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为勉县武侯中学题名

2021-05-29 08:30许可
百花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于右任陕南汉中

许可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于伯循,别署“骚心”“髯翁”,晚年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县人,祖籍泾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1906年8月在日本追随孙中山时加入中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被誉为“近代草圣”。

于右任在汉中有许多书法作品传世,这主要是由于他在1941年末至1942年初曾有一次陕南之行。

陕南地处中华之西北。西北之地在民国时期备受朝野关注,并先后以北伐成功后西北军事及赈灾、“九一八”东北沦陷、“七七”抗战全面爆发为标志,出现了三次“开发建设”西北的高潮,政要、专家络绎仆仆于陇海道上,做各种各样的视察或考察。1941年9月18日始,63岁的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由重庆飞抵兰州,先后视察了甘肃、青海,又折回陕西视察,最后取道陕南回渝。

于右任此次西北之行的成果,一是结束视察之后,向中央提出了著名的“十年万井计划”和设立敦煌艺术学院的议案,二是留下了20余首风格壮伟的诗词曲作。其中一首《无题》就是于先生谒武侯墓时所写:

《无题》

沔县谒武侯墓,墓前双桂枝干挺拔,浓荫及亩,因同卫聚贤、曾子才、王慕曾、张庚由等摄影其下。

老桂空山伴武乡,千年坟土并生香;

羹州松树成都柏,同为乾坤作栋梁。

王慕曾是当时的勉县县长。据《勉县县志·大事记》:

民国三十一年(1942)三月,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来县视察,游览武侯墓、石门,并对群众讲话。

于右任先生在陕南还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

辞汉万户,送秦一椎。

——题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镇张良庙

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高。

——題勉县武侯祠联

于右任先生还为现在的勉县一中即原“武侯中学”,题写了校名。

关于于右任先生1941年末至1942年初在汉中的这段史事,何挺警老先生的回忆最为真切,在《陕西日报》记者刘锦、陈圣强采访的《何挺警:于右任的汉中学生》一文中说:

1941年秋,于右任由敦煌回归四川,在汉中停留了大约六七天,由何挺警全程陪同。“第一天,于右任邀请了汉中文化界60岁以上老先生见面,场面很大,大约有四五十人,还给两位生活拮据的老先生各资助500元。”何老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事儿,“于右任在汉中天天写字,络绎不绝,汉中那时候,宣纸奇缺,我在汉中一个大商户家里讨了些宣纸,他分别给汉中一些老先生写了不少字,还为几所学校题写了校名”。

于先生给何老也写了不少字,并亲自给他题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惜这十余幅题字都在“文革”中被毁。于先生在汉中每次写字都是何老牵纸,于先生的副官盖印。于先生曾风趣地说:“我发明了一个字的草书,‘词,草书多写一笔和少写一笔,即成为另一个字,一定要注意。我早年是学赵孟,继学魏碑,中年学草书,强迫自己一天记一个字,晚上在被子里用手比划,被里子都划烂了。”

作为一代草圣的于右任先生,他短暂的陕南之行,不仅在汉中留下了一段名人逸事,更在汉中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影响了诸如何挺警先生一样的大批书法爱好者。

(勉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于右任陕南汉中
汉中姑娘
王宗山与“汉中密约”
于右任逃学
尴尬的陕南
陕南民歌艺术生存状态分析与研究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陕南民歌保护与创新研究
汉中
于右任维权
以真换假的于右任
于右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