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高考真题管窥

2021-05-30 19:37李翔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误点原文中雕刻

李翔

江苏高考题在2020年之前已经做出题型上的改变,但是客观题的命题理念以及设误规律较之于全国卷以及新高考卷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在2021年江苏高考回归全国高考的大背景下对于客观题的设误规律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考题设置的选项,往往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仅仅理清文章思路还远远不够,不知其间的设误规律,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就无法保证。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误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陷阱选项,提高解题正确率。

研讨2020年新高考卷I的论述类文本《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我们可以窥探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设置“陷阱”的最新动向以及规律,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一般逻辑及精准逻辑设误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一些常见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中的错误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中的强加因果,条件关系中的条件丢失等,在2020年新高考卷I的论述类文本《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就有所体现。

如,2020年新高考I卷的论述类文本《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题的B选项: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通过与原文比对,我们可以找到与第一题B选项对应的原文: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强加因果的错误。

而在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中,考题对于常见逻辑关系的设置更加精准。

如,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第一题的A选项: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通过与原文比对,我们可以找到与第一题A选项对应的原文: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原文中强调的是“只有……才……”的逻辑关系,而A选项呈现的是“(只要)……就……”的逻辑关系,而“只有……才……”的逻辑和“(只要)……就……”的逻辑是有区别的。“只要……就……”表示条件非唯一。如:只要A就B,A是B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只要”强调的是必要条件,即“就”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只要”的条件是必备之一,但不是唯一。“只要……就……” 有之必然。

例如:

①只要有时间,我们就去旅行。

②只要我们有钱,我们就去旅行。

③只要我们有机会,我们就去旅行。

“只有……才”表示条件唯一。如:只有A才B,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即“才”后面的内容要实现,就必须做到“只有”的条件,且条件往往是唯一的。“只有……才……”无之必不然。

例如: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另外,再来考察一下具体内容,原文中说“文艺界普遍认识到”,这里指出理念的树立。“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也就是说,不是有了这样的理念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又如,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第一题的C选项:

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通过与原文比对,我们可以找到与第一题C选项对应的原文:

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所以C选项表述几乎是照搬原文,那么普通劳动者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呢?原文中说“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见因果的逻辑关系根本无法成立。

以上选择项中涉及的逻辑关系既有属于传统讲解逻辑关系的大类,又有设误点更加精准之处,理应做到兼顾,如若只是笼而统之,则会大而化之,难以提高此类客观题的正确率。

二、概念不清设误

由于论述类文本要求文本的表达不仅逻辑周密,而且在概念表述上要异常精准。客观题选项常用一些看似等同的概念,偷换了原文中的概念,实质上却改变了原文中概念的适用范围、修饰语、所指对象、属性等,造成概念的属性、本质特征、发展趋势等发生改变。

如,2020年新高考卷I的论述类文本《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题的C选项: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城的扩大。

通过与原文比对,我们可以找到与第二题C选项对应的原文:

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統,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

我们不难发现叙述概念由双向变单向,概念不清导致该选项出现错误。

又如,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第一题的A选项:

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如果仔细观察,选项当中说的是“作家”,但是原文怎么说的?“文艺界普遍认识到”,作家当然是属于文艺界的,但是它至少是一个部分,而不能默认为是全部,所以这个主语的范围搞错了。

即使论述类文本涉及的概念再生僻,也应该明确可能出现的设误点,擦亮眼睛,甄别真伪。

三、压缩语段设误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基本特点是答案往往在文章里,但又不是照抄原文。也就是说,对原文语段进行归纳压缩是论述类文本解答和命制客观题过程中很重要的设误点。然而,考生经常因为在原文中找不到合理的对应点,对客观题产生误判,进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如,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第一题的B选项:

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们要判定这句话的正误,有这么几点是要确认的:

①是不是作家对人民的情感认同。

②是不是他们确确实实取得了成功。

③ ①是②成功的重要原因。

首先,我们看一看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很多作家,是不是对人民具有情感认同。我们比照原文不难发现,①是对的。

那他们的创作是不是取得了成功呢?不管如何查找,原文都没有提及。这时,就需要仔细梳理相关段落的逻辑,去看看是否存在着语段的压缩概括意。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观点)

新文化运动以来……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例子)

这个例子是个正例,它是说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很多作家在这个方面做得很成功,所以第②点是正确的。

另外,在整个的这个逻辑里面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很多作家取得成功,是他们对人民的情感有认同,所以他们作为一个正例放在这里。那么,是不是可以作为原因呢?这个逻辑关系也是成立的。所以B选项难就难在②③两点的这个言外之意,需要我们根据文本的压缩意去判定。

虽然,2019年全国卷I的论述类文本《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第一题的B选项,并没有出现错误,但是出现一个在此前高考题中鲜有的潜在设误点,应该引起考生和教师的足够重视。

除此之外,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题,还有一些常见的设误点,并没有在2020年新高考卷I及2019年全国卷I中出现,考生和教师还需在练习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當然,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除了了解常见的客观题设误点,课外的积累也非常重要。平日还需关注论述类文本讨论的对象,对于文化交流与碰撞和社会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等热点话题都要适当关注,进一步养成阅读论述类文本的习惯,以求效率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误点原文中雕刻
导数试题中的易错易误点归类剖析
外卖小哥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art
雕刻时光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也谈导数的易错点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汉代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