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作思维的力与美(一)

2021-05-30 10:48赵凯宁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感受力观察力比喻

赵凯宁

何谓习作思维?习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表达的思维即是习作思维。儿童习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大如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小到遣词造句等,都是思维活动在起作用。思维乃是习作的基础、前提和灵魂,没有精细绵密的思维支撑,也就没有习作活动。

既然習作思维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在儿童习作教学中有效落实习作思维的培养?本文试以“比喻修辞格”为例,谈谈自己对“习作思维的力与美”这一命题的思考。

一、比喻的本质:生动地阐释事物间的关系

比喻,是语言表达中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手法,因其具有亲切自然、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精彩的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可以使晦涩的语言变得明朗。

“比喻”何以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正因为“比喻”在所有修辞中,最能体现思维的特征,最能发挥思维的力量,因而也最能彰显思维的美感。可以说,“比喻”本身就是人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是气韵生动的一种思维方法。

比喻价值如此之高,而比喻的教学目标却一直未曾很好地实现,请看我们课堂上最常见到的比喻教学“三连问”:这是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更加生动形象)因为我们教的只是比喻的格式规范,学生却未曾了解它的本质意义;我们教的只是它的语法用途,学生却不曾知道它能给自己的思维带来怎样深刻的影响;我们教的只是它对于增强句子表达效果的好处,学生却不曾了解它能给自己的精神世界带来何等的审美熏陶。

其实,学习“比喻”,本体是什么不太重要,喻体是什么也不太重要,是什么类型更不太重要。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应该是明确本体和喻体的特性,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哪怕这种联系只是细若游丝的一线勾连,也足以诞生出一句美妙的比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便能清晰地对事物特性加以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的表达文工意新,言近旨远。因此,透过“比喻”修辞,我们领略到习作思维能力的审美旨趣。

二、观察力:美在准确,美在独特

儿童要写好作文,最重要的秘诀就是要热爱生活,葆有一颗对生活的好奇心,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一个对周围事物从不凝神注视的人,当然也不可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建立起事物间的联系,创造出美妙的比喻。

好的比喻首先是观察出来的。观察力强的学生,写景叙事不仅能做到语言表达准确、细致,还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展开叙述。比如,学生在假期里到名胜景区游玩,以寻常的观察,看到的是山顶上、山坡上和山脚下都有许多人,这是从直观观察所看到的景象。若观察仅止于此,顶多写出“人山人海”等词句。如何让观察力“升级”?这需要我们引导儿童多角度观察。电影镜头有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之分,写作同样如此。很多精彩的比喻便是运用“大远景”的手法产生的。经过指导,学生站在这一座山,望向那一座山,观察到整个山头满是人,这时候视野里的人缩得很小,看上去活像一群蚂蚁。

同理,教会他们观察远景,天空看上去就是一座中央高、四面低的“圆顶苍穹”,活像蒙古包,这样观察写出的比喻句就极具形象美。类似的比喻还有:“游人好像蝴蝶,在桃花白、杏花红间翩翩起舞”“在城市的大绘本中,学校是装帧最讲究、最精美的一幅插画”等,不一而足。

景物太大,固然难写,景物太小,也不好比喻。我们依然可以借鉴电影技术,尝试拉近距离来观察,实现放大和夸张的视觉效果。比如,有学生描写一个小球迷奋勇踢球时擦伤了腿,贴近观察后他写道:“那火辣辣的伤口,也是一道阻击对手进攻的钢铁闸门。”瞧,把伤口放大到“钢铁闸门”那么大的程度,多么有童趣。

观察不仅要多角度,还需要多层面。例如,同样是观察一朵玫瑰花,从视觉上,可以说“好像是一位穿着大红连衣裙的小姑娘”;从触觉上,“摸上去犹如柔软的天鹅绒布”;从嗅觉上,“那清香的芬芳,正是幸福生活的蜜糖”。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只有引导儿童充分调动感官,准确细致,多角度、多层面地观察,才能帮助他们在习作时迸发灵感,眼有所见,心有所想,在笔下流淌出一句句美妙的比喻。

三、感受力:美在细致,美在人情

感受力,就是人对自然和生活细腻感受、细致体悟的能力,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倾向。因此,习作感受力美在细致的感悟,脉脉的人情。儿童写作能力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对生活场面、自然景物、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具备捕捉、觉察和感受的能力。学生对四季变化、阴晴晦明缺乏感受力,眼里就没有风景,笔下也不会有描绘;对举手投足、眉高眼低缺乏感受力,眼里就没有细节,笔下也不会有故事。

写好比喻句,离不开细致入微、富有人情的感受力。比如,同样是看湖、写湖,不同的人,因为周围环境、兴趣爱好、文化素养各异,感受就会大相径庭。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看湖,所作出的比喻也会各有旨趣。

若是在晴天丽日的天气游湖,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平静的湖面,“天光云影共徘徊”间,赏湖人心情大好,会感受到湖与天相融,湖就好像是大地上的一片天。

若是看湖人酷爱摄影,在夏日的夜晚,见湖面“微微风簇浪”,定会感受到那是“散作满河星”,于是湖便成了星星的摄影机。

同样是源于感同身受的“移情原理”,若是看湖人正热切地等待一个人或一个消息,那一汪湖水,就好像是一只望眼欲穿的眼;若是看湖人正口渴难耐,那湖便是群山捧出的一杯清茶;若是看湖人刚看了一本《格林童话》,他会很容易感受到那湖是青蛙王子的家……

总之,如果儿童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不敏锐,没有形成自己的内心喜好和情感倾向,那他的观察、描写一定还是浅层的、被动的、无个性的、无生命力的。感受力的培养对儿童习作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放慢生活的节奏,走出狭小的空间,停下匆忙的脚步,多一些体验,多一些心灵的对话,儿童的感受能力才可以逐步得到提升。感受力强了,内心丰盈了,才能够从生活中感受真善美,才能感受到别人不易觉察的“微信息”,好的比喻也才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猜你喜欢
感受力观察力比喻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比喻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比喻最爱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什么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