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流淌生活的气息

2021-05-30 10:48刘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皱纹习作笔者

刘明

在“让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起来”这一节初三作文升格指导课中,笔者主要基于学生在前一篇习作“_____的人”中表现出的人物描写模仿痕迹严重、人物个性不鲜明等问题,通过指导学生同伴互评习作的形式,帮助学生利用标志性行为方式、口语化表达方式来凸显人物个性。希冀转变学生的写作观,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让文字流淌着生活的气息。下面是笔者这节课的教学片段和案例分析。

一、教学片段

师:上一次我们写了一篇作文“_____的人”,我们班有15位同学获得了50分以上的成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位同学的习作片段。

PPT展示:

那深陷的眼珠,干裂的嘴唇以及那如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都揭示了其年龄之大。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仿佛一条条干涸的溪流,记载了她一生的不易与辛酸。(陈晨《轮椅上的人》)

她消瘦而憔悴,银丝般的头发有些零乱,脸上有很深的皱纹,好似岁月流淌过的长河。眼眸深深陷在眼窝里,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谈婷《银杏树下的老人》)

师: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边朗读边思考觉得他们写得怎么样?(生读)

师:他们描写得怎么样?

生:(异口同声)好!

师:好在哪里?

生:文章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那深陷的眼珠,干裂的嘴唇以及那如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将血管比作蚯蚓。“银丝般的头发有丝零乱,脸上有很深的皱纹,好似岁月流淌过的长河。”把头发比作银丝,将皱纹比作长河。

师:作者通过比喻使得描写更加生动细致。还有吗?

生:拟人描写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师:你觉得文段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生:年老憔悴。

师:还有没有其他描写得好的地方?

生:刻画人物的眼珠、嘴唇、血管、皱纹、头发,都运用了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特点,描写细致。

师:是的,这两位同学,描写细腻生动,非常好。但是我想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两位同学笔下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是苍老的。

师:还有吗?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生:饱经风霜、沧桑。

师:两位同学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共同的特点——苍老、沧桑。那描写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通过描写皱纹、眼睛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师:是的,这两段文字所呈现出来的是相似的面孔。同学们的很多文章中,写母亲往往是眼角布满细细的鱼尾纹;写父亲常常是宽厚结实的背;写老爷爷喜欢突出青筋凸起的手;写老奶奶大都是满头银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人物失去了个性。

PPT展示:

“阿吃过了?”

“吃了哇,上咯饭店。”

“路口那家今天办喜事,真热闹。”

“是咯,是咯,是我侄子。”

“蛮好,蛮好。”(吴孝礼《穿橘色马甲的人》)

师:吴孝礼同学的《穿橘色马甲的人》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文中两个老妇人的对话,请同学们读一读。(生读)读完这段对话,你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两个人物形象?

生:她们谈论得很热烈,关系很亲密。

生:两位老人很热心,关系也很好。她们都很朴实。

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生:方言。

师:什么地方的方言?

生:苏州的。

师:那我们请吴孝礼同学来读读看。找一位同学和你一起对话。(生用苏州方言对话,读完全场鼓掌)

师:那作者除了用苏州话来表现她笔下的人物形象,还有其他的方式吗?

生:她用平常所说的话来表达,让人感觉很亲切。

师:有哪些?

生:口头禅,“是咯”“上咯”。

师:哦,口头禅,一些人在口头表达中会不自觉地带着口头禅。还有吗?

生:还有重复,比如:“是咯,是咯”“蛮好,蛮好”。

师:反复说,我们在口语表达中会重复强调某些东西。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生:语气。

师:是的。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这两句话:“阿吃过了?”“吃了哇……”我们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有的语气,所以写文章时可以抓住人物的不同语气,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描写更具有生活气息。

二、案例分析

1.贴近生活的写作指导,能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近年来,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十分严重。根据笔者调研,写作指导每学期不会超过10个课时。有的教师直接给出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便要求学生开始写,让很多学生茫然无措;有的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读一两篇范文以供参考,作文课索然无趣。而在本节课例中,学生笑声不断,积极参与。这不禁让笔者思考:写作教学应该以日常小事为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产生表达和思想上的共鸣,才能保护学生写作兴趣。这节课笔者借班上课,由升格指导课修改为写人指导课,学生的表达热情和写作兴趣同样被调动起来,这给予笔者极大的鼓励。

2.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能保护学生的写作人格。在这里,笔者用“人格”这个很严肃的词,主要针对目前学生写作中抄袭成风的现状。为博阅卷者的眼球,一部分学生喜欢编造和夸大事实,更有一部分学生投机取巧,截取别人的文章片段,东拼西凑为自己的文章。可悲的是一些语文老师默许甚至赞同这样的方式,更可悲的是这样的文章在考场中竟然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于是,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写作兴趣,也失去了写作人格。这是笔者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譬如笔者在布置习作“_____的人”之前,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家门,陪父母去菜场买菜,陪爷爷奶奶去公园散步,去观察周围的人干了什么,寻找生活中的素材。于是,习作中有写小区门口煎蛋饼的中年夫妇的,有写住在车库里的孤独老人的,有写阳光下爸爸帮妈妈洗头的,有写黄昏送快递的小哥的……学生有了素材,就有了“可炊之米”,再加上教师给予的一些技巧的指導,他们独立创作就不会有困难。

3.贴近生活的语言形式,能保护学生的写作审美。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也就是说,作文需要的不是浮华的辞藻、矫作的煽情,更不是玩文字游戏。中学生的作文应该写他们眼中的世界,抒他们心中的真情,而不是卖弄文采。当然,笔者并不反对文章有文采,反对的是失其本真—— 学生在文章中不恰当地吟咏诗赋,大量使用四字短语,进行不得体的诗性抒发。林语堂先生说:“塾师教作文,不教说心中要说的话,心中不可不说的话,只教说得体的话,是摧残性灵之第一步。”背离了基础教育的轨道,以为自己培养的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却更多地培养了扭曲写作审美素养的人、虚假的人和无病呻吟的人。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形式去再现生活、诠释生活。“繁华落尽见真淳”,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审美观,用质朴的语言书写心中最真的情感,切不可因为过分追求文字的华美而丢掉了灵魂。

猜你喜欢
皱纹习作笔者
母亲脸上的皱纹
老师,别走……
皱纹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身高线与皱纹线
藏在皱纹里的智慧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