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娇 姚国英
【摘要】本研究围绕疫情期间幼儿居家学习的“真需求”、家长育儿观念的“真困惑”、教师开学焦虑的“真问题”展开。课题组发挥区域推进的作用,明确定位,组建团队,统筹规划,动态建构,以市—县—园三级网络动态推进区域线上资源,通过丰富性建构与利用、适宜性建构与利用、统整性建构与利用等三个阶段路径进行动态推进,形成了区域线上资源需求、资源开发、资源建构的创新模式,从而有效化解师幼、亲子、家园等沟通的“三难”现象,使幼儿、家长、教师都能安心宅家、健康宅家、宅家抗疫。
【关键词】区域推进;动态建构;线上资源;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11-0046-04
【作者简介】莫娇(1976-),女,浙江长兴人,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幼教教研员,高级教师;姚国英(1976-),女,浙江湖州人,湖州市练市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
一、疫情背景下线上资源建构需求
2020年初至今的疫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深刻的经历和体验。为了全力防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相继出台文件,明确了幼儿居家学习期间,幼儿园的主要工作是向家长提供线上游戏和互动资源,提高亲子陪伴质量。由于长时间且反复的宅家生活,亲子沟通、家园沟通、师生沟通等问题逐渐凸显。
(一)疫情发展反复无常,幼儿居家学习的“真需求”
据调研统计:遇到疫情,33.83%家长处在焦虑中,72.3%幼儿需要家长陪同才能完成各项活动,80.93%的幼儿想念同伴、想上幼儿园。可见,反复无常的疫情对家长的情绪影响较大,且这些消极情绪会直接影响着幼儿。当疫情成为常态,长久居家使幼儿的情绪逐渐从恐慌转为烦闷,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使他们愈发强烈地渴求能有同伴一起玩耍。
(二)家庭陪伴动态变化,家长育儿观念的“真困惑”
疫情趋于稳定,家长陆续复工,祖辈宠溺式带娃,造成亲子沟通、家园沟通受阻。据调查:家长陆续复工后,祖辈带娃家庭占比48.06%,而这些祖辈带娃家庭中只有20.15%的幼儿作息规律,沟通有困难的家庭高达74%。可见,祖辈和父辈两代人的育儿理念不一,宅家“抗疫”变成了“抗议”,家长倍感烦恼。此外,18%的大班幼儿家长对孩子能否顺利衔接小学生活极其关注,他们迫切想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却苦无对策,急需适宜的线上资源来科学衔接。
(三)复工复学动态变化,教师开学焦虑的“真问题”
据调查,84.4%的家长能利用线上资源并认可这种形式,12.59%的祖辈需要帮助才会运用线上资源,81.4%的家长喜欢个性化的打卡活动分享幼儿的宅家情况。可见,线上资源祖辈操作较难,教师难以全面了解幼儿宅家的真实性,家园有效沟通难。此外,70%的教师会通过微信等方式抱团成长,超半数的教师会采用线上审议教研的形式开展疫情背景下的课程实施。开学在即,教师需提前做好各种准备,资源多、选择难。可见,开学前的有效教研已成为教师最为纠结的问题,急需专业团队,共研缓释难题。
基于上述现状,市域层面统筹调研,科学设计,深入分析,组建专业团队,从疫情变化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出发,区域推进、动态建构适宜的亲子互动、师幼互动的线上资源,以期能有效解决幼儿、家长、教师遇到的难题。
二、疫情背景下线上资源的开发
(一)明确定位,科学引导
疫情期间,幼儿一日活动的主要场所由幼儿园转为家庭,与幼儿直接的互动者由教师转为家长,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更多的是通过亲子陪伴来达成。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没有条件创建线上优质资源的幼儿园来说,他们急需依托专业团队创建共享动态资源。我们根据疫情变化动态编制有效资源,为全市各幼兒园开展宅家抗疫提供专业引领,确定了《市级幼教段延学期间教育指导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线上资源是疫情期间家庭亲子互动的有效形式,即线上资源内容要丰富,可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实际运用要具有随机性,可满足随时上线的要求;开展形式要多样,可满足亲子互动促发展的需求;关注不同陪伴者对资源需求的差异,包括疫情变化、亲子关系变化、复工后陪伴者变化等需求。
(二)组建团队,保障机制
疫情动态发展,家长需求随之变化,线上家园沟通方式也需不断调整。课题组组建了“动态建构资源共享群”,在收集各园按需推送的各类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分设区县筛选初审组、区县编制复审组、市级核心编制组、市级终审组。各组之间协同配合、统整资源、分类筛选、精心编制、反复修改,以市—县—园三级网络双向运行,分期推送(如下图所示)。
(三)调查问卷,了解真需
疫情当前,如何基于区域推进的层面上,动态建构线上资源?课题组设计开展了“幼儿真需求、家长真困惑、教师真问题”问卷调研,在全市30所不同等级城乡幼儿园发放问卷,回收幼儿、家长有效问卷13786份,教师有效问卷961份,以此深入了解疫情期间幼儿、家长和教师真实的宅家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推送动态线上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保障。
