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运用DI理念在幼儿园开展“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情况,归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的表现特征,总结了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特点,即问题情境的生活化、目标任务的挑战性、活动过程的游戏性、材料提供的适宜性、问题解决的创意性、探索过程的合作性,提炼了组建小型团队、学习合作技巧、熟悉问题解决程序、分享交流经验等指导策略,以期能够促进我园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DI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10-0043-04
【作者简介】乔卉(1964-),女,江苏江都人,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DI是Destination Imagination的英文缩写,原意为“目的地想象”,又称“头脑创新思维竞赛”,它是一项国际性的培养青少年实际创新能力的教育项目[1]。其核心理念是关注个体的创意、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三个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这与教育部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
我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是指运用DI理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通过预定的任务目标(即“目的地”)挖掘幼儿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及多样的、独特的解决方法,以实现任务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活动[3]。简单来说,就是设计一个问题情境,通过活动材料或时间、规则等的约束,促进幼儿主动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强调,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团队合作,创造性运用工具和材料,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敢于探索和尝试、乐于想象与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的表现特征
小班幼儿因年龄较小,以自我为中心,其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的特点易导致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伴随行动,甚至滞后。因此,“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任务目标设置的适宜性对小班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小班幼儿乐于享受任务成果,乐于以接受帮助、助人的动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面对游戏情境的限制、独自完成任务较为困难时,只要设置的任务合理,他们也会进行创意解决,慢慢地将平行游戏转化为两两合作游戏,有了最初的合作行为,并在合作中完成任务。
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对“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开放性提问已经基本适应,其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大大提升。但由于受知识经验及动手能力的限制,活动中对“时间制约”不敏感,小组内能力或个性较强的幼儿往往占据主要地位,受具体形象思维的主导,他们更乐于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随着经验的增长,他们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更热衷于讨论。不论是两两讨论,还是小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能借助材料和讨论结果,甚至是其他小组的建议,迅速制订新的方案,喜欢用大家认为公平的方式进行分工,而不太考虑幼儿各自的特长,往往有明显特长或人缘好的幼儿会被推为“领头人”。多数幼儿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会认同别人的观点和方案;而那些坚持自己观点的幼儿也能积极辩解,不轻易放弃,在小组操作展示中主动补充和完善小组成果,挑战意识较强。此外,当对某一材料、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时,幼儿的创意想法和行动力也会随之涌现。
二、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特点
(一)问题情境的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我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家庭、社区等生活资源,从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中班创意活动“我们准备去旅行”,教师设置了地理位置、气候等不同的三条旅游路线,让幼儿选择其中一条路线,然后引导幼儿自由分组,讨论制订合理的旅行计划表,准备合适的旅行物品(吃、穿、玩、用等物品)。各组将每个人想带的物品匯总后发现,箱子里放不下这么多的物品。是进行取舍,还是想办法合理摆放?教师将问题情境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下,激发幼儿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生活。
(二)目标任务的挑战性
《纲要》在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还提出了“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的要求。我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基于幼儿的能力、经验,设置目标任务的“挑战点”,鼓励幼儿突破自己,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促进其实践探索、交往合作、语言表达、创造思维等能力的提升。如大班创意活动“巧运炮弹”,目标任务的“挑战点”是:在幼儿的手不能触碰乒乓球“炮弹”的前提下,确保乒乓球不能掉到地上。活动中幼儿尝试与同伴进行合作,主动探索解决方法,最后借助纸杯、吸管、纸条、回形针、橡皮筋等限定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运送“炮弹”的任务。
(三)活动过程的游戏性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我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通过营造不同的游戏氛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中大班创意活动中增加适度的团队竞赛,幼儿得以在竞争性游戏中既能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快乐,也增强了抗挫能力。如中班创意活动“打雪仗”,幼儿从尝试用报纸团出紧紧的“雪球”,到规定时间内团出又多又紧的“雪球”,再到按照规则比一比哪一组最先将“雪球”全部运输到竞赛场,最后进行“打雪仗”游戏,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
(四)材料提供的适宜性
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基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点,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是团队合作创意解决问题的关键。材料的提供既要尊重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也应考虑提供的材料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创意思维、合作行为等的发展。如大班创意活动“纸杯纸牌叠叠乐”,最初教师提供每组15个杯子,幼儿只顾着争抢杯子,认为只要杯子数量多,就能搭建出好作品,忽略了纸杯的搭建特性,没有关注搭建杯子的方法。当方案调整为只提供3个杯子和3张纸牌时,组内幼儿开始相互合作,各种摆弄材料的研究和探讨便顺利展开了。
开放性的、非结构化的材料,其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它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4]。吸管、毛根、纸箱、纸筒、鞋盒、布条、矿泉水瓶这些非结构化材料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幼儿可以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物多用”,最大限度支持与满足自身的探索与创新需求。
(五)问题解决的创意性
我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游戏或竞赛活动,所有的挑战题目没有统一固定的答案。幼儿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挑战任务,需要团队合作共同设计不同的方案,想出若干个解决的办法,以达到他们想象中的“目的地”。以大班创意活动“我的超级泡泡器”为例,首先组内成员需要尽可能想出多种制作泡泡器的材料和方法,接着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讨论方法是否可行,如吸管、毛根太短,怎么办?用什么材料进行连接?如何连接才不会在水中脱落?泡泡器的开口要多大,才能吹出大泡泡?操作中组员怎样分工?最后,组内成员通过不断尝试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行技术改进,最终确定了实施方案。幼儿在一次次学习、体验、应用创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失败或成功,并逐渐明白好的创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各种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六)探索过程的合作性
