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古籍建设总体布局迈上古籍工作新的台阶

2021-05-30 10:48
藏书报 2021年31期
关键词:浙大刻本浙江大学

近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的“册府干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中外善本珍本图书”展览在杭州举办。展览展出中国古籍82种142册,外国珍本43套82册,是庆贺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和方闻图书馆开馆的项重大活动,也是浙江大学中国古籍与外国珍本的次重要的展示。

作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策划的“册府干华”系列中唯

场由高等院校独立承办的馆藏珍本展,该展览体现了怎样的总体构思、呈现了哪些重点藏品,今后浙大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有何举措等问题也颇受关注,本期,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韩松涛先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藏书报:“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展览吸引了各方的关注,是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的一次重要亮相,展览举办的初衷与总体构思是怎样的?

韩松涛:浙江大学古籍收藏最早可以追溯至1897年建立的求是书院藏书室,现图籍印记仍在,见证了浙江大学超过了两个甲子的古籍收藏历史。浙江大学古籍总量不多,约18万册,善本比例略高,有2000种两万余册,其中175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入选数量居高校第二位。

在今年5月21日的校庆日,藏有中国古籍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馆正式开馆。而另一个收藏艺术与考古外国珍本图书的方闻图书馆,也于今年7月试开馆。为展示馆藏并祝贺两个新馆的开馆,浙江大学申请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冠名的“册府千华”展览。本次的“册府干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中外善本珍本图书”展览是庆贺两个图书馆开馆的一项重大活动,也是浙江大學藏中国古籍与外国珍本的一次重要的展示。

在7月15日“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展览开幕式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致辞中说:“‘册府千华图书展览是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策划的全国范围的珍贵古籍专题展,已经在21个省举办过28个场次。浙大的这一场展览是‘册府干华系列中唯一一场由高等院校独立承办的馆藏珍本展。浙江大学图书馆把珍贵的图书倾囊而出,放在艺博馆展览,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充分说明浙大作为一流大学的眼界和胸怀。”张志清馆长对展览的创新性,予以高度评价,他称“展览以中国和亚洲为主题,视角新颖、视野开阔;无论从立意设计,还是从藏品的角度,都能成为国内古籍专题展中引为借鉴的标杆”。

创新首先体现在中国古籍部分的展陈上,中国古籍不再以传统的经史子集为序,而是按黄永年先生《古籍版本学》所述的版本脉络为经纬,依版刻之前后及类型,分为“宋元遗珍”“明椠概览”“书林‘清话”三部分。通过成体系的版本陈列,使得展览不再只是珍本的罗列,而是表达一个成体系的版本思想,这是本次展览中文部分强烈要表达的意思。

外国珍本的展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思考,虽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也收有外国的珍本,但这次展览是外国珍本首次成体系地出现在“册府干华”的系列展览中,它的出现就是一种创新;其次,对于外国珍本的界定,图书馆界主要以版本年代为据,而本次展览西文部分由著名艺术史专家缪哲教授策展,完全从内容的角度理解外国珍本的概念,这对图书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第三,通过展示西文善本,向大家介绍了浙江大学图书馆存放西文的分馆——“方闻图书馆”,一座由方闻教授夫妇提议并捐建的艺术与考古方向的专业图书馆。

藏书报:在展品的选择方面有哪些考量,中国古籍和外文珍本各有哪些看点?

韩松涛:展览将中国古籍分为“宋元遗珍”“明椠概览”“书林‘清话”三部分,“宋元遗珍”展出的是浙江大学所藏宋元本古籍8种,而唯一收藏的一册宋刻残本,应该是本单元展览的焦点。浙江大学所藏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郑寅庐陵郡庠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存第四十五卷)为嵊州袁氏家族于20世纪80年代捐赠,新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按黄永年先生的分类,该本属宋浙本系统,而本次展出的元本有西湖书院、建康路、庆元路刻本,都属浙本系统。此单元体量不大,可使观展者略窥宋元浙本之一斑。

“明椠概览”是本次中国古籍展览的重点。浙江大学藏有明代版本700余种,被收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就有100余种,展览精选了其中的60种,依黄永年先生对明刻本所分的前期、中期、后期分期陈列。各期普通刻本分为内府刻本、官刻本、藩刻本、家刻本及坊刻本。特殊刻本,包括活字本、套印本、插图本、稿本、抄本、批校本等,也分别展示。明代部分较为优秀的版本主要有明铜活字印本《唐人集》(存38种117卷),明嘉靖孙沐万玉堂覆宋两浙茶盐司本《太玄经十卷》,四库底本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汪汝淳刻本《重刻徐幼文北郭集六卷》等。