(四)因需规划,动态建构
课题组结合疫情反复变化中的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动态需求进行统筹规划,动态设计资源内容,融入疫情期间线上资源动态建构的三个阶段,推出了不同类型的共享资源共21期,其中专业引领类3期、疫情知识宣传类2期、游戏分享类6期、读书分享类7期、课程审议类2期、综合类1期。资源的动态建构为幼儿、家长和教师在疫情不同时期能安心宅家、快乐学习提供了科学引领,有效缓解了“幼儿宅家无聊、家长陪伴无策、教师沟通无措”的难题。此外,课题组还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各类优质资源,不论家长、幼儿身处何地,均能随时观看、立即互动、便捷沟通,成为防疫期间引领家长科学育儿、教师做好各项准备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疫情背景下线上资源的动态建构与利用
(一)第一阶段:因幼儿无聊——从缺失到充盈,丰富性建构与利用
1. 缓解家庭焦虑的资源建构与利用
长时间的宅家生活,让原本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变得焦躁不安,家长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如何利用资源,正面引导家长和幼儿理性认识病毒和疫情,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我们提倡,一是理性看待病毒。开展“病毒来了我不怕”活动,幼儿和家长知晓了“非必要不外出,外出要戴口罩”等防护措施,正面化解疫情恐慌。二是明晰宅家抗疫。通过“我不溜达,宅家就是抗疫”活动引导,幼儿和家长认识到安心宅家就是最好的抗疫,从容应对宅家焦虑。
2. 化解宅家无聊的资源建构与利用
日复一日的宅家生活孤单无聊,幼儿愈发想念老师和同伴。怎样才能使宅家生活变得有趣、充实?我们设计了“快乐宅家,我有妙招”活动,正面引导宅不住的幼儿弹性调整宅家生活。我们提倡,一是亲子共同协商,弹性安排一日生活,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二是开展“我的游戏我做主”系列活动,如“我能自己玩”“我还能和兄弟姐妹玩”“我和爷爷奶奶玩”“我还能找材料变一变玩”,帮助幼儿自我调节,以积极心态从容应对疫情宅家;三是云上约会,采用合理的通讯方式,如“隔屏来约会”,幼儿与老师、朋友进行云互动,隔着屏幕说说游戏趣事,缓解对老师和同伴的思念之情。
(二)第二阶段:因家长无奈——从普及到普适,适宜性建构与利用
1. 家长科学育儿的资源建构与利用
疫情当前,同在屋檐下,亲子沟通的问题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家长陆续复工后,祖辈陪伴成为亲子沟通的主力军,祖辈与父辈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该如何缓解育儿焦虑?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思考,第一,常态家庭陪伴策略。常态家庭主要分为家长陪伴和祖辈陪伴两种形式。以家长陪伴为主的家庭,可通过温情陪伴、安抚情绪等策略,从愉快沟通、有效护眼、亲子共读等方面提升陪伴质量;以祖辈陪伴为主的家庭,可开展幼儿“宅家做主”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合理作息,形成家庭“公约”。教师线上正面指导疫情期间祖辈陪娃策略,以专业化解祖辈陪娃焦虑。如妙用视听资源,以祖辈家长能理解的、一目了然的视频或图片等方式推送相关指导视频;鼓励幼儿与祖辈一起参与适宜的择菜、整理等劳动,使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第二,特殊家庭陪伴策略。特殊家庭主要指父母在抗疫前线、全家居家隔离、被滞留原籍等家庭。因特殊情况,家长难以经常陪伴,使得幼儿更焦虑、更缺乏安全感。如开展“我的爸妈是天使”分享会,推荐《我的爸爸是大英雄》故事等,使幼儿更清晰地认识到父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从而为父母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2. 科学幼小衔接的资源建构与利用
大班毕业临近,家长如何把握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幼小衔接?我们主要从习惯养成、计划落实两方面科学引导家长,化解幼小衔接的难题。
一是引导家长科学认识幼小衔接。家长要了解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尊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年龄特点,避免“小学化”倾向,注重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如通过“一本好书,亲子共读,三周坚持,终身受益”活动,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好习惯,从而爱上阅读。
