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
一、营造情境,引出课题
1.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两只小熊,熊哥哥和熊弟弟。他们两个在一起就是—哥儿俩。“俩”这个字真有趣,左边一个单人旁,右边一个“两”,合起来意思就是两个人。哥哥和弟弟叫“哥儿俩”,那姐姐和妹妹就叫—姐妹俩。爸爸和儿子就叫—父子俩。同样,妈妈和女儿就是—母女俩。
2.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奶酪的“奶”字是个生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女字旁,横变提,不出头,右边先写横折折折钩,微微往里收,再写撇。
3. 他们不知道怎么分奶酪,(播放小熊拌嘴录音)听,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吵了起来。
4. 这时候有只狐狸跑了过来,想帮他们分奶酪。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狐狸分奶酪》。(齐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寻找突破
1. 狐狸是怎么分奶酪的呢?让我们走进故事,讀读课文的第3~11自然段。
2. 读了故事,我们知道奶酪最后被谁吃光了?课题是《狐狸分奶酪》,还可以说成什么?(《狐狸吃奶酪》 《狐狸骗吃奶酪》)
3. 狐狸是来帮小熊分奶酪的,结果奶酪都被他吃光啦!怎么会被他吃光了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三、深入阅读,体会形象
(一)关注提示语,分角色读好对话。
1. 听到小熊俩的拌嘴声,狐狸跑了过来。(师扮演狐狸)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 (指名回答)
2. 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说了什么?(去掉提示语,出示第4~8自然段的对话,生读)咦,他们的表情和动作都不见了。
3. 他们是怎么说的呢?瞧,(加上提示语)再读读。
4.你能把他们表演出来吗? (再次去掉提示语)演的时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通过“笑”“掰”“瞧”“嚷”等动作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读出狐狸的诡计多端和小熊的斤斤计较。)
5. 谁想上来演一演?(教师点评侧重于学生的动作、表情、语气。)
(二)动画演绎,还原故事场景。
一读: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于是—(读第9~11自然段)
二读:当时是怎么样的情景呢?再读读,记住当时的场景。
三读:(去掉文字,出示两块奶酪图,点击鼠标,使两块奶酪不停地变小)让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狐狸在那半块上(引读)—又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引读)—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引读)—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引读)—咬着,奶酪全被他(引读)—吃光了,一点儿(引读)—也没剩下。(屏幕一片空白)
四读:两只小熊当时就在场,可是这段没有写,我们把它补进去。狐狸不停地咬,小熊就不停地嚷。现在你们是小熊,看着奶酪,我是狐狸,我来咬,你们来嚷。
奶酪全被狐狸吃光了,这时候小熊哥儿俩生气了,说了什么?
狐狸却说:“我分得可公平啦”,你同意吗?为什么?
四、再入情境,揭示主题
现在,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一块奶酪,高兴极了。他俩会怎么分呢?现在你俩就是小熊,你们会怎么做?
总结:他们明白了互相谦让的道理,狐狸没有空子可钻,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师扮演狐狸溜走。)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学有所用
《狐狸分奶酪》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狐狸帮助小熊哥儿俩分奶酪,最后把奶酪全都骗吃了的故事。“俩”这个字学生容易和“两”混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俩”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 “两”,合起来意思就是两个人。哥哥和弟弟被称为“哥儿俩”,同样,在生活中,姐姐和妹妹、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又被称为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他们通过“哥儿俩”迁移到“姐妹俩”,但是说到“父子俩”的时候,有些学生犯难了,说应该称为“爸儿俩”,我告知他们语言习惯中称之为“父子俩”。后面,当迁移到“母女俩”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词语的拓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掌握 “俩”这个字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分层阅读,学有侧重
故事的情节性很强,所以在教学时,我希望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个性的基础上,能分角色朗读,表现人物特点。指导朗读,方法很重要。以往老师们最成功的经验是范读。在上这一课时,我另辟蹊径,实现了分层阅读中的朗读指导,将读好对话分为有层次的三步教学:第一步,在读人物对话时,先是去掉了提示语,直接读对话。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第二步,加上提示语,再读读,说说想要扮演好角色需要注意什么。同时,还鼓励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如果你是狐狸,或者你是小熊,你心里会怎么想?这一步旨在让学生感受提示语的作用。提示语提示了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气,而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表现人物个性。第三步,引导学生演一演故事。这个环节深受学生喜爱,他们通过表演把狐狸的狡猾、小熊哥儿俩的斤斤计较表现得淋漓尽致。语气、动作的设计更是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和再次创作,学生朗读水平明显提高。
三、融合情境,学有所悟
教学设计应当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特别喜欢在情境中学习,在故事中体验。所以教学时我营造故事情境,带领学生扮演角色,走进故事。学生享有充足的体验时间和充分的发挥空间,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
对于故事寓意的理解,没有采用生硬的问答方式,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现在,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你俩就是小熊,捡到奶酪该怎么办呢?学生们纷纷回答:如果我是哥哥,我比弟弟大,就让着弟弟;如果我是弟弟,哥哥很爱护我,我就让哥哥多吃点……将道理融于情境,深入浅出,轻松高效。
这节课始于情境,但并不终于情境。下课了,学生仍然沉浸在故事当中。我校持续了两个月的“狐狸主题阅读”,在同学们心中深深地扎根发芽,开出了五彩斑斓的“悦读”之花。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