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流程的创新与实践

2021-05-29 05:37刘昊
科教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刘昊

摘 要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高等教育中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是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应用型的人才,为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以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对新工科和传统工科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流程的创新和实践。

关键词 新工科背景 校企协同育人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3.011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c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LIU Ha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ning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299)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It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o realiz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t can cultivate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and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Taking data science and big data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ew engineering and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cess.

Keywords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1 校企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分析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人才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于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相关实际问题无法进行有效解决。因此,高校要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市场对人才实际需求,创新教育策略,全面深入的教育改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发达,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以及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相关新工科专业逐渐产生。

传统工科教育主要是在文、理、工分制条件下,工科高校主要为社会培育工科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将社会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生长点。传统工科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主要为新生入学,对于学生在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公共课的教育培训,在第二学年主要进行本专业基础性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在第三学年主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第四学年主要对学生采用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开展毕业设计或者论文,最后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业,进行毕业和就业指导。[1]传统工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工程建设培育专业的技术人才,促进学生掌握生产工程技术知识,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人才培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逐渐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学科理论知识相结合,传统的工科培育人才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逐渐凸显出了传统工科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因此,高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对传统工科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结合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不断突破传统工科教育中存在的局限性,逐渐对多种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融合进行全新的探索,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模式。

2 传统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传统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现代化企业和行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用人的实际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人才培育模式在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专业教学,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育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社会企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实际需求。[2]另外,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进行重点训练和提升,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造成学生在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上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和发展,难以满足企业建设发展用人的标准。我国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教学内容没有顺应时代发展,进行内容的调整和改革,对学生本专业的技术教学落后,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新型技术和主流技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上岗资格的需求。

2.2 缺乏综合素养的培育

传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四年的学习规划中仅仅在学生的第一和第二学年开展公共基础课程中,涉及部分思政课、语言课和体育等课程的学习,在第三和第四学年主要进行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严重缺乏,学生对自身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正确认知,容易产生厌学的现象。[3]传统教育中进行思政和素养教育,没有充分结合学生专业和工程实践教育,缺乏两者有效结合,对学生专业的行业背景和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无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3 缺乏工程应用创新

以往人才培育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教育环节主要是在第四学年进行集中教育。但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都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具有较少的知识验证型实验,采用研究性和专家形式的培育人才形式,能够培养出高级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普及。另外,以往的人才培养形式缺乏校企平台的支持和保障,在校园中的实践学习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认证,无法对企业项目和工作环境的模拟,不能真正的接触到真实的项目实践操作,学生掌握的技术无法满足企业项目开展的需求,产生学生就业困难,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2.4 缺乏先进的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传统工科学科的发展较慢,对教书的改革不全面,教学内容和体系比较落后,和新时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不相符合,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以往的人才培养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的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为主要内容,造成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学生专业不对口。

3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流程的实践突破分析

3.1 国家政策推动

我国经济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和科技部相继出台了多种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政策文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强调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关法规,实现校企合作的制度化、法制化,为校企合作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我党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进行明确。

高等教育是在2016年提出了“新工科”理念,对工程教育改革进行研究和实践,开展新模式、新體系,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促进我国新产业、新模式和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发展。[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对新工科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趋向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新工科专业进行探究,不断的进行传统工科教育的升级和更新,对产教融合进行深化,校企培养人才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5]

3.2 卓越工程师促进工科人才培育改革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讨了校企联合培育人才形式,主要以企业学习为主,有效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局面。校企融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工程和创新能力,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模式,在实践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教育部在2018年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技术进行推行,对人才培育的过程和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增强校园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力度,有效的推进了校企协同育人实践。

3.3 “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途径进行积极的探索,实现学习证书和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人才制度的构建,有效的提升学生参与培养活动的积极性。校企融合将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将相关的培训内容和本专业知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另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的转变,对他们的学习观和学业观进行转变,对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和提升。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培育和提升,同时提升学生自我完善的思想觉悟,不断的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实际需求,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现阶段,我国对职业技能领域开始试点,如建筑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汽车运用和维修技术进行试点。

3.4 产教融合企业建设

产教融合企业的建设成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新型推动力。产教融合企业对产教融合进行深度参与,增强校企合作。在高等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另外,《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推出,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具体实施策略明确的提出,全面有效的发挥企业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育中具有的主体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和实践,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的平台战略。

产学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形式,校企共同培育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才。高校对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求和用人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育方案,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协议进行共同签订,对教学课程进行共同开发和创新,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通过相关的考核,直接可以在企业就业。企业和学校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人才培养的技术技能、机械设施设备和师资进行有效的共享,对人才进行培养和评价。[6]

3.5 智慧学习工场的建设

我国在2017年对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开始启动,为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教融合。技术、知识和企业深层融合等提供新型的载体。我国对相关领域进行实验试点工作的开展,如先进设计和增材制造、网络安全等相关领域试点实践。两家企业和27所高校共同建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厂。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新型宽广的平台,有效的突破了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局限性。

4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流程创新分析

我国教育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将产教融合列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中,对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突破,逐渐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多元化、多模式的发展。以南宁学院-科大讯飞协同育人合作项目为例,我们对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流程进行全面的创新和改革,实现思政教育、创业创新、素质、专业和工程实践教育“五位一体”育人新流程。

校企协同育人流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在学生第一年的教学中,对相关企业和行业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从企业和行业的层面对学生专业进行解析,帮助学生对本专业学习具有正确的认知,对专业的定位、发展和社会前景进行正确的讲解,促进学生对自身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理解。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体验式见习,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框架、社会岗位要求和自身优势进行深入了解,便于他们对自身今后专业发展进行明确,对知识学习进行调整,熟练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生入学的第二学年对本专业的基础性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开始进行社会实践见习,利用自身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对企业和行业的核心技术技能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入学的第三年教学过程中对见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开始进行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允许学生带岗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学习。最后,在学生入学的第四学年,学校帮助学生到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毕业设计和就业进行顺利完成。

第一,校企协同育人思政教育流程的创新。教师在学生本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的研究和分析,对教学内容中渗透的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充分挖掘,将学生本专业知识内容和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结合,将思政教育始终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目的,教师对思政教育流程的创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对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进行培养。

第二,素质教育流程创新。教师在学生四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将人文和专业素养教育进行全程贯穿,保证进行连续性教育,可以在思政、语言、体育等多种类型的课程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对学生“职业定位和发展”“求职能力提升”等相关专业课程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育。

第三,创业创新流程的创新。高校在专业技能教育过程中渗透创业创新教育,比如进行“互联网+项目”“创业创新项目”等相关内容开展大赛,对学生创业创新流程的创新。

第四,在“数据驱动教学闭环”的人才培育流程进行创新。高校采用精准跟踪、数据驱动的形式进行人才培育,对学生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对学生未来职业的计划一项进行挖掘,制定个性化学习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对学生在职的发展计划进行跟踪,为学生深造提供再继续学习的平台,形成“教学练管”闭环新模式。

5 结束语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流程的实践和创新,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本文主要对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和传统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流程的创新和实践。

基金项目:省级教改项目编号:2019JGB420《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南宁学院—科大讯飞协同育人流程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张秋生.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17(011):64-66.

[2] 张荣.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20,000(008):216-217.

[3] 王春东,朱百禄,莫秀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J].教育进展,2019,009(005):519-523.

[4] 管连,梁建花.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及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287(11):104-107.

[5] 苏纯,章志榮,谢明珠,等.新工科背景下校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创新[J].大学教育,2020,000(006):170-172.

[6] 刘利利,林结.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9,025(004):250-250.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实践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教学研究
立足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