“书林‘清话”的单元名称借用版本目录学家叶德辉著作《书林清话》之谐音,浙江大学清代版本能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以稿抄校本为多,本单元展示以内府抄本、名家抄本,以及浙大图书馆独家收藏的孙诒让稿本为主。

外文珍本部分为方闻图书馆所藏撷英,展出了五个主题的内容,分别是“耶稣会士与早期汉学文献”“马戛尔尼访华文献”“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前两者是本次外国珍本单元的重点。

外国珍本单元重要的文献,根据策展人缪哲教授在开幕式的演讲中提到的,有拿破仑政府出资印制的1813年出版的《汉字西译》,这是西方第一部中文一法文一拉丁文字典,先由意大利传教士叶尊孝(Basilio Br0110.1648-1704)于1690年在南京完成初次编纂,形成手稿。1800年拿破仑下令编纂一部汉语字典,并于1808年任命小德经(I.J. de CJuignes,1759-1845)为主编,其在叶尊孝手稿基础上于1813年编撰完成。

又如杜赫德编撰,并在巴黎于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该书被称为“欧洲崇华者的圣经”,是18世纪最权威的中国百科全书,该书致力于呈现中华帝国之文学、科学、哲学与艺术的伟大与辉煌。书是最重要的内容,还在于书内所附的康熙委托西方依西法制作的43份中国分省(含重要都市)地图。

缪哲教授在展览的序言中讲道:“这批善本、珍本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内容乃重要的学术资源,也尤在于作为人类重要的‘物质产品(arteficts),这些书籍所使用的材料、制作的样式、印刷与装帧的风格、递藏的经过与改装的形态,无不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利技之发展,及美学与趣味的变迁。”这是一段深刻而具有非凡含义的话,从一个艺术史学者的角度,解读了这批展品的意义所在,给我们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从这个角度再去观看、审视这批展品,想必有全新的体会。

藏书报:这次展览也是浙江大学古籍工作的一个展示,浙大图书馆目前在古籍保护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今后还有哪些计划?

韩松涛:通过这次展览,浙江大学图书馆展示了对中西文古籍建设的总体布局,即古籍馆收藏中国古籍,方闻图书馆收藏艺术与考古类外国珍本。这样布局的确立,是浙江大学古籍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浙江大学古籍工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使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目标有所变化,争取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引领全国高校的古籍工作。

具体来看,在数字化方面,浙大图书馆不断进行古籍与拓片的数字化,并将逐渐在互联网上发布,供公众使用。现在主要建设的是“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已经有馆藏3000多幅墓志拓片圖像上传并发布。并同时建设“浙江大学古籍特藏发布平台”,现已发布所有馆藏古籍普查书影,并拟逐步发布古籍全文图像。同时也拟首先将多个专题的外国珍本的目录进行发布。浙大图书馆将以开放的姿态进行相关建设,目标是使本馆所藏为全球学术界所用。

在出版方面,已出版书目类主要有善本书目、普查书目、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影印类主要有《孙诒让稿本汇编》,同时浙大图书馆以开放的姿态支持了多个古籍影印出版项目,今后也将选择更多的古籍善本出版,以嘉惠学林。

浙大图书馆古籍保护的重点工作是古籍修复实验室的建设。首先,我们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划出50平方米的面积,建设了一个修复纸库,通过七八年的建设,已经收集了较多类型的纸张,形成一定规模的手工纸样库。其次,由于我馆收藏包括中文古籍、西文珍本在内的珍贵文献,并将拓片作为主要的收藏内容,故在传统修复方面,我们将从中文修复、西文装帧与修复、拓片装裱与修复三个方向上分别培养专业人员。第三,在科技保护方面,图书馆引进一名光谱分析专家,购置了高校图书馆第一台共焦拉曼光谱仪,拟将材料的光谱分析作为科技保护的重点发展方向,并形成独特优势。

古籍修复实验室建设还注重与各方的合作。首先,与本校学院进行教学合作,成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介入学院文物科技方向的授课与学生培养。其次,与学校博物馆合作,成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基地”,并拟共同申请文物修复资质。另外,还与相关企业合作,成立“浙江大学图书馆中元古籍修复中心”,本着人才共享等原则,拟通过联合增强古籍馆的修复实力,为争取申请更高一级的修复中心积蓄力量。

猜你喜欢
浙大刻本浙江大学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