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交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论述双创人才的育人目标和思路,并以此为切入点,找准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双创人才的定位,建立“一贯穿、三融合、学研赛创”的双创育人体系,打造“双元共建、三级联动、六位一体”的双创实践育人平台,促进高质量服务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创 育人体系 实践育人平台 教学工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117-03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及广西“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都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就要“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这吹响了交通类高职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号角,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交通类高职院校的特点,逐步构建“一贯穿、三融合、学研赛创”+“双元共建、三级联动、六位一体”的双创育人体系和实践育人平台。
一、交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双创教育培养目标不清
自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以来,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但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还是模糊不清,更有一些教师认为,专业特色鲜明的交通类高职院校,只要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会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根本无须去创业,更何况创业可能让学生血本无归,不可能成为学生选择的主流,因而忽略了创新、创业、创意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特质;更没有认识到以创新的精神优化工作效率和成果,没有认识到开拓创新精神理应成为新时代人才的禀赋。一些专业课程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师的职责,专业课就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两者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因而没必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这些错误观点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失去专业教育的支撑,难以与专业课程教育相融合。因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厘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握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度。
(二)双创训练实战性不强
由于校内实训条件的欠缺,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过程中,存在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双创教育实践教学的现象。双创训练的实战,包括学生在校园大学生创业基地中实际运作的创业项目,在学校实训教学工场开展的实习实训,以及在校企合作开办的实训工厂、设计施工企业等的实习实训。学生经历了此类实习实训,才能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进而才能有新的思考,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因为资金、场地等原因,为学生提供双创教育实践的平台严重不足。
(三)校企互惠共赢合作育人机制不全
检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改革成效的落脚点是要为行业企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交通类高职院校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有效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服务产业能力,助推交通运输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行业企业通过产教融合等方式将更多优质资源投入双创育人体系建设和实践平台打造,从而反哺促进双创人才的培养,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产和教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然而,长期以来这种校企共赢的机制未能健全,导致出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行业企业缺乏参与学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等不利的局面。
二、交通类高职院校双创育人体系的构建
形成全新的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双创人才的育人目标,即“双创理念意识(高度)+双创知识技能(深度)+综合能力素质(宽度)”的三维度育人目标。在此目标引领下,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军民融合等方式,探索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路径,形成“一贯穿、三融合、学研赛创”的双创育人体系,打造“双元共建、三级联动、六位一体”的双创实践育人平台,建立“学校+企业+第三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以此为切入点,驱动双创课程体系、双创实践平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的整体改革。依托双创教育改革成果,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形成双创人才培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助推、反哺促进、螺旋盘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找准高职院校复合型高素质双创人才的定位
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广西“交通强国”建设,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专业建设、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中,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交通类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厘清交通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评价标准。融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为人先”的交通精神,创新“双创理念意识(高度)+双创知识技能(深度)+综合能力素质(宽度)”的三维度育人目标,建立“学校+企业+第三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一是通过通识课教育,培养学生双创精神,以开拓、勇气、精湛、创造等价值塑造,铸就学生价值观的高度;二是校企合作共建企业课程、双师型课程、技术技能创新案例库、校友创业案例库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根植学生双创知识深度;三是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以跨专业学习为核心的知识传授,培育专业知识的宽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有效地解了决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很好地回应了广西交通行业、先进制造业对复合型高素质双创人才的需求。
(二)建立“一贯穿、三融合、学研赛创”的双创育人体系
1.构建“一贯穿”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发展能力
学校发挥课堂理论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让理论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活力的动力源泉,切实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双创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作为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讲授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等,强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课程集群,六大专业群根据专业特点规划和建立课程地图、课程关系图,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在专业课程目标中挖掘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相联系的元素,推动教师自觉地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的理念与思想,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专创融合。学校与行业共同编撰交通特色鲜明、基于提升学生双创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34门校本教材,建设历届校友结合专业创新创业案例库,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將专业和创业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从而实现创新创业的“全周期”教育。
2.构建“三融合”全程化创新创业生态链,精准打造创新创业生力军
