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游玩过或者了解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我们来玩个小游戏,看图片,猜城市。(出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三亚等城市图片)感受着这样的城市生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2.今天这节课,我们去一个别样的地方,欣赏一道别样的风景,感受一下和城市不同的生活——乡下人家。
二、理清脉络,初步体会情感
1.课文都读熟了吗?乡下人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课文里有一句很关键的话做了总结,你能找到吗?(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
2.“独特”是什么意思?乡下有哪些独特的风景呢?默读第1~6自然段,找一找,勾画相关词语。
3.“风景”,也称作“景致”,这个词出现在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中,“景致”蕴含着对风景或景物的赞美之情。词语、句子都是有感情的,这个结尾的关键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一种什么情感?(板书:喜爱、赞美)
4.这句话的边上有一个小泡泡:“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要读好关键词句,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
5.抒发情感的关键语句结尾处会有,文章的字里行间也会有。我们读文章,就是要通过品读文字,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乡下人家》,“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感受作者对乡下人家的那份喜爱与赞美。
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1.先从哪儿学起呢?你对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的景致最感兴趣?用手势告诉老师。好,我们就先来学习你们最感兴趣的这一处。
2.怎么学呢?读读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到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这些语句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是关键句,把它们勾画下来;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对比着城市生活想一想,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想法。
3.现在增加一些难度,你敢挑战一下吗?展开想象,给这段文字配上画,试着给画取一个名字,写在这一段边上。最后,练习把你勾画的关键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学习某一自然段,注重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5.你们还对哪处景致感兴趣呢?同桌合作学习。
6.交流、点拨。
(1)第1自然段:瓜藤图。
①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呀?有趣在哪儿?乡下人家用有生命力的瓜藤来装饰(攀、爬),用五颜六色的瓜、藤、叶来装点屋前,这样的装饰真是有形、有色、有味、有生命力。
②跟这样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相比,城市里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或大旗杆会给你什么感觉?(石狮威严、冷漠;两根旗杆体现企业文化)
③颜色的搭配,棚架上瓜、藤、叶的缠绕,是那么自然和谐,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处。作者都禁不住直接表达自己喜爱、赞美的情感——“别有风趣”“可爱多了”。
④指名朗读,体会乡下人家瓜架上的瓜、藤、葉的可爱,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⑤这句话将勃勃生机的瓜、藤、叶和冰冷、严肃的石狮子或旗杆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站在瓜藤架下,看着它们,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第2自然段:花笋图。
①“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两个词你觉得相互矛盾吗?
②一起来看花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依着时令顺序呈现:春季芍药,夏季凤仙,秋季鸡冠花,及深秋大丽菊)这些花都很朴实,都是家常的花,不名贵;这些花又很美丽而有光彩,花朵大象征着富贵,颜色红象征着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③“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是乡下人家独特的美。读出这份美好,这份喜爱。
④从“探”字体会到嫩笋活泼泼的长势,它们就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探出头来,悄悄地张望这个美丽的世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⑤不用“长”,而用“探”,将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更透发出作者对鲜嫩小竹笋的喜爱,对乡下人家的喜爱。
(3)第3、第4自然段:鸡、鸭觅食图。
①母鸡什么样?(板书:率领、觅食。指导写生字“率”)
②雄鸡什么样?(板书:耸着尾巴,大踏步走。指导写生字“耸”“踏”)请大家读出雄鸡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来。
③联系我们的生活想象一下,乡下的母鸡、雄鸡就像我们的妈妈、爸爸,慈爱的鸡妈妈,威风的鸡爸爸,养家、保家,多么生动,多么有趣啊!这就是乡下人家独特的风景,你们喜欢吗?
④是啊,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景物当作人来写,对它们充满着情感,充满着喜爱,就像是我们的家人,我们的好友。我们读着读着,也被这种感情感染了,我们喜欢并向往上了乡下人家。
⑤什么是“捣衣”?(出示图片释义)为什么鸭子从不吃惊?(人们不去打扰鸭子,此时,鸭子已经成了乡下人家的好伙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乡下人家的好伙伴不仅有鸡和鸭子,还有什么?(联系第5、第6自然段:红霞、微风、鸟儿、纺织娘……)
(4)第5自然段:傍晚吃饭图。
①体会“天高地阔”。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在这儿呢?(一是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空地上,天作屋顶地作房;二是指乡下人家吃饭时无所不谈,聊得非常开心)
②联系上文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③“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高地阔”这个词用得多好啊!在这儿有了新的意思,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鲜明生动,读出你的向往、赞美。
④红霞映照,微风拂面,鸟儿飞过,你能想象出这幅田园风景画吗?
