贴。)
② 有了这些关于时间的短语,是不是能讲故事了?(请学生找出关键信息:过了十天……)
③ 他通过“过了十天”联想到了蔡桓侯的身体出现的问题,这个方法好。
④ 有没有不用表示时间的短语也能讲出故事的?(可用蔡桓侯病情发展的过程讲述故事。)
⑤ 抓住了时间就是抓住了线索,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讲故事。
4. 现在你就是小刘同学,请你来讲故事给弟弟听。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请每组的3号同学简要地讲故事给大家听。请1、2、4号同学帮他提提意见。等会我们比一比、赛一赛。
5. 复述故事。
① 随机抽取,小组代表上台复述故事。
② 请你评价:如果为这个小组挑一个优点,你觉得他们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如果为这个小组提一条建议,你想提什么建议?
6. 小结:按照顺序能够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抓住主要内容可以做到简要地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 课本上的文字、图画皆是教学可利用的资源。本课的略读提示就是很好的资源,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简要复述的方法,再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聚合团队的智慧,降低复述的难度,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在反馈时,采用电脑抽签的方式,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专注度更高。
三、迁移运用
1. 你会简要地复述故事了吗?用这样的方法我们来讲讲第二个故事。
学习任务:请在规定时间里先熟悉课文内容,然后画出能帮助你理清故事顺序的主要信息,最后请你自己练习着简要复述故事。
2. 我们来简要复述《纪昌学射》这则故事。(指名复述)
3. 指导评价:你是怎么做到简要复述故事的?(预设:利用思维导图、时间轴等。)
【设计意图】 迁移运用的本质在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尝试着去练一练。如果说前一个板块的教学是扶和放相结合,那么这个环节的教学更倾向于放手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尝试简要复述课文。
四、交流道理
1. 这两则故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流传到今天,你觉得它们为什么会流传下来呢?(预设:故事中含有深刻的道理和成功的诀窍。)
2. 看来你读懂其中的道理了,你能说一说吗?(指名交流)
3.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而且这些故事也并非全是真的。其根本目的是让读故事的人能够有一点感悟和启发。所以你看,这些故事并没有对人物或情节进行精雕细琢,只是简要地写,我们也就这样简要地说,让故事继续流传下去。
【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的教学指向于略读要求中的“和同学交流你明白的道理”。对学生而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早已了然于心,因此,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即可。而教师的小结语则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传承经典的种子,意味深长。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