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学生学习母语最重要的能力是母语的语言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感知能力60%—70%存在于古汉语中。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加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量,所选古诗文数量明显增加。三年级上学期编选了文言文《司马光》,这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司马光》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全文只有30个字,叙事清晰,意蕴丰富。短文围绕“司马光砸缸”这个核心事件,介绍了司马光砸缸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小男孩的形象。文言是中国古代的简約、典雅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司马光》虽然短小凝练,但是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阅读理解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针对小学阅读文言文指出:“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方法为主,让学生们不再惧怕文言文。”
近几年,我们学校语文学科一直在践行省级教研重点课题“以‘会学为价值取向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深度研究”。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第一篇文言文,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笔者在这一课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司马光》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一定要呵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教参特别强调:“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用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篇文言文,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三步走。
一、跟读示范 感知停顿
母语的语感,在古代就是一门学问,叫句读。韩愈《师说》里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三字经》里也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了降低三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获得初步的文言语感,课后练习第一项要求就是: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所以,示范跟读至关重要。教学时,笔者先范读,努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示范读后,开始领读课文,对学生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跟着教师读出正确的停顿即可。起初教师可以读得慢些,便于学生跟读,但不要故意拖长音,等学生读得熟练一些后,教师可以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范读,让学生也用比较自然的语速跟读。如果学生跟读时停顿的情况比较好,可以鼓励学生试着独立朗读。教师有意识地强化朗读训练:范读、跟读、练读。特别是跟读,能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夯实基础,没有华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朴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踏踏实实地跟着教师在朗读中正确断句,在此基础上再去读懂故事内容。过好文言文学习的起步关,获得初步的文言语感。
二、借助注释,示范指导
用文言写成的“之乎者也”的文言文,确实会给小学生阅读理解带来一些困难。《司马光》课后练习第二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明确提示了文言文学习最主要的方法——借助注释。
教学《司马光》的时候,笔者发现班上有一个叫王瑞涵的小朋友,已经领先一步掌握了“借助注释”的方法,笔者灵机一动请他当小老师。因为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能把所学知识用来教导他人(即时应用所学知识)时,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达90%。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愿意接受来自同伴的帮助。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效果显著,这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主动学习起来。笔者不禁感慨以前怎么就忽视了“学霸学生”“学霸家长”这些学习资源呢!现在学生的知识面广,随着家长的文化层次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方法越来越多,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学习资源,带动全班学生主动求知。
教学虽然不能零起点,但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借助注释”的方法,在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后,笔者仍然放慢脚步,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注释序号都是一一对应的,下面的注释都是对文中标有序号的字词的解释,借助这些注释,能很快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把学习方法教到每一个学生心里去。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汇比较多,所以文言文呈现出凝练、简约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单音节词,可以利用联系语境组词的理解方法。笔者以《司马光》首句“群儿戏于庭”为例,“群”可以组成“一群”,“儿”可以组成“儿童”,“戏”就是“游戏”“嬉戏”。如此辅以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智慧。
三、放扶结合,小试牛刀
中国有句古话“光说不练假把式”,游泳的本领是在游泳实践中练就的。在借助第一句“群儿戏于庭”,学习如何借助注释、单音节词如何联系语境组词的方法后,笔者始终让学生站立在课堂的中央,用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笔者先让学生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读不明白的句子旁标上“?”。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学生小试牛刀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以上两个任务的完成,笔者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凭借自己的领悟,与伙伴交流,感知课文的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班级交流,先交流已经理解的句子,然后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交流汇报时,特别强调认真倾听,关注同学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有待纠正、补充。等到交流结束再生生互动,实现生生互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相机点拨,实现全面提升。
增删调补,这些都是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借助注释是最主要的方法。此外,这堂课笔者始终把诵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除了起始的跟读,笔者还给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寓理解于诵读的过程之中。通过自由朗读、小组互读、个别朗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来反复诵读课文,在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把这则文言文读通、读懂、读透、读好,读出文言文应有的味道来。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