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学环境 提升逻辑思维

2021-05-30 10:48刘凌英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刘凌英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情境式教学的方法被有效地运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使教师逐渐的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心,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之举.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大力改善教学环境,使情境式教学的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普及,从而探索学生在数学中的无限潜能.

关键词: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35-0026-02

初中数学的学习是在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所以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重点学科,但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经常出现理解定理但不会做题的情况,甚至有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导致对数学学习的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愉快地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将情境式教学的方法运用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通过形象的传授,生动地讲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感,改变数学抽象复杂的刻板印象,从而实现初中数学的有效学习.

一、通过实践操作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为学生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理解数学原理,加深印象,发散思维.比如在“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掌握调查的概念,通过不同方式的调查进行数据收集、通过数据的收集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图整理并描述数据等一系列的学习最终掌握调查的全过程.对这类问题,开展实践性调查是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本单元概念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数据收集的过程,并直观地进行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从而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主题,如调查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那么学生就需要采集班级所有同学的身高,再从所有的数据中抽取15至20个同学的身高作为样本,根据样本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样本平均身高,最后组织学生将自己调查的过程进行描述,使学生在全面调查的过程中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原理.又比如统计近两周以来的降水量和降水概率,学生可以查询以往的天气情况,将降水量和降水概率分为两个统计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统计图形进行数据的整理,通过实际的调查,帮助学生在统计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不同的统计图形在不同的数据统计中的体现,从而理解统计图形的正确应用.由此可见,通过实践操作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实践辅助学生理解生硬的数学知识,改变数学在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从而优化数学教学环境.

二、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信息技术逐步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的普及帮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课堂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动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其展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数学课堂,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抽象的原理.比如在“平移”的学习过程中,将三角形ABC进行平移,如果用板书的形式表达平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无法有力地印证平移的结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功能展示出平移的过程,使平移后的三角形A′B′C′依舊与原来一模一样,从而得出AA′∥BB′∥CC′和 AA′=BB′=CC′的结论.通过多媒体中动画的展示使数学的学习具有严谨性的同时,也为学生形象地展示出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从而改善学生理解原理困难的情况,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轻松愉快地开展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问题即是枯燥,如果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丧失兴趣,从而失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因此,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兴趣为动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件中插入动画,比如在“分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置两个动画人物,一个代表整式,一个代表分式,动画人物可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整式与分式的特点,通过动画人物的谈话过程为学生引入课程的内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的理解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并对此概念进一步地加深印象.由此可知,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初中数学的课堂也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应利用好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通过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难免会存在很多令学生难以理解的复杂定理、公示,往往就是这些复杂的原定理,使学生将数学“拒之门外”.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复杂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熟悉的内容带入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数学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因为课堂作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首要途径,需要教师优化课堂的教学氛围,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事物,使学生即便在学习新知识也能有种熟悉的感觉,从而更快速地理解数学中抽象化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采用三角形结构的事物,比如自行车中的三角车架、房子上的三角形房架、钢架桥、三角形衣架等等,通过实际的例子初步引出问题:为什么这些事物全部用三角形制作?学生们通过实例的事物找到其中的共同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所具有的稳定性,了解三角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反的例子作为辅助教学,比如学校门口的伸缩门,可以伸缩的衣架等都是与三角形完全相反的事物,从而进一步佐证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理解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在数学活动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例如在“几何图形初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长方形的铅笔盒、圆柱形的笔筒、圆锥形的帽子,棱柱形的茶叶盒等等,因此学生需要探索立体图形在制作中每个面的大小和棱长的长度,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的形态,帮助学生提升观察立体图形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进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最后,教师要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数学问题.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现象与数学的学习息息相关,比如出租车的分段计价、各种类型的统计情况、商场折扣问题等许多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要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在读题时不陌生,解题时不困难,如下题为例:

如图,修一条路将村庄建设A、B与公路MN连接起来,怎样修才能使所修的公路最短?画出线段图,并说明理由.

此问题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路线最短的问题如何进行解决,但是如果直白地进行提问会使学生缺少想象力,因此,将图上的A点和B点形象化地比做村庄,教师提出“大家连一连,看谁走的最近”的问题,使做题的过程不枯燥,将学生带入到题目中,更加趣味化地解出数学问题.综上所述,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初中数学进行结合,可以弱化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将数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易懂,使学生不再抗拒数学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渴望,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从情境式的教学中感知自我,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情境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具体的教学中,情境式教学仍旧需要教师经过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而从真正地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

参考文献:

[1]吴有静.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界,2021(37):30-31.

[2]孙永涛.一样课堂,别样精彩——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概述[J].读写算,2021(12):163-164.

[3]韩文辉.重视情境创设 培养数学兴趣——核心 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06):32.

[4]陈伯昌.情境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意义分析[J].求知导刊,2021(02):46-47.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