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留守儿童作为农村三留守中的一个群体,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关爱,他们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并且喜欢将事情藏于心底,这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较大影响,使他们难以正常融入社会。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绘画疗法的价值进行一定的探索,以期运用绘画疗法帮助留守儿童摆脱现状,使其能够正常与人交流、讲述自己的困境和遭遇,从而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绘画疗法;留守儿童;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3
0 引言
2016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1]。在农村,儿童留守的现象依旧十分常见,他们大多都是父母外出务工,而与家中较为年长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居住在一起。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常有两个极端表现:一些儿童可能过早成熟、懂事,懂得体谅父母和长辈们的辛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表现得努力、认真,也能与他人友好和睦相处;而另外一部分孩子则可能出现性格内向、不听话,与人交流沟通不自在、没有自信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交流障碍,在学习生活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第二种情况的留守儿童非常普遍,他们在生活中几乎不愿意与人沟通,常常将不高兴的事情压抑在心里。绘画疗法在心理学中是指以绘画作为中介活动的艺术性治疗技术,通过绘画的方式使绘画者在自由联想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从而达到心理治愈的目的和效果[2]。绘画疗法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了解其中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甚至具有一定暴力倾向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儿童克服困难、宣泄心中的情绪、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促使这些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
1 绘画疗法的具体实施阶段
绘画作为一门非语言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以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内心想法,促进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社会工作者与儿童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老师的辅导过程中还是在社会工作者的陪伴过程中,都可以鼓励留守儿童将所思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儿童,同时留守儿童自己也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情感、宣泄不良情绪。
1.1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招募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参加绘画治疗,可以是儿童主动来访或者由班主任或家长推荐参加。为了能更加顺利、更好地辅导儿童绘画并顺利达到绘画治疗效果,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与这些留守儿童建立友好关系,促使他们更加信任社会工作者。在建立友好关系阶段,可以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确定绘画的环境场所,并构思绘画主题,以保证绘画治疗的顺利开展。
1.2 绘画阶段
在绘画阶段,在社会工作者的组织和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社会工作者此时要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创作空间和思考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创作。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不能给儿童任何的干扰,即使儿童出现乱涂乱画的情况也不要过多阻止,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使其将内心的真实世界用图画表现出来。
1.3 绘画结束阶段
绘画只是将想法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图画具体所代表的想法和情感还是需要绘画者自己来解释和阐述。因为留守儿童都还只是孩子,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所以孩子画出来的东西较为抽象,他人很难真正看懂和理解画面内容所代表的意义。因此在孩子们都完成作品后,社会工作者首先要鼓励孩子画得很好、画得很有特色和想法,对他们的画先给予肯定,然后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和带领下,鼓励这些儿童对自己的图画进行阐释,并说出画面所代表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他们自己内心对图画的期望是怎样的,同时社会工作者要对孩子的表达和解释给予理解和尊重,并进行适当的总结。
2 绘画疗法对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
2.1 丰富课外活动,增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
一般而言,因为留守儿童较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所以他们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和來往。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较为缺乏,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放学后要么独自待在家里,要么就是和大人一起外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而大人在干农活的时候,这些孩子只能独自待在一旁玩耍。因为一年四季有各种农活等待完成,所以长辈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本身就比较匮乏,再加上这些儿童自身孤僻的性格特点,长期的独处让他们很难与他人正常沟通和交流。而绘画疗法的运用可以丰富这些孩子的课外活动和娱乐生活,使他们的课后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在绘画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绘画治疗,可以加强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互动过程中,还可以鼓励他们与成员进行合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体意识。
2.2 有利于儿童宣泄内心情绪、表达情感,促使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因此他们与他人的交流和情感传递是很少的。而且在农村,受到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有一条分明的界线,孩子很难随意地与父母交流沟通,而父母也常常吝啬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情感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儿童不知道该和谁倾诉,他们会将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一些问题藏在心里,长时间压抑自己的内心会给这些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影响。面对这种现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绘画疗法,从而有效帮助儿童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促使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在这方面重庆图书馆就是一个正面例子,重庆图书馆曾运用绘画疗法对65名城市留守儿童开展多次心理干预,实践证明,绘画疗法可以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他们梳理自我概念,锻炼其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3]。