二是引导家长有序制订衔接计划。有序的计划能规范幼儿的宅家生活,疫情期间亲子协商制订“宅家幼小衔接计划”,不断激励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按计划完成相应任务,培养他们的规则、任务、独立等综合能力,为幼小顺利衔接提供保障。如亲子共同制订科学、弹性、合理的居家生活计划,并设置相应的“关键任务”,可以是国家大事、亲子阅读、健康生活习惯、练习做家务等。家长每天给出评语,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第三阶段:因教师无措——从单一到多维,统整性建构与利用
家长陆续复工,亲子陪伴时间不稳定,怎样才能做到家园沟通不受阻?如何选择适宜的优质资源,抓好疫情教育契机生成课程?我们提倡,发挥优质园所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动态建构“快乐宅家,我有妙招”“用爱行动,用心审议”“云上读书会,做有准备的教师”等资源,引导教师基于儿童的视角,科学适宜地利用资源开展云上互动。
1. 巧用“个性化打卡”策略
“个性化打卡”不是额外增加幼儿或家长的负担,而是教师适时了解幼儿宅家近况,及时做好线上的引导与疏导。以“早操打卡”为例,阶段一是“打卡引入热群”。教师将早操录制成视频分享在班级群里,幼儿做操的动作及形式可自定,可以是早晨游戏前的热身打卡,也可以是午睡后的游戏打卡;可以是语音播报打卡,也可以是视频分享打卡。阶段二是“打卡支架撤离”。当幼儿和家长能坚持做到宅家运动,并形成了一定的运动习惯后,教師撤离打卡这一支架。阶段三是“打卡的运动效应”。实施“打卡”后,亲子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丰富起来,家长更为主动地分享亲子宅家的其他运动项目,有效促进了家长间的互动。阶段四是“打卡的涟漪效应”。教师线上了解亲子宅家的不同需求,提供亲子共读、快乐游戏、共担家务等多元化资源,丰富亲子宅家生活。这种有效的家园打卡形式,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助推幼儿形成宅家好习惯。
2. 妙用“抱团共审议”策略
教师以长效发展的眼光把握疫情背景下课程的重要价值,基于儿童的视角开展“疫情融入式主题审议”“疫情生发式主题审议”等,做好新学期的各项准备。
四、线上资源动态建构与利用的启示
(一)以市—县—园三级网络动态推进区域线上资源
课题组统整资源,精心筛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并以市—县—园三级网络、“内容由下至上构建,资源由上至下推送”的双向运行模式共同推进。其特点是:一是为没有条件的园所提供了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资源;二是为有条件的园所提供了展示本园教育理念、特色课程的平台;三是充分展示了区域性的教学成果与资源,引导各园把“战疫情”线上亲子活动渗透到课程建设中。
(二)线上资源建构来源于区域调研的“三需求”
我们基于调研结果的“三需求”,即“幼儿真需求、家长真困惑、教师真问题”,以线上资源推送为载体,通过从缺失到充盈,丰富性建构与利用;从普及到普适,适宜性建构与利用;从单一到多维,统整性建构与利用等三条路径,解决了亲子、家园、师幼之间沟通的“三难”现象(即幼儿宅家无聊、家长陪伴无策、教师沟通无措),从而创建优质、动态、共享资源,逐渐形成市级层面的区域有效推进、动态建构、共享资源的优化举措。
(三)线上资源内容开发来源于疫情期间的差异性需求
线上资源内容开发注重其丰富性、多维性、生成性和开放性,基于幼儿与家长的“真问题”动态建构资源内容,并在师幼互动中注重个体差异,不断完善和优化每个阶段的重点。如前期资源主要是针对家长和幼儿,帮助他们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和无聊;中期资源侧重提供祖辈家长科学育儿方式,化解宅家陪伴的无策;后期资源偏向于教师做好各种准备,解决开学难的无措。
(四)线上资源建构方式引领转型创新
课题组采用线上资源与线上互动的教研模式开展研究,旨在引导各幼儿园按需解决现实问题,且不同时期各有侧重:第一阶段是无资源而急需丰富拓展。以线上转载、借鉴整合和自创的动态建构为主。第二阶段是有资源但缺乏针对性。为了应对陆续复工家庭的不同需求,以线上教研与线上资源有机融合编制成适宜性的动态资源。第三阶段是多资源但缺乏有效运用。复工复学对教师提出挑战,根据开学需求,以线上线下相互结合、引领巧用和补充式动态建构资源为主,形成共享型社会资源。三个阶段体现了从建构资源到融合资源再到巧用资源。至此,研究并没有结束,特别是优质园已经从共享资源的利用中,开始尝试疫情背景下课程园本化的创新路径,为后疫情时期的教研提供了专业引领,成为一种新的教研范式。
面对疫情,我们聚焦“真问题”,解决“真需求”,因“疫”而“建”,应“需”而“变”。整个资源建构过程体现了从源于调研到按需建构,从“零资源”到动态建构丰富的线上资源。由于全球、全国疫情常态化,對于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仍有需求,如何使已有的线上资源得到共享、延伸、辐射并被广泛运用?这一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深入探究。
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因‘疫而‘建,应‘需而‘变——区域线上资源‘动态建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YQJY526)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莫娇,191522406@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