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健 吴伟 徐卫娟 王冬梅
摘 要 “中药制剂技术”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处方设计、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设备使用、合理应用、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制药行业的操作型人才。为了响应时代的号召,提升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围绕“素养为本”的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索。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1.061
Abstract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that use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prescription design, preparation theory, produc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use, rational appl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It aims to cultivate the operational styl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alent.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times, improve core literacy, and cultivate people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centering on the goal of "quality-oriented", explor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is course.
Keyword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re literacy; teaching strategy; classroom teaching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长期以来的知识传递式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巨大挑战,随着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需要大批高质量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支撑。但从就业反馈看,高校和职业院校输送的人才普遍在人文精神、动手能力、创新精神、解决复杂问题上存在一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重新思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避免被信息时代蓬勃兴起的各种新技术所取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就在于突出立德树人的导向,坚持五育并举,把职业教育的核心从单纯的传递知识、技能到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引导学生涵养立人之品、掌握学习之法、发掘创新之道、厚植责任情怀,而这些仅靠上课、做作业或考试难以完成,需要我们变革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校药物制剂教研团队在药剂学的教学实践中,围绕“提高核心素养,塑造完整人格,提升专业技能”进行了教学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药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介绍临床各种中药剂型的基础理论、制备技术、临床应用。重点阐述各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注意事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种剂型,学会制备出合格的产品。传统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锤炼技能,往往忽略了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在学习中提升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在教学环境中渗透核心素养
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创设工作情境,在教学硬件上下足功夫,立足专业背景,发挥“环境育人”功能,[1]打造一个富有医药特色的教学环境,如模拟药房实训室、中药调剂室、药用植物园、中药制剂GMP仿真实训车间等,彰显专业特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专业特色与专业要求,激发对未来工作的兴趣和自豪感。同时,引企入校,与当地制药企业与药品销售企业合作,參与课程建设,将企业中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师授课队伍中,鼓舞在校生不断努力,向优秀前辈学习。
2 在教材整合中凸显核心素养
传统的《中药制剂技术》教材,主要按照剂型进行章节的分类,依次介绍剂型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常用处方及制备、质量检查这几个方面。书本知识较为枯燥,与生产实际存在脱节的情况,学生以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在课后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根据教材内容,我们结合药厂岗位的需求,以及《中国药典》现行版,将知识进一步整合,融合过去所学过的天然药物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等相关课程进行整合,进行模块化教学,融入了药厂的相关岗位职责,如称量、投料、粉碎、筛分、制粒等,提出了违反岗位职责之后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而提出制药的责任感不是一句空话。融入药厂常用的各种新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科技对于药物制剂的巨大推动作用,进而感悟中药制剂现代化的重要性。融入药厂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的制药精神和责任意识。结合《中医学基础》《中药学》相关知识,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如在散剂中,提出古代中药散剂的起源,五石散、麻沸散等历史故事,在颗粒剂教学中,提出柴胡颗粒、板蓝根颗粒,在中药丸剂中,融入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中药制剂的历史,强化学科综合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中药制剂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专业自信,从而内化为职业责任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中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提升素养。[2]
3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核心素养
在课前,布置预学单,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寻找制剂历史,去药用植物园寻找原药材,参与药材的种植,体验劳动的乐趣。查阅古籍,寻找中药配方及生产过程,积累中医药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学习知识的信心与兴趣。结合教材通过情境创设,提出岗位的责任要求,增强学生的岗位责任感。在课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结合课前预习任务,完成制剂的实验室生产,通过生产的完成过程,思考提升中药制剂质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验室生产完成后,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仿真制剂车间,体验制剂的现代化生产过程,比较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差异,体验科技发展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影响。同时,结合药厂的岗位SOP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产,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职业责任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与制药设备的相处中,充分提出安全第一的理念,树立安全观念,提出“任何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在各种制药设备的学习中,通过比较产品,了解设备的差异,设备的好坏对产品质量、产量等的影响,充分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充分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依靠自我创新,推动中药制剂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翻转课堂、任务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参考教材及药典等工具书,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生产工艺,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制剂的生产,在产品评价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技能,体会产品质量第一的意义,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根据生产工序完成制剂的生产过程,并完成清场,培養善始善终、热爱劳动的精神,并将此贯穿始终。
4 在课后延伸中提升核心素养
在课堂授课结束后,实训室继续开放,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继续练习操作,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互帮互学,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以及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巩固知识,提升技能,提高素养的效果。在产品完成后,将产品进行展示,“爱心送药”,寒冷的冬季,制作活血通经的足浴袋,抗击疫情期间,将制作的香袋赠送给全校师生及当地居民,并进行一些合理的用药指导及养生知识的普及等,让学生在爱心送药过程中巩固知识,了解产品,了解制剂,体会专业的自豪感以及服务社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有教学平台、虚拟软件及实践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产品质量评价,还有笔试、模拟比赛等结果性评价。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学生阶段性的学科素养发展情况作为学生发展的终结性指标,必须站在每位学生发展的立场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持续性评价,以确保核心素养发展的长期性。[3]同时,在评价中,充分突出了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在教学平台的评价中,充分突出以生为本,并渗透全程。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突出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查阅文献获得新知的能力。在课中,突出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课后,突出小组合作能力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展望
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教学环境、教材整合,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融入核心素养的元素,并贯穿教学