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丽
所谓“真实情境”,指的是情境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真实可感的。需要指出的是,使用“真实”的描述,并不是说情境一定来源于学生身边实际发生的,而是强调情境要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系,要与学生的真实好奇相联结。通过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就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教师从经验入手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一个个精彩的情境,依据不同的情境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为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初探真实情境下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习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这就告诉我们,写作的素材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學生只有在真实的体验中才有写作的源泉。比如三上第八单元的习作教学“那次玩得真高兴”,习作主题紧扣“玩”和“高兴”,如若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那么他的习作一定是空洞的。有位教师在执教这节习作课前,布置了实践活动,由家长带着孩子进行一次户外游戏。在课堂上,由游戏的真实体验入手,很容易就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把游戏的过程在脑海中回想一遍,重点想的是玩时的细节,什么地方最有意思。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详细写玩的过程时,就不会只是简单的寥寥数语了。有了真实的体验,他们会非常清楚哪一个环节是最有意思的。比如,有的学生写和小伙伴们进行篮球比赛,在描写比赛的时候,小作者就抓住了观众的反应,对方球员一系列进攻的动作以及自己和队员是如何默契配合反败为胜的,整篇习作的布局非常清晰,着重描写比赛的经过。
二、游戏、互动增强学生习作感悟
面对习作学生也许会望而却步,但是游戏是每个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习作感悟。例如,在四上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的习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有话可说,有位教师组织学生玩起了“一二三木头人”“抢椅子”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参与度极高,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代替了传统的课堂,一下子触到了学生们的兴奋点。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关注点进行了引导迁移:你是怎么玩的?小伙伴们的心情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详细描述小伙伴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等,让学生写活生生的习作。在真实的玩乐中,何愁学生无话可说?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就把这个游戏的整个过程描述清楚了。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以及在游戏中的互动,学生的感悟不断增强,这时的习作变成了一种乐趣。
三、交流、互评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并再一次强调了引导学生重视自我修改和相互分享修改的过程,以此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学生在完成习作后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小读者的认同,因此分享习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交流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小组内互相评读、好朋友之间交换读、邀请父母或老师读,或是在教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本校教师开设公众号“星河里的小时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同学们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发布在公众号,个个使出十八般武艺,不断邀请小评委品读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文章反复斟酌,比如词语搭配、标点、句式等。与此同时,教师们把展示在公众号的习作在班级群分享,让更多的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习作,从而明白自己的作品在某些地方的不足。学生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提升自己修改能力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从生活化的情境入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向导,为他们指明习作思路,做他们最忠实的读者,欣赏学生的点滴成功,让习作之花开满校园。
(作者单位:常州市星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