围绕学生从创意到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为学生订制双创教育规划,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和能力,建立“第一课堂(创新创业理论课堂)+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第三课堂(网络课堂)”的“三课堂融合”的双创教育生态链。一是依托示范特色项目,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六大交通特色专业群学生,制定“专业孵化—系部遴选—校企扶持—送达社会”的“四步”培育规划,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为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大力推进第二课堂,积极发挥学院路桥测量协会、baja车队、电子商务协会、BIM创新工程俱乐部、计算机协会、创业创新协会等25个专业社团的作用,形成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交互提升的“海浪”促推效应。2016年以来,创业学生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学校毕业生创业人数总数达616人。三是依托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大学生创业基础”及系列课程,建成全国高职院校首批向全国开放的示范课程网站—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网站,该网站成为集教学、案例、导师、孵化服务、创投等资源库为一体的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全链条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3.构建“学—研—赛—创”的“四阶段”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校通过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改革,分阶段、递进式、立体化地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第一阶段:学。通过运用PBL问题导向学习法、情景学习等启发式、讨论参与式教学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基础知识技能学习。
第二阶段:研。通过学生参与新工艺、新技术研发项目,校企合作、项目驱动,推进应用技术研发实践,“以研促学”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赛。大赛引领、赛训结合,组织竞赛平台仿真训练,激励学生参加各类“互联网+”双创大赛,检验学生双创学习成效。
第四阶段:创。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实施创新创业实战锻炼,帮扶学生依托学校创业园自主创业,强化学生双创意识,持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结合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全面开展学业成绩考核改革,建立“学校+企业+第三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通过出台学分认定、学分转换、评奖评优、专升本等激励政策,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近年来,学校平均每年组织1000多个项目参加各级各类“互联网+”大赛,实现各二级学院全覆盖,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中专创融合项目均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三)打造“双元共建、三级联动、六位一体”的双创实践育人平台
充分发挥广西交通运输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广西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的优势,吸引交通运输行业龙头企业,整合优质资源,校企联合打造“双元共建、三级联动、六位一体”的双创实践育人平台,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综合实战“三级联动”,校企双主体共建、共担、共享、共赢的双创实践育人平台,集创新创业实战、产教深度融合、应用技术研发、社会培训认证、服务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六大功能于一体,全面提升学生双创实践能力。
1.凸显特色,打造国家级交通教学工场
学校依托建成的、交通特色鲜明的6类交通教学工场,组织开展专业教学、科研创新、生产服务、孵化创业实体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学校以“交通教学工场”等双创人才实践基地培育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成国家级路桥工场生产性实训基地、360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等协同创新中心。
2.校企合作,搭建校外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南宁·中关村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以及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277个校外实践平台,学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与广西路建集团、广西正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12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学生双重身份,在提升学生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生产水平。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用于服务脱贫攻坚实践,“互联网+农村电商—助推信河奔小康”等扶贫实践项目获自治区教育厅推荐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对接活动。
3.完善机制,构建综合实战平台
通过“政策、人才、技术、资源、项目、服务”等一套“组合拳”,学校吸引了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交投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交通运输行业巨头,以及德国大众汽车、芬兰通力电梯等24家国际知名企业与之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建的筑路工程和沥青混合技术研究中心、国际汽车品牌校企合作基地均落户学校,助推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助力学生创业梦想的实现。同时,建設博世、京东物流等12个校企协同双创人才培育中心,升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占地面积达3760平方米,建成融“工程建设咨询、汽车售后服务、物流仓储配送、校园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浓厚交通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实现企业生产效益与学校双创人才培养质量的“共振”提升。
(四)高质量服务交通运输产业发展
1.促进交通建设标准更规范
依托一体化“双创”平台,围绕行业企业发展升级需求,校企协同创办沥青技术研究中心、南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德汽车机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集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技能培训为一体,为企业提供工程检测、道路勘测设计、汽车复杂系统故障检修、智能交通系统研发等技术支持,发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优势。承担7项交通行业标准制定,参与郑皆连院士主持的世界首创“缆拱桥”技术攻关,校企共建汽车机电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筑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产学研实体,年产值达5100万元。
2.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以复合型高素质双创人才培养为主线,以促进校企合作“七个共同”即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目标,以学校为主体,联合中小微交通运输企业,通过组建产学研实体、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等多项举措,培养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双创人才,提升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交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反哺”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3.服务行业龙头企业走出海外
引进国际职业标准,在西部地区率先引进“德式工作站”国际职业标准,共建汽车机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实现国际标准中国化。协同企业走进东盟,成为广西国际交流试点校和中国—东盟交通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协同龙头企业走进东盟,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成15个海外培训基地,开展交通土建“五大员”、机动车维修工程师培训2572人次/年,为东盟国家交通建设和职教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标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交通强国”的远大目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赋予了高职教育新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须走产教融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之路,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注: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高职百万扩招专项)(2020KZ41);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校创业先进典型生成规律及路径研究”(2020KY34001)
【作者简介】何江霞(1969— ),女,广西南宁人,在职研究生,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
(责编 黄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