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芳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素质教育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创新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实践活动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47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授课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激趣为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己任,倡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那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就要将这些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而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需要,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文章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如何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例子,分析了一些有用的方法,希望可以给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
就目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就是指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然而不少教师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注重理论传导,很少给予学生信任和机会,学生操作与创造的时间不多,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颠倒,导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目的本末倒置。另外,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具备趣味性、创造性和开放性,是学生释放天性、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课堂,然而多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具备上述特征,而使比较单一、单调乏味,很难吸引学生参与,制约了学生兴趣的产生以及个性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方法论述和课例研究
(一)立足教材,联系生活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载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必然需要数学教师立足于已有的数学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数学又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数学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必须要把握教材,联系生活。例如,在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确角的概念以及把握角的特征,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所有事物,结合对教材中所给定义的思考与解读,尝试用尺子来量一量不同的角,如书本翻开时形成的角、桌椅和地面形成的角,等等,学生一边测量、一边绘画,有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自主探究,创新方式
数学这门学科对于不少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小學生,他们本身掌握的知识并不多,理解能力也有限,还没有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很多时候面对抽象数学知识点的分析与研究,学生会感到乏味枯燥,而如果数学教师一味强加自身意志于学生身上,只会加剧学生的反感与排斥。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创新以往的授课方式,构建起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克与千克”一课中,数学教师就可以运用探究与合作教学法,先通过课件展示来指导学生解析一些基本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对一些常见的重量单位有所了解。然后数学教师可为学生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比如工具有天平、电子秤,材料有水果、袋装食盐、薯片等,接着把学生划分成为不同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测量的工具,让学生通过组内商讨来测量不同的事物,把握其具体的重量。当学生在测量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观察食品包装袋上已经标有的食物重量。然后数学教师可对学生提一些有关重量单位换算的问题,比如,“一斤苹果等于多少克?”“ 2500克大米等于多少千克?”也可以结合学生前面所学过的加减运算的知识,给学生提类似于如下问题:“ 1000克食盐漏掉了200克,还剩多少克?”
(三)结合游戏,增加趣味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是基础。基于这一特征,又考虑到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增加教学趣味,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轻松的状态应对数学学习,感受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刺激学生学习潜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意义。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一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这样一个有趣的游戏:当学生已经明确了方向的概念之后,教师就可以邀请一部分学生,教师快速说口令,学生迅速反应。如教师说道:“左右左”,学生依次向左转向右转,再向左转。其他学生则观察这部分学生的反应情况,找出学生是否做错。不同批次的学生轮流参与,采取积分制,做对的学生分数增多,做错的学生就扣分。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来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这其中同样需要数学教师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的应用。
(四)课外拓展,丰富内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但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想更加精彩、更具内涵、更加丰富多样,就需要走出教室。学生要走出课堂与教材的局限,将视野转向更广阔的课外。数学教师就要发挥自身能动作用,在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课外延伸与拓展,积极开辟更多的渠道与资源让活动课更加有趣多样,又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灵活思维。比如,在观察图形时,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让学生观察学校各种建筑物的样貌,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目光所及的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此也有助于调节学生的压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个性,积极展开探索,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去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锻炼自身综合能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数学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其作用,结合对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存在的不足分析,对如何优化和创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持续地探索,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课题:“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组。课题编号:19zxy007】
参考文献
[1]陈锦芬.创设简约素材 促进自主感悟——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J].新课程(小学),2019(05):130.
[2]李定珍.在活动中体验与收获——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0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