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视角下师幼沟通的理想姿态研究

2021-05-30 17:44范诚邵秋硕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1年10期

范诚 邵秋硕

【摘要】“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在幼儿教育中是一条基本常识。本研究从幼儿视角出发,通过对南京市1133名幼儿进行访谈,探究教师“蹲下来”是否是幼儿眼中真实的师幼沟通理想姿态。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学前阶段幼儿最喜爱的师幼沟通姿态确实为教师蹲姿,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喜爱的师幼沟通姿态有明显差异,而且幼儿对师幼沟通姿态感知方式类型多样、原因各异。这要求教师在师幼沟通中要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年龄幼儿差异化的心理需求及其优势感知通道,从而让幼儿能够在师幼沟通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关键词】幼儿视角;师幼沟通;理想姿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10-0032-06

【作者简介】范诚(1987-),男,安徽铜陵人,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邵秋硕(1987-),女,河南信阳人,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讲师,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教育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也曾说过“大人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我们一直认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从儿童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同时也体现出儿童与成人之间人格的平等、相互的尊重。但常识很多时候并不代表真理,在这件事上幼儿和成人的想法真的一致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于理想的师幼沟通姿态会发生变化吗?幼儿感知师幼沟通姿态的方式会有不同吗?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选南京市两所公办幼儿园和两所民办幼儿园,共四所幼儿园参与调查。每所幼儿园分别从大、中、小班各随机选取100名幼儿,总计1200名幼儿参与调查,其中小班共收集有效访谈数据348份,中班共收集有效访谈数据393份,大班共收集有效访谈数据392份,有效访谈数据总计1133份,有效率为94.4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主要采用访谈法,由研究团队逐一对幼儿进行访谈,访谈问题为:你喜欢老师站着和你说话还是蹲下来和你说话呢,为什么?本文在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组编码,并使用SPSS19.0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前阶段幼儿最喜爱的师幼沟通姿态仍然为教师蹲姿

本文通过对1133份有效访谈梳理发现,共有55.69%的幼儿明确回答“最喜爱教师蹲下来和我说话”;有32.66%的幼儿明确回答“最喜爱教师站着和我说话”;有10.06%的幼儿回答“任何方式都可以”;此外还有1.59%的幼儿主动提出“最喜欢教师坐下来和我说话”,详见表1(见下页)。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幼儿对不同师幼沟通姿态偏爱比例的分布呈极其显著性差异,χ2=803.032,p=0.000,p<0.01。

研究结果表明,在学前阶段,对于超过半数(55.69%)的幼儿来说,教师蹲下来与他们沟通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沟通方式,这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紧密相关的。从生理上,幼儿个头更小,教师蹲下来幼儿就无须仰头,说话更轻松,相互之间的沟通也更容易被对方听清。从心理上,幼儿阶段是培养其安全感、信任感的重要阶段,蹲下来和幼儿沟通会减轻权威的压迫感,使其体验到教师的亲切与尊重,眼神的交流也使得师幼的情感连接更为流畅。教师在蹲下时,还常常和幼儿有一些肢体的互动,这也有利于满足幼儿皮肤被亲密接触的需求,让他们感觉更加放松。

(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师幼沟通姿态的偏爱有明显差异

表2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偏爱教师蹲着沟通的幼儿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下降,小班年龄段有65.80%的幼儿选择了此方式;中班年龄段有54.96%的幼儿选择了此方式;而大班年龄段只有47.45%的幼儿选择了此方式,是三个年龄段中唯一对于教师蹲着沟通偏爱低于半数的。其次,偏爱教师站着沟通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小班年龄段有26.72%的幼儿选择了此方式;中班年龄段有30.53%的幼儿选择了此方式;大班年龄段则有40.05%的幼儿选择了此方式。此外,小班、中班、大班分别有1人、8人、9人主动提出喜欢老师坐着沟通,分别占该年龄段的0.29%、2.04%、2.30%。認为任何沟通方式都可以的幼儿分别占到小班、中班、大班的7.18%、12.47%和10.20%。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对师幼沟通姿态的偏爱比例分布呈极其显著性差异,χ2=838.718,p=0.000,p<0.01。

基于数据,我们能发现中班阶段是偏爱教师蹲着沟通下降最快速的年龄阶段,较小班下降了10.84%。而大班阶段是偏爱教师站着沟通上升最快速的年龄阶段,较中班上涨了9.52%。另外选择任何沟通方式都可以的幼儿在中班较小班有着5.29%的增长,而大班较中班则有着2.27%的下降,但选择该沟通方式的中班、大班人数都比小班的要多。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受到成人在各个方面平等地对待,沟通姿态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很多幼儿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想教师再把自己当小宝宝来看待,对蹲式这种沟通方式渐渐地没有了特别的需求。特别是到了大班后,当教师站着与幼儿沟通时,某些幼儿可能更容易感受到另一种特殊的心理上的平等。幼儿这种伴随年龄增长,显著的师幼沟通姿态偏爱变化,值得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三)幼儿对师幼沟通姿态感知的方式类型多样

通过幼儿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根据回收的1133份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编码后,本研究将幼儿对不同师幼沟通姿态偏爱的感知方式划分为了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嗅觉型、移情型、自我中心型、想象型、认知型、情感型、直觉型10类,每种类型具体在幼儿各年龄段分布详见表3(见下页)。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幼儿对师幼沟通姿态感知的10种方式分布呈极其显著性差异,χ2=1648.562,p=0.000,p<0.01。