借鉴中小学DI活动的过程式教育模式,即提出目标—团队讨论—明确分工—解决问题[5],我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强调团队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远远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在最初进行此类活动时,许多幼儿觉得自己一个人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面对材料、时间、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时,他们慢慢意识到必须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如大班创意活动“创意搭高”,首次探索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幼儿表示,“组里有的人要选吸管,有的人要选杯子,老是意见不统一,就耽误时间了” “搭高的过程中出现了争抢材料、推挤的现象,造成搭了一半的塔倒塌了,大家你怪我,我怪你” “我想的方法是能够搭出高塔的,可是大家没有认真听我讲,最后就没有选用我的方法”。通过讨论,幼儿吸取失败的教训,学习成功组的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在以后的挑战任务中不断磨合,学习信任、分工、沟通等合作技巧,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组建小型团队
“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一般是4~7人一组(小班是两两结伴),共同完成某项挑战任务。在正式活动开始之前,往往通过灵活的分组形式、有趣的热身游戏、隆重的建队仪式等,融洽团队成员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做好准备。
在灵活的分组形式上,教师往往会根据活动目的、场地、材料和班级人数等进行分组,并确定小组人数。可以是固定人员为一组,也可以是通过游戏形式自然分组;可以是班级内分组,也可以是打破班级界限的混合分组。有时为了减少性别差异对小组合作活动的影响,避免自然分组造成的某组全是男生或女生,可以在分组时提出每队既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的要求。灵活的分组形式,可以让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活跃气氛,提高幼儿参与团队活动的适应性,教师往往会在挑战任务前安排热身游戏,如“数字抱抱”“击掌”“泡泡糖”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抱一抱、击一击、碰一碰等身体部位的接触,打破组员之间的距离感,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度。
团队要想完成任务目标,需要团队成员的相互配合,共同开动脑筋想办法。在中大班幼儿没有团队合作经验时,教师需要组织开展专门的建队活动,营造浓厚的团队氛围,增强凝聚力,如鼓励幼儿为自己团队取队名,设计口号、团队标志等,让队员获得仪式感。在竞赛活动中幼兒呼喊口号,激发挑战兴趣和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的坚持性和抗挫力,树立适当的竞争意识,并有团队归属感。
(二)学习合作技巧
幼儿刚开始参与“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时,不论是在组建活动团队、取队名时的讨论,还是在分享点子、聚焦点子、沟通交流时,总有幼儿争抢着发言,却不能耐心倾听别人的想法,更没有思考别人想法的可取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倾听,注意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善于倾听,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6]。
小组规则有利于保障小组工作的有序和顺利开展,教师应指导小组讨论协商,从而制订出大家都认同的小组规则。聚焦点子往往是小组讨论中难度最大的,多数幼儿赞同别人的想法,同时也喜欢自己的点子,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尝试协商、对比、轮流、合作,或采用投票、举手表决、“黑白配”“剪刀石头布”等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没有被选中点子的幼儿会出现明显的失落情绪,教师要适时开导,保证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
教师要把团队合作的意图蕴含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挑战的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发进行合作,完成目标任务。如大班创意活动“长长的……”,教师提供每组一张纸、一把剪刀,小组幼儿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纸变长,纸越长得到的奖品越多。由于人多工具少,没有连接材料,各组幼儿积极讨论,尝试多种方法和合作技巧,最后选出又快又牢的方法,确保能成功地完成任务。合作的成功增进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亲近与好感,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三)熟悉问题解决程序
在“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中,完善的问题解决方案是完成活动任务的关键,引导幼儿熟悉问题解决的相关程序,能更快、更有效地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案。首先是激发点子,各组尽可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并用数字、圖画或其他表征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是聚焦点子,缩小范围,小组幼儿讨论哪些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其原因。各个小组在讨论问题解决方案时会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教师不要替小组做出选择,而是要引导小组成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解决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最后,各个小组根据确定的方案去实施,当小组在共同挑战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或失败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或干预,可以采取“退位”的方式,让幼儿自己讨论、反思,引导小组回到最初的激发点子、聚焦点子的环节。在幼儿熟悉问题解决的程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激发点子、聚焦点子,从而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任务,并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当然,如果任务的难度太大,幼儿难以完成时,教师也要注意调整任务难度,或者分层设置任务。
(四)分享交流经验
同伴间的交流与分享,是幼儿积累经验、获得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的经验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获得提升,教师不妨把幼儿关注的问题、矛盾冲突的焦点等和幼儿一起讨论, 帮助幼儿学会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学习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和态度[7]。因此,不论小组挑战是否成功,教师都要充分利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帮助幼儿回顾探究过程,讨论和分享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是自己的发现。如你是否完成了任务?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你和同伴如何分工合作的?遇到了哪些问题或困难?下一步要怎么解决?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与其他小组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奇思妙想秀DI[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1-2.
[3] 乔卉.DI理念对幼儿园开展“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6): 7-9.
[4] 林奋.运用非结构化材料创造无限教育价值[J].基础教育研究,2017(18) : 89-90.
[5] 季颖.“DI创新思维”社团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科技,2015(5):32-34.
[6] 幸福新童年编写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7] 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 (11):16-1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普教重点资助课题“DI理念的借鉴和运用:幼儿园‘目的地想象创意活动的研究”(项目编号:B-a/2015/02/026)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乔卉,767801867@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