2.3 专注力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很多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年龄较大的家长对于儿童的学习成绩要求比较低,放学回家后一般都不会要求孩子做作业,同时这些老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所以他们几乎不能在学业方面给予孩子任何指导和帮助。再加上儿童在这一时期都喜欢玩,在学业方面的自制力也较差,所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而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在绘画时讲究心平气和,因此绘画能够锻炼人们的耐力和注意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绘画治疗不仅可以帮助这些孩子解决内心存在的苦恼和问题,还可以使他们提高专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2.4 有利于社会工作者走进儿童内心世界,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当前,农村经常发生一些伤害儿童的事件,比如儿童暴力伤害或者一些女性儿童可能受到侵害。由于留守儿童年纪小,胆量也比较小,面对别人的恐吓与威胁,他们往往不敢或者不知道该怎样将遭受的伤害告知家人和老师。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伤害会一直被孩子深藏于内心,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甚至一生都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对于这些情况,在运用绘画疗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引导孩子将自己的遭遇画出来,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下,儿童也可以讲解自己绘画作品中的故事,这将有利于社会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孩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遭受的侵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从而避免他们再一次受到同样的伤害。
2.5 有利于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在绘画过程中,留守儿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社会工作者的表扬下和同学的赞赏中,留守儿童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将绘画发展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3 以绘画疗法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思考
绘画疗法对于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大的价值,但是儿童与儿童之间因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在性格方面、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以及兴趣爱好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同。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绘画疗法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尊重其个性,避免削弱绘画的效果和对儿童产生不利的影响。为顺利开展绘画疗法并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给予儿童足够的尊重、理解,促进良好专业关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本就是一项首要的任务和前提,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友好信任关系,不能歧视儿童,更不能认为其年纪小就不把他们当回事,而应该接纳、尊重其主体地位,坚持个性化原则,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实施方案,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从而让儿童信赖和认可这种专业关系,这将有利于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和顺利进行,保证治疗效果。因此在绘画中要充分尊重儿童对材料、色彩的选择和偏好以及他们对主题的选择,社会工作者尽最大努力给予其相关的物品和材料,满足儿童顺利绘画的要求和想法,让其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2 绘画作品的解读权归留守儿童所有
在绘画作品完成后,社会工作者不可以随意指点和评价儿童的绘画,而应该充分鼓励儿童自己去描述和讲解作品。这些留守儿童在解释作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其胆量、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每一个儿童内心最真实、最真切的想法。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比较内向,胆量比较小,鼓励儿童自己解读作品,能够充分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勇气。
3.3 避免过度解读儿童作品的情况
在儿童解读作品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儿童作品中出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提问,但是要避免强制要求儿童细讲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因为在绘画时人们往往是将当前脑海中最真实直观的想法直接表现出来,他们可能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和细节。因此,过度解读和提问可能使儿童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导致他们产生烦躁情绪,或者对自己的绘画水平不自信,以致难以取得较好的绘画治疗效果。
3.4 加强社会工作者相关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儿童时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时期,儿童时期受到的不利影响和错误引导可能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充分学习和掌握有关儿童和绘画治疗的知识,正确引导儿童认识相关问题,促使其健康成长。
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坚持个性化的原则,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问题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服务,而不是简单为所有儿童提供完全一样、无差别的服务。绘画治疗法属于心理学疗法中的一种,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为儿童提供绘画治疗服务前,要充分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认真了解该疗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3.5 加强绘画疗法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
当前,儿童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而且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很多问题又难以及时发现,导致很多留守儿童遭到了身体和心理层面不同程度的伤害。绘画疗法是一种儿童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而且能够快速拉近社会工作者和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因此它能够较为轻松地帮助有关人员了解儿童面临的困境。但是目前绘画艺术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还相对较少,能够将绘画治疗艺术与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结合起来的专业人才则更加欠缺。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以免儿童再遭到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加强绘画艺术治疗相关的人才培养刻不容缓,这将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4 结语
儿童不仅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还是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儿童都能够从小就生活在温暖的羽翼下,拥有一个健全温暖的家庭,从小能够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对于大多数留守儿童而言,这可能是他们渴望已久的梦想和期盼。
当下,留守儿童作为困境儿童中的一类,他们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与留守儿童相关的问题比比皆是,但是这些问题真正被发现、关注和有效解决的却非常少,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绘画艺术疗法作为心理疗法中的一种,通过绘画表达的方式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顺利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儿童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有效帮助他们解决问題,促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content_5041066.htm,2016-02-14.
[2] 张寒玉.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中的绘画疗法[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168-169.
[3] 易红,王祝康.绘画艺术治疗在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干预中的应用:重庆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2):72-75,80.
作者简介:熊丹(1997—),女,贵州遵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