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写作目的 深入解读文本

2021-05-30 22:51郭俊菊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逝者朱德篇文章

郭俊菊

《回忆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单元提示中,明确了历史的可再现性。历史是过往的记忆,也是人生未来的财富。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典型事例的写法、人物刻画的方法,品味语言,提高鉴赏此类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篇文章语言质朴平实,乍看似乎没什么可以深度挖掘的内容。如何激起学生阅读这类文本的兴趣,并且让他们在兴趣的激发下,深入阅读文本,感受朱德母亲的形象的伟大,成了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母亲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格?文章在记叙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令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笔者试着以“生疑—寻疑—释疑”的教学思路,来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深入地解读本文。在查阅资料和厘清思路的同时,我产生了如下的疑问: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是朱德母亲去世后的两个月,即1944年4月5日,而4月10日即将举行盛大的悼念活动,来追悼这位伟大的母亲,那么这篇文章也算是一篇悼文。朱德也是读过书、留过洋的人,明明可以一展文采,寄托对母亲的哀思,可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这么平实朴素,如话家常?

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师:上节课,大家勾画并总结出了母亲的形象,她不仅勤劳一生,还培养“我”走向革命的道路。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44年4月5日的《解放日报》,原题是《母亲的回忆》。大家比较一下,原来的题目好还是现在的题目好?

生:现在的题目好,没有歧义。

师:我也非常赞同你的观点。初读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阅读感受?

生:这篇文章写的母亲砍柴、煮饭、种田都是琐事,好像没什么重点。语言也很直白,没有什么文学色彩。

师:这是一篇悼文。作为悼文,有一个基本的结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展示:第一部分,表现沉痛的心情;第二部分,介绍逝者的生平事迹;第三部分,评价逝者的一生;第四部分,对逝者的惋惜,勉励后人;第五部分,愿逝者安息。)

师:请大家畅所欲言,从悼文结构的角度来看,朱德的这篇文章符合要求吗?

生:文章确实符合悼文的结构。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有没有不符合的地方呢?

(生答略)

此时,铺垫文章结构和本文的基本内容,还是浮于表面的,为了使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这篇朴实无华的文章的深意,提高对这类作品的鉴賞力,笔者出示了几则材料,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向纵深处发展。

师:我来出示一则材料,了解一下朱德的文化程度。(PPT展示:朱德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之后又先后留学德国、苏联。)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生读,其他学生很吃惊。)

师:为什么这么有文化的朱德,要写这样语言平实的文章呢?

学生很快想到,这样写作不是为了展示才华,而是作为儿子,怀念追悼自己的母亲,感念母亲对自己的教益。

课堂教学到了此时,教师应传授学生读懂这类文章的方法: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由此过渡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课文最能展现作者写作目的的是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尤其是倒数第2自然段,如何感受作者的用情之深,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呢?

师:朴实的文字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共鸣就是读者、作者、作品之间的对话。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产生共鸣。(PPT展示:经历遭遇、情感体验、思想观念、愿望意志)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举例说明。)

师:你能否从这些角度,找找你与文本、作者间的共鸣?换句话说,哪些语句特别感染你,触动你?

(生答略)

学生的回答显得有些无序,需要再重新整理一个更好的思路和脉络。

师:当你以作者的身份代入时,读到母亲伟大的形象,读到作者经历的革命事业的坎坷,也就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回到文本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情感升华的部分。朱德从自己母亲的形象想到了千千万万支持儿女革命的母亲形象。母亲虽然已经离世,但是还有千千万万像自己母亲一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朱德想要让她们过上快乐的生活——只有革命成功,才能报答辞世的母亲的深恩,才能报答千千万万创造了中华民族伟大辉煌的母亲们。此时,适合文章前面写到的母亲的平凡事例,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我看来,与阅读对象产生了共鸣,写这一篇文章的目的达到了,就算得上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了。

以“生疑—寻疑—释疑”的教学思路,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出发,深入解读文本,这样的读书方法特别适用于言浅意深的文学作品。课后,笔者布置了毛泽东的两则有不同阅读对象和写作目的的新闻阅读作业,作为这篇教读课文的阅读方法的拓展延伸。整体课堂的进度比较紧凑,学生学会了这类平实无华的文本的解读方式,学会爱上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

猜你喜欢
逝者朱德篇文章
逝者师友二题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