数据可以看出,在对师幼沟通姿态偏爱的感知上,直觉型(44.13%)、视觉型(13.59%)和移情型(11.30%)是幼儿最常使用的三种方式,特别是直觉型,有相当数量的幼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偏爱某种沟通方式的缘由,只是直觉地感受到就是喜欢这样。特别是小班幼儿,在三个年龄段中他们更多地采用直觉的方式来感知教师沟通姿态,这一特点的原因除了小班幼儿感知分化尚未完全成熟外,也有可能和小班幼儿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传递心中所想有关。中班幼儿和其他年龄阶段幼儿相比,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通道来感知教师沟通姿态。大班幼儿和小、中班幼儿相比,则在想象型和认知型中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与大班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是紧密关联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通过移情和情感的方式来感知教师沟通姿态的幼儿逐渐增多,但自我中心型的幼儿在三个年龄段中的比例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四)幼儿对不同师幼沟通姿态偏爱的原因各有不同

1. 偏爱教师蹲下来沟通的幼儿

倾向于视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能看到老师的眼睛、能看清大人的脸、可以有眼神的交流等。

倾向于听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可以说悄悄话、可以听清老师在说什么、可以方便我和老师讲话等。

倾向于触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蹲着可以够得着老师、可以靠在老师怀里、老师蹲着可以抱着我、我也可以抱着老师等。

倾向于嗅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能闻到老师身上的香味。

倾向于移情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老师站着说话太累了、老师蹲着更舒服、老师总是站着脚会酸、怕老师太辛苦、老师站着低着头会酸等。

倾向于自我中心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老师站着时我要仰头说话很累、我喜欢蹲着、因为我个子矮等。

倾向于想象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王子都是蹲着和公主求婚的、蹲着容易瞄准、齐天大圣蹲着比较帅、老师蹲着就成了七个小矮人中的一个、老师蹲着可以变成小朋友。

倾向于认知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老师是大人要照顾小孩子、站着说话表示老师生气了、蹲着表示老师不生气、老师站着一般都会发火等。

倾向于情感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心里感觉舒服、比较亲和、更亲近、更温柔、和蔼可亲、感觉老师重视我、感觉老师关心我、不会害怕老师等。

倾向于直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没有原因、就是喜欢、不知道。

每种感知类型具体在幼儿各年龄段的分布详见表4(见下页)。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偏爱教师蹲下来沟通的幼儿各感知类型分布呈极其显著性差异,χ2=762.518,p=0.000,p<0.01。

2. 偏爱教师站着沟通的幼儿

倾向于视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站起来看着更高、老师蹲着看上去太矮了、老师站着的时候更漂亮、平常看老师一般都是站着的、蹲着看着不习惯等。

倾向于听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老师站着说话我可以听得更清楚。

倾向于触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可以抱老师大腿、可以牵着老师的手走。

倾向于移情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老师蹲着说话会累、老师蹲着说话腿会酸、老师站着说话比较方便、站着讲话的时候方便老师拿东西等。

倾向于自我中心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我也是站着的、我喜欢站着不喜欢蹲着、我喜欢抬头和老师说话等。

倾向于想象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站着有特警风范、站着有老板的风范、霸王龙是站着打败对手的、魔法师都是站着施法的、奥特曼都是站着打败怪兽的、铠甲勇士绝不蹲下、空姐都是站着和人打招呼的等。

倾向于认知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蹲着说话不礼貌、蹲着追不上跑了的小朋友、我现在长得很高了、地上脏蹲着会把老师裙子弄脏、老师站着的时候显得更严肃——这样我们都会更听话一些。

倾向于情感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崇拜老师、老师站起来感觉更厉害、感觉这样被尊重、更亲切、老师站着更有威信、站着感觉更有魅力等。

倾向于直觉型的幼儿原因描述常为:没有原因、就是喜欢、不知道。

每种感知类型具体在幼儿各年龄段的分布详见表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偏爱教师站着沟通的幼儿各感知类型分布呈极其显著性差异,χ2=340.708, p=0.000,p<0.01。

3. 偏爱教师坐着沟通的幼儿

主动提出喜爱教师坐着沟通的幼儿都为移情型,共18位,其中大班9位,中班8位,小班1位,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偏爱教师坐着沟通的幼儿在各年龄班分布呈顯著性差异,χ2=6.333,p=0.042,p<0.05。这类幼儿的原因描述常为:这样老师不累、老师会很舒服、这样老师更方便等。幼儿能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主动提出希望老师坐下来说话,说明他们能够更好地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能更好地体验他人的感受,虽然该类别只占到总人数的1.59%,但也给了我们一些惊喜。

4. 无特殊师幼沟通方式偏爱的幼儿

无特殊师幼沟通方式偏爱的幼儿共有114位。其中大班40位,中班49位,小班25位,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班人数呈显著性差异,χ2=7.737,p=0.021,p<0.05。在该类型中,除了大班有2位视觉型,2位认知型和2位情感型外,其余108位均为直觉型,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感知类型呈极其显著性差异,χ2=91.263,p=0.000,p<0.01。直觉型幼儿的原因描述常为:没有原因、就是都喜欢、就是都可以。

四、讨论与建议

一日生活皆课程,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师的沟通姿态同样也是课程和教育的一部分。“只有教育符合儿童的本能、儿童的兴趣、儿童的需要,只有教育的‘大纲符合儿童的‘大纲,那么这种教育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1]幼儿视角下师幼沟通的理想姿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去契合这种动态性呢?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问题是每一位幼儿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的沟通方式遵循了幼儿内在的发展“大纲”吗?“幼儿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做事,他们希望全身心地投入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的力量来改变自己,与同伴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成长进步,教师应把幼儿这一愿望置于核心地位,幼儿渴望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带着梦想与希望拓展自己的世界,幼儿向往充实的生活。幼儿喜爱多样化的教师,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注,渴望与教师共同生活,并开创新的世界。”[2]思考师幼沟通的理想姿态,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