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惊艳 阁因诗贵

2021-05-30 17:03胡高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晚晴黄庭坚诗人

胡高

《登快阁》为律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任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时。这首诗写的是登临所见所感,却集中体现了黄庭坚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作为统编教材新增篇目,其学习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一、“品头论足”惊艳我眼

诗歌鉴赏时,初读一首诗正如初识一个人,需要细细地观察,慢慢地品味。当诗句在视野里款款走来,其外貌举止、身段体态是要细细“品头论足”一番的。如果能够“坐下来”促膝谈心,真诚交流,读者方能走进其内心世界,深知其内涵。因此,阅读《登快阁》先要注意诗句诗行让你惊艳的地方。

1.诗题——设置悬疑,引人入胜。《登快阁》诗题三字,相当明艳、亮丽。“阁,楼也”,“快阁”点明地点;“登”点明事件。而其中的“快”字,相当惊艳!黄庭坚所登的阁叫“快阁”,是畅快、快活之阁吗?作者之意是否也如“快阁”之“快”呢?据史料,“快阁”之名源于“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清一统志·吉安府》)。而此次诗人是以快活之心登阁的吗?此次登阁见闻感受是快乐快活的吗?——看到诗题就相当引人深思。这个题目,既交代事件又设置悬疑,引人入胜!

《登快阁》,让读者联想到古代的登楼诗。所谓楼者,不独是人们栖身、休闲的建筑空间,更是文人诗情诗意的生发之处。在古代,不管是佛、道、儒,还是皇家贵族,均把楼阁视为神圣、尊贵和威严的象征。是以名胜之处多修建楼阁以观景、赏景。那些有名的楼阁一般临水而建,湖光山色便可以尽收眼底。而波光粼粼的秀美景色,常常引发人们的诗兴诗思。是以,文人雅士们喜欢汇聚于楼阁。而许多文学名篇也因诗人登临楼阁而诞生,随着名篇佳作的流传,楼阁便也声名远扬。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古人可向上登者有山、楼、台、阁、亭,其精神基本一致,都是为了打破位居地面时的视野局限,获得穷通万里的审美体验。文人站在高楼处可以仰观天象、俯察地形,感受人生的种种怀想,驰骋抒发情思与胸襟。登高是古人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知天地之大,则知人之渺小,则知宇宙之永恒与生命之短暂。知宇宙永恒则知富贵如浮云,知人生短暂则知奋进。

2.结构——起承转合,章法谨严。古人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古人写诗歌也是如此。弄清楚这一点,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全诗的意思和妙处。黄庭坚诗讲究章法,所谓章法主要指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登快阁》诗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架构。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起。以叙事开头,交代“倚晚晴”,那么必然引出见闻感受,有向颔联招手之态。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承。紧承首联的“倚晚晴”句,由近及远描绘了登阁所见的晚晴辽远阔大、空明澄澈之景,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转。没有继续写景,也未针对景色发表议论,而是笔锋陡转,借用伯牙破琴绝弦以及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写了自己了无知音、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愁绪。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合。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归欤之思,既是回护首联“了却公家事”的解脱之意,也是挽合颔联歆羡自然的情愫,更是给颈联的愁绪找到了化解的良方。卒章显志,收束全诗,圆融而自然。

可见,鸿篇巨制和短诗小什,原都依循着同一行文规则。“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诗圣杜甫,是唐代格律诗之典范。他对后世影响最大者,首推律诗。作为以杜甫为师祖的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深得杜诗之妙,习得典型的“起承转合”架构,令人叫绝!

3.技巧——手法灵活,运用自如。黄庭坚论诗的句法尚简易,如秋月澄江,明晰可感。他在《与王观复第二书》中说,“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齿凿痕,乃为佳作耳”以此评价黄诗亦然。

《登快阁》突出的手法是运用典故,既有文典,也有事典:颔联化用前人诗句,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同中求异,巧妙自然而又出新;颈联巧借事典含蓄曲折地表达了了无知音的失意之情;结尾的鸥鸟典故更是不着痕迹。

在抒情方式上,既有间接抒情,如首联、颈联的借事借典抒情,颔联的借景抒情,也有尾联的直抒胸臆。全诗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写景叙事虚实结合,如行云流水,又是惊艳之笔。艺术技巧的美感正在于貌与神合,能与诗歌内容相契合,在读者的内心荡起层层涟漪,使读者能够顺着技巧看到一个真实的诗人。

4.韵脚——选韵精心,贴合诗情。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对我们的心灵有天然的感召,因此诗歌容易被我们接受。切合诗情的选韵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

《登快阁》,偶句押“i/eng”韵,四个韵脚“晴”“明”“横”“盟”按照《平水韵》规则都属于下平八庚韵,其特征是“八庚清厉”。“清厉”释义为耿介有骨气,或者凄清、凄厉,形容声音激切高昂。古人云:“清厉而静,和润而远。”黄庭坚选庚韵,读来有清厉之气和耿介之风,切合诗情的选韵,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读《登快阁》,我们惊艳于其气韵之流畅,情感自然流动。