(5)第6自然段:甜美入梦图。
轻轻柔柔,我们小时候是谁哄我们睡觉?是谁伴着我们入眠?指导朗读,体会拟人手法表达的喜爱之情。
(6)第7自然段:独特迷人风景图。
高度概括总结全文。学习“不论……不论……”句式。
四、总结课文,小结学法,有感情地读写
1.课文围绕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向我们描绘了这样几幅画面:别有风趣的瓜架、朴素而华丽的鲜花、充满生机的青竹春笋、怡然自得的鸡鸭、夏天傍晚天高地阔地吃晚饭、秋夜伴着虫鸣入眠。在这些画面中,我们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到了课文要表达的一种情感,对乡下人家的喜爱、向往之情。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乡下人家吗?将你最喜欢的画面好好地读一读,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2.古人说,“辞以情发”,文章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要学会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懂作者为什么要写;我们还要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句,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喜爱地方的景物,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搭支架,让“学习”可见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第二学段语文教学的要求。统编版语文教材通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教学,就是具体落实此项目标。《乡下人家》一课需要渗透的“语文要素”即为“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四年级学生更鲜活地体悟到这一要求,并且能有具体的学习路径可感可触、可操作,就需要教师设计相应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搭好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实践、学有所获。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了两个支架:
一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学习支架。即读读文中是怎么说的,找到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勾画下来;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对比着城市生活想一想,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想法;然后展开想象,给文字配画,试着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写下来;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是鼓励同伴学习,进一步练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在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引导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分享收获。
两个学习支架都以图像化的方式鲜活生动地呈现出来,提示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流程、结果,也体现出教师从“扶”到“放”地“教”,以及学生自学、互学、共学,逐步学懂、学深、学广的学习历程。让看似抽象的“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化为可学习的策略,课堂充满“我在学”的张力。
二、品语句,让“情感”生发
统编版小语教材中,关于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要求,是螺旋上升的。四年級下册着重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五年级上册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能结合查找的资料,抓住作者描写的细节、场景体会其蕴含的情感;五年级下册则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在《乡下人家》这一课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抓住一些有新鲜感的语句,以及拟人、夸张等手法,激发学生品味、想象,体会作者将对乡下人家的喜爱、赞美和向往之情融入景物的描写之中。比如,第1自然段中采用对比手法,体会“别有风趣”的意蕴;第2自然段中探讨看似矛盾的“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体会其中的赞美之情;第3、第4、第6自然段中想象“率领”“大踏步”“从不吃惊”“唱起歌来”,领会拟人手法的运用;第5自然段中体味“天高地阔”带来的新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从课文中发现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或是通过词语换一换、删一删及句式变一变进行比较;或是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特别是联系城市生活的感受,深入地、设身处地地思考;或是借助课文插图、教师提供的图片,形象地去感知等等,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品词析句,从“这么写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写”中,读懂词语的深意及句子的特点,体会作者流淌于文字间的真挚情感。
三、重朗读,让“画面”再现,表达感受
《乡下人家》展现的是一种纯朴、自然、独特、迷人和谐的乡村生活,其生动形象的描写,丰富的短句与明快的节奏,特别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将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读好重音,读出强调的语气;把结构特点鲜明的句式,如“攀上棚架,爬上屋檐”“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绿的叶,青的竿”“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等读出抑扬顿挫;把拟人、夸张描写的景物读得活灵活现、充满情趣。朗读中,特别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眼中有关键词语,脑中现生动画面,语音语调中带着喜爱、赞美与向往之情。或是先说说体会再有感情地读出来;或是以读代讲,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来展开画面,表达情感;或是一人读大家评,通过评议读得好不好、像不像,分享彼此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或是边读边记,熟读积累,将文中的优美语句印在心中,以内化语言;写喜爱的一处景致,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的“体会”,是细读品味,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也是感情朗读,再现画面,为作者抒怀。
(刘红,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