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小学语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

2021-05-30 22:51杨薏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青头红头心情

杨薏

分角色朗读是指学生按照课文中不同的角色来分别朗读不同部分的一种朗读方法。这种朗读方法经常会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语句的朗读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汇聚着各式各样的角色,他们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游走在纸张上,演绎着故事,讲述着道理,传递着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书中角色,认真品读,再尝试扮演,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来让角色发声,赋予他们生命。但由于中年级课本中角色间的对话较多,而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事物或问题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故而难以在分角色朗读中把握角色、读出情感、领悟本质。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从而更好地开展分角色朗读教学。

适当的道具运用有利于学生对角色的把握和演绎。但分角色朗读不应过于注重形式,道具只起辅助作用。需牢记的是,课堂的教学重点仍是课文,而非表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同时进行想象,拓展角色,但不能脱离课文。下面,笔者以《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为例,分享分角色朗读的实施策略。

一、进入文本,理解词句

了解文本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泛泛而读,不知所云,则一无所获。在进行分角色朗读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课文,知道文章的主要角色及描述内容,重点把握对一些词句的理解。

对于《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学生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故事的主人公,并大致讲述出故事的前因后果。教师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青头和红头都是小蟋蟀,但名字相近,容易混淆;二是在本文中藏有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主要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能真正实现消化,而且牛吃食物具有反刍现象。如果以上两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那对角色所做之事以及旅行路线就会混乱不清,阻碍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整体把握后,则要抓住细节,加强学生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像“一骨碌”(一滚一转,形容动作灵活迅速。结合上下文可知,在红头遇到危险时青头毫不犹豫、果断顽强,拥有一颗乐于助人之心)、“贮藏”(储存收藏以供需要时使用)、“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慢慢地去体味)……这些词语重在理解,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语文词汇积累,中年级学生对一些词还不甚了解,需要教师的提问摸底和讲解引导。

再者是对句子的理解,青头为什么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其实答案很容易在课文中找到——青头所作所为是为了让牛打喷嚏,好将红头救出来。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比如,让学生用羽毛在鼻子前蹭来蹭去,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反应,从而让他们理解青头“蹭来蹭去”这一行为的目的。

走进课文,了解了相关词句,才能为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角色心情和相应语气奠定基础。

二、了解角色,揣摩心情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练习中有明确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角色的心情往往体现在作者对它们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而语气的把握则是根据角色心情和故事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可尝试分步进行角色朗读,边读边感受角色心情变化和朗读时的语气变化。

教师首先将本文分为两大部分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第1~7自然段(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第8~20自然段(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在第一部分中,青头和红头在早饭后玩捉迷藏。此时的故事氛围是非常轻松愉快的,因此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可联系自己平时做游戏时的快乐心情,通顺自然地朗读即可。第二部分则是整个故事的主体和高潮部分,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开始了。与此同时,角色的心情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于第二部分对话内容较多,可分板块进行角色朗读:“旅行开始”“旅行中途”“旅行结束”。教师可依据各板块分别展开角色分析、朗读指导。

以“旅行开始”板块为教学示例:

(1)“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指名试读,评析讲解。)

师:此时,红头被牛吃进了嘴里,它拼了命地喊叫,可见情况危急,时间紧促。特别是在第二句中出现了省略号,大家知道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吗?

生:害怕得连话都说不好了,说得断断续续的。

师:为什么说话断断续续呢?

生:因为这时红头的内心是十分着急、害怕的。

师:没错,我们在读这两句话时就应注意音调的提升和语句的停顿。谁愿意当红头,来尝试读一下?

(2)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指名朗读,分析角色。)

师:青头在说这段话时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青头非常焦急,我从他的“蹦、摔、爬、喊”这些动作上看出来的。

师:是的,朋友遇到危险,青头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为了救朋友,它即使受伤了也要再爬起來继续帮助朋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

生:不怕危险、聪明勇敢、沉着冷静。

师:说得真好,所以,我们在读青头的话语时,要在仓促的语气中带有稳重冷静,体现出它的临危不乱。先听老师范读。

各板块朗读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学生试读、教师评讲、范读引导、角色朗读的方法,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接触角色、了解角色,最终能贴近角色。

三、扮演角色,体悟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第二学段的阅读有这样一点要求——“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怎样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情?朗读就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读,学生能切实地体会文中角色当时的心情。但是这样的理解还是字面上的,要想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情,体会故事里主人公们的喜怒哀乐,还得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就是故事里的角色,故事里的角色着急,你也着急;故事里的角色害怕,你也害怕。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故事里的角色共情,真正了解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体悟出更深层次的情感意蕴。

在指导完学生词句理解、心情揣摩、分步分角色朗读后,还要将整篇文章合起来读,合起来理解,学生跟随文中角色,来一次完整而真实的“旅行”。教师可为扮演角色的学生设置故事中的相关情境,比如,以教室的门为牛嘴,讲台前的四大块地砖代表牛的四个胃,讲台为牛背,让学生们拿着课本,切实地表演课文内容,注意心情的表露、语气的把握、动作的添加、想象的发挥。

例如:“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语调上扬,并保持一种紧张、害怕、急切的神情状态,同时也可以加上身体旋转、两手拢至嘴边喊叫的动作。在课文的最后,红头与青头两位好朋友终于平安相见了,这时可以借鉴课文中的插图,在分角色朗读扮演时做出两位好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动作,以此表现出红头的高兴和感激,青头的乐观和欣喜,反映出它们见面时的激动和深厚的友情。当然,要鼓励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扮演中展现个性,自我探索,培养创新思维。

对全文进行分角色朗读的目的不仅是把握文本、认知角色、恰当朗读,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遇到困难、危险时要帮助朋友、鼓励朋友,珍惜彼此间的友谊;在危险到来时要学会镇定、勇敢地面对。这才是整个课堂的重心和最终导向,分角色朗读只是开展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它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引导手段。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分角色朗读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和真情的体悟,而理解文本、体悟真情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能力。分角色朗读不是独立于文本之外的个体存在,这种朗读方法贯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连接着课本与师生,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教材,运用恰当的方法予以指导,使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从分角色朗读中获得知识的拓展和深度的体验。※

猜你喜欢
青头红头心情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愣头青和青头愣
四川省成都市青头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美丽”附小
天天有个好心情
红头船:海上的吉运
世界稀有青头潜鸭在武汉繁衍
心情
稚趣心情
海边“水枪手”
在牛肚子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