二、“促膝交谈”征服我心

《登快阁》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一次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品读诗句一如和山谷道人促膝谈心,如聆謦欬,詩歌的字字句句征服我心,不禁与诗人哀乐与共。诗人开篇就自嘲地说:“我这个呆子(痴儿)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我们要解读此诗不妨分别梳理一下诗人登阁的“看”“想”“感”。

1.景语——意象典型,选景独到。先说诗人的“看”:我们寻找意象,将看到的视为景语,分析景物特征,揣摩意境。

我们可以轻松找到“晚晴”“落木”“山”“天”“江”“月”“船”“白鸥”等意象,也不难发现颔联为主要写景句。我们抓住对景物的修饰语“千”“远大”“澄”“一道”“分明”等,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描写的美景: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醉心于傍晚的自然美景,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诗人作诗,往往因看到外部景物,进而触发联想,引起内心的感动,诗自生成。何况才情卓越的黄庭坚擅长精心选材与剪裁,构建的画面与意境当然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画面美与意境美是诗歌美学中的主要元素,二者在诗中光彩照人,令人钦佩。

2.事语——联想自然,用典无痕。再说诗人的“想”:寻找诗中写景之外的事与用典,揣摩诗人的联想。

诗中除了开头提及“了却公家事”,还在颈联中用到了伯牙破琴绝弦以及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在尾联中引《列子·皇帝》关于鸥鸟的典故。这些典故正是诗人联想到自身经历遭遇后的自然投射。黄庭坚才学卓越,仅仅是在县令一职上疲于奔命,当时还有人指责他不识时务,所以他自嘲“痴儿”,痛感了无知音,怀才不遇。但是诗人也摆脱不了耿介文人的孤傲之气,只能借酒浇愁,从江上的行船联想到如果是自己的归船该多好,可以吹奏长笛使身心融入澄澈的江面,可以与鸥鸟订立悠闲无争的盟约……

用典既要师其意,又须故中求新,更须做到“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登快阁》用典无痕,熨帖自然,让人心服口服。

3.情语——情意绵邈,珠玉满目。接着谈诗人的“感”:我们从“景语”之外的措辞中寻找流露诗人情绪情感的词语,不妨将其称为“情语”。以此归纳作品蕴含的情感。

细心梳理能够找出“了却”“倚”“已为”“绝”“聊因”“横”“弄”“盟”等词语透露了诗人的情绪情感。“了却”包含对混乱官场的厌倦和了却之后的解脱感,以及如释重负的快活感;“倚”字尤其值得咂摸,按常理“倚”后面应该带一个实体的物,但是诗人却似乎不合语法常规地用一个无法倚靠的非实体“晚晴”与之相连。如果换作“观”或者“赏”,也许搭配更合理,但是诗人没有这样搭配。因为这样尽管合理,但未必合情。黄庭坚选用“倚晚晴”,比之杜甫的“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多有翻新出奇之妙。“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此时,与其说是慵懒地“倚靠”,不如说是沉醉地“观赏”,其中情味十足。这个“倚”字暗含着闲情、舒适、悠游、享受……炼意隽永,张力充分。第三联的“横”字把诗人痛感不遇知己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表现了出来。结尾的“盟”字很有情趣,我们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尝试写出“盟”的具体内容,一定能给课堂带来兴奋点,能将诗人的情愫逼真还原。

黄庭坚作诗注重用字,“要字字有来处”, 他还主张要有“句中眼”。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炼词炼字,准确传情,引发共鸣,产生征服人心的巨大力量。随口吟诵《登快阁》,朗朗上口,它道出了诗人与读者能内心共通的感悟,这些诗词以句子、词汇的形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因为它本就是用诗人的心血浇灌而成。

在抓住诗歌关键词语咬文嚼字之后,诗人的复杂情感自然会呈现出来: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主体情感一言以蔽之——归欤之思。“读诗如读人”,《登快阁》詩里诗外立着一个人,一个才高气傲、身正心寒、眼热情深的黄庭坚!

中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快阁亦算得上是中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这座阁楼始建于唐代乾符元年(874),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今雄踞泰和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快阁名闻天下,正是始于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名诗《登快阁》。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登快阁》不愧为黄庭坚的代表作,他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在此得到实证了。

可是当初纵使他把栏杆拍遍,又有几人会登临意?之后的几十年里因新旧党争,黄庭坚先后被贬至涪州、戎州、宜州等地,一次比一次艰辛,一处比一处凄惨,最后在宜州破旧的戍楼中孑然而逝。终其一生,他未能践守与白鸥的盟约,做一个悠然的隐士,却因袭着历史的重负,将年仅61岁的人生赔给了将他遗弃的朝廷。诗见高格,阁因诗贵,《登快阁》诗必然比阁楼更有旺盛的生命力。我愿以文本细读与这位山谷道人的《登快阁》续缘。

(作者单位: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晚晴黄庭坚诗人
藏石赏石怡晚晴
我为抗疫献晚晴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晚晴生活馆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