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
【摘 要】生物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到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效。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9.111
生物学科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的课程,学科特点非常明显,而生物又是一门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把握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展开高效的生物学习,将所学到的生物知识顺利应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此外,高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即将参与高考,学生面临的学业负担和压力也越来越重,如何协调好学生繁重学业负担和高效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广大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各个学科、各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更具新意。然而在新课程标准渗透的实践中,很多高中学校的生物教学并没有顺利落实相关要求,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还有待更新,因此,探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需更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渗透,生物作为高考必考的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不少生物教师在理念上没有及时更新,依然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方法上也遵循传统的模式,在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教师的理论传导为主,师生互动有效性不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基本来源于教师的思维活动。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的课程,但是目前在生物课堂上缺乏实验活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部分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客观条件的不足,导致学生能够参与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很少,致使生物学科的科学性无法体现,学生的体验不足。在作业设计上,部分教师也习惯采用“题海战术”,重视数量,忽视质量,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无法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资源较匮乏
改革对于生物学科的进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一进步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生物学科本身的发展进度,这就导致生物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会存在滞后性,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影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改革。很多生物教师不仅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无法顺利使用,更没有为学生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足够的资源,高效的生物课堂构建任重道远。
(三)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偏低
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偏低也是影响新课改有效落实的一个因素,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方法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并落实于自身的教学工作中。在更新的生物学科知识和技术学习上也非常缓慢,无法与时事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为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拓展与延伸。部分生物教师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会阻碍教师的专业性成长,最终导致高中生物教学改革进程拖沓缓慢,亟需学校和教师引起重视并及时改进。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生物教师必须要及时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对新课程标准有充分的解读,对其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理念有确切的把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将其合理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做出改变,更要在方法和内容上追求创新,对现阶段生物学科的发展动态要有把握,根据具体的变化来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保证学生的生物学习始终能够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主体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够以自身的意志来支配学生,高中生已经具备一些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将学习的主导权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展现自身主体性作用,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和价值,在接受教师正确指导之下,不断完善自身生物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效果。如“走进细胞”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在课前,生物教师就要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目标精心设计导学课件,让学生能够根据课件的指导完成有效的预习,有所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把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情境教学、微课展示、合作讨论引导学生尝试突破难点,再由教师做总结和补充,达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三)重视实验,合作探究
实验是自然学科的基础,生物这门学科也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活动,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些参与实验活动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成立小组共同探究实验,在实验中验证自身所学理论知识以及能够发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布置“自制生态瓶”的活动,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实验,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师的要求来选择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提出相关问题,得出实验成品和结论。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可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加深学生的实验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拓展资源,结合时事
生物是一门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不能够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之上,更应当面向课外,结合时事,依托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帮助,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有关生物学科的前沿资讯,了解到生物的理论和实践成就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更能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应用生物知识的过程当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实施后,高中生物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教师应当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善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对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学习和应用,通过挖掘互联网的价值来掌握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生物学科最新教学动态,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更加高效开放的生物课堂,改善学生的生物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于海英.基于创新思维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8):88-89.
[2]赖丽梅.浅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开展重要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