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节气去旅行”之秋分活动设计

2021-05-30 10:48季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丹桂秋分常州

季伟

写作当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为前提。如何激发?当然要走进生活。当学生的写作热情被调動起来,与生活建立了关联,他们的文章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文化底蕴和生活底蕴。“循着节气去旅行”系列写作实践活动正是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近中国的节气文化,从而为学生的习作开掘更多的素材。那么,秋分时节,有些什么可观察、可探究的呢?

一、秋天的脚步轻轻

统编教材三上第二单元的内容是“金色的秋天”,课文都是描写秋天的景物和事物的。本单元的习作是写日记,日记的题材很广泛。在白露时节初步感受了秋天的花儿后,秋分到了,三年级的学生们把目光转向寻找秋天。

哪些事物感觉到秋天来了呢?一片黄叶、一个瘦果、一只螃蟹……秋风一起,凉意袭来,天地之间的生物们都敏锐地感觉到秋天的到来。

放学后,学生们在街道上、小区里、公园里到处观察。小区里黄绿相间的小橘子,公园里粉嫩的木芙蓉,菜场上略带土腥味的大红薯。秋天真是个多彩的季节。

写作只有建立与生活、与自然的关联,只有来源于日常生活,满足学生的自我表达之需,学生才会有写作的积极性。

二、寻找丹桂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那桂花是什么颜色的?绝大多数的人会说是“黄色的”。其实,桂花还有其他颜色的。桂花有四个大类,分别是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那么,丹桂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儿来呢?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了“寻找丹桂”的旅途。

到哪儿找丹桂呢?常州西郊的西林公园,以桂花为主打花,恰好离学校也不远,星期天,笔者让家长带着学生去看看。当学生看到这世间上真的有红色的桂花时,他们那种喜悦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即使找不到丹桂,也可以有创造性的活动:

回家后,我把金桂染成红色。忙完后,我抓一把“丹桂”拿给妈妈看:“妈妈,我找到丹桂了!”不知是颜料没干,还是颜料让我的手焐化了,“丹桂”不红了,我的手上倒是一片红色。妈妈一看,笑得快晕过去了。

在寻找丹桂的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缤纷多彩。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说过:只有孩子能亲眼看到美的情况下,描绘美的言语才会对他产生感染作用 。因此,我们并不反对教师传授写作知识、技巧,但我们更主张传授之道,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所有知识的习得应该在大量的专题阅读和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获取。

三、常州的七十二候

古人基于对自然物候现象的观察,总结出七十二候。秋分时节的三候分别是“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两千年前的古人,对世界的观察够不够仔细精确?由此,笔者引导学生去观察“常州的七十二候”。

秋分到了,学生利用双休的时间走街串巷,自己去发现新奇的事物并记录在观察表中。课上,在笔者的带领下,师生统计一下,争论一番,别有趣味。

秋分初候(9月23-27日)时间内观察到的现象有好多,哪个现象才能算是“常州的七十二候”呢?学生们上台来介绍,最后再用举手的方式来表决:

最后,五1班决定以“橘子成熟”作为本班秋分的“初候”。

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因此,学生们观察到的事物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况:

至于究竟哪个才能算是“常州的七十二候”,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因此,除了班级里选出了“常州的七十二候”,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我的七十二候”。每个学生生活的区域和观察的视角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珍视每一份独特的感悟。

我们总对古人的一些生活方式抱有兴趣,不妨让学生做一回古人,在自然与课堂间来回跑动,这远远比习作的收获要来得多。

四、春分秋分,日夜平分

秋分这天,阳光会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等长的,所以人们说“春分秋分,日夜平分”。果真如此吗?六年级的学生准备观察秋分落日。

我们的观察从傍晚开始。选择一处观赏落日的好地方(如果是楼顶,则需要在家长陪同下观察),大约每隔5-10分钟记录一下夕阳的光芒、颜色、位置的变化,直至太阳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非常有意思的是,通过观察记录,大家发现,太阳几乎非常准时地在傍晚6点左右消失于地平线。这次观察,大家不但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而且学到了秋分节气的一些知识。时令节气,蕴藏古人那么多的智慧!

多彩的大自然,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神奇,用明亮的眼睛,敏锐的心灵去触摸自然,我们就能发现它的更多神奇之处,因此,我们的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都会变得更加神奇!

猜你喜欢
丹桂秋分常州
曾远:寒露
常州的早晨
丹桂飘香
清末上海新丹桂茶园表演《红楼梦》戏曲考论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秋分
秋分
秋分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