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
摘 要:黑鹰窝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镇川镇红庙梁村的一个自然居住的村民小组,深居山区,距县城有35公里路程,在传统节日里拥有自己的民俗习惯。研究黑鹰窝的民俗,为挖掘、搜集、整理非遗项目提供了相关线索,也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民俗文化;黑鹰窝
黑鹰窝是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境内一个乡镇的村子,地处巴山北麓,在两山夹壤的大山尽头,居住着41户约百十号人,距县城约35公里路程。
一次下乡采风时遇到一位搜集民间文学的文化工作者——谢作新老师。老谢是勉县文化馆一名民间文学、音乐干部。我俩不约而遇,说明来意,交谈中都表达出对黑鹰窝这个地名的浓厚兴趣,约定一同前往一探究竟。据当地老人讲,早些年这儿有一棵巨大的青冈树,高约百尺,树干要有十人合圍相抱,树杈上的老鹰窝不计其数,有大有小,至于老鹰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每到黄昏时,老鹰归巢,叽叽喳喳吵叫,遮天蔽日,就像是早到的夜一般,故名“黑鹰窝”。
居住在黑鹰窝的人们远离了都市的吵闹和摩天大楼的繁华,仅靠户户通的小圆锅观看外面缤纷的世界。每逢节日,村民们会用独有的方式丰富文化生活,非常具有地域的独特性。
一、过年坐岁拢大火打家什
“三十晚上拢大火”“坐岁打家什”。春节是迎新辞旧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提前准备,劈好大块柴,摆好锣鼓家什,夜幕降临时每家都已准备好了年夜饭,尤其是自己腌制的腊肉,经烟熏风吹挂干,颜色透红,非常诱人,启封自制的苞谷酒,收拾好一切家务,在当地长者家族祠堂门前设置坛场,一大堆木材草堆放在院坝中央。周边居住的男女老少因节而聚,娃娃提着自家制作的各式各样灯笼簇拥在人群中,等待着有名望的长者点燃柴堆,篝火燃起,年轻人手持响器即兴敲打,小孩们争着向老爷爷老奶奶磕头讨要压岁钱,锣鼓围着篝火柴堆转敲响,足足要抽一袋烟的时间才能停歇。“打家什”除了在祠堂门前定点活动外,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游村串户,锣鼓领头,火把灯笼随后,戴上大头面具,手持木棍,走村宅、过溪沟、翻梁壑。这种游乡串户意在驱赶妖邪,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一习俗的传承由来已久,延续至今。
二、多种多样的文化习俗
过完了三十晚上的习俗,迎来新的一年开始,从大年初一到十五都有各种形式的习俗演出,分别有“竹马子”、“水把龙”、“板凳龙”、“念曲子”、秦腔表演等民间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
竹马子”,俗称“竹马灯”“跑竹马”,亦称“哑巴戏”。顾名思义是竹篾编扎、丝绸缠裹的演出道具。人物有“灯官老爷”和滑稽可笑的“燕儿毛”丑角登场,除锣鼓响器伴奏,还有一种民间自制的“二马驹”乐器助力。“二马驹”长约一米,用0.1毫米厚的铜皮卷制套筒而成,管有三节,可收缩为一节,打开是三节,是一种气声控制音符的乐器,夹杂在锣鼓之中悠悠长鸣。伴着锣鼓点节奏,灯官老爷身穿“官服”高坐太师椅发号施令,众人手持竹马等道具蜂拥进场。滑稽可笑的“燕儿毛”是陕南社火中的丑角,在演员当中即兴说、学、逗、唱,是一个包揽八角的人。人物反穿白色羊皮褂,下肢裹腿,脚穿麻鞋,身斜拎一串铜铃,手持牌扇即兴登场,时而托起牌扇走一圈驱赶观看人群,保证给演出者留有足够的场地,时而穿梭在人群中挑逗情绪,把演出推向高潮。演出内容有“瞎子看告示”“张果老倒骑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懒婆娘赶场”“李拐子断贼”等令人捧腹大笑的滑稽曲目。
水把龙”是民间傩仪的一种形式,把稻谷草扎成龙形道具,巫觋率先,赤身露体,高举宝球挑逗游走,举龙者单手举起左右挥动,模拟龙形,翻江倒海,攀崖爬壁,空中游走。
板凳龙”以农村常用木制长条坐凳为龙形,前面两条木腿,后面一条木腿,三人组合,凳面装饰一条金龙卧之便是板凳龙的道具,以走、跑、跳基本步法为主,二人掌龙头舞之,一人握独木腿从长凳下钻梭,相继完成“二龙出水”“二龙嬉戏”“群龙戏珠”等动作。
秦腔戏剧,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因受西安等关中一带的影响,逐步在陕南地域兴起。据2013年全国戏曲调查统计,全县大小剧团幸存11家,比较完整的剧团有5家。1958年,秦腔剧团代表勉县赴略阳麻柳铺大炼钢铁工地慰问演出。现有以生、旦、净、丑为骨干的戏班子全是本地农民,主要剧目有《铡美案》《鸡鸣山》《破沔池》《黄河阵》《诛仙阵》《定军山之战》等。
念曲子”又名唱曲子,亦称说唱,也是一种曲艺说唱表演形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陕西省在陕南片区汉中召开的(花鼓)演唱会上,由县文化馆专业干部搜集整理参加市上交流演出时,与会省、市专家欣赏后将“念曲子”定名为汉中西路曲子,具有代表性。
勉县花鼓词《昨夜晚偶做一梦》:
昨天晚上偶做一梦,
我梦见三岁娃儿骑了只绿豆大苍蝇;
他手里拿着鞭子抡,
一抡就抡到大天明,
天上看,天上星,
山里看,山里的松,
坑上看,坑里的冰,
墙上看,墙上的钉,
钉上看,钉上的灯;
灯上看,灯上的弓,
弓上看,弓上的鹰;
老天爷,不凑兴,
刮来一股大狂风;
吹散了,天上的星,
吹倒了,山里的松;
吹平了,地下的坑,
吹化了,坑里的冰;
吹跌了,墙上的钉,
吹灭了,钉上的灯;
吹炸了,灯上的弓,
吹飞了,弓上的鹰;
这就叫星散、松倒、坑平、冰又化,
钉跌、灯灭、弓炸、鹰飞才是个好睡梦。
类似这些民间民俗活动在勉县丘陵地区行政村还有多处,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特点。不论是民间社火类、展演类还是说唱类都有明显的非遗项目挖掘的线索。在不同的丘陵地区还蕴藏着好多不同题材的民间民俗文化,如狩猎有趣的“字”歌、深山伐木唱曲、汉江摆渡说唱等等,等待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搜集、整理。
(勉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勉县志编纂委员会.勉县志[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26E2CBE2-5036-4292-AB12-5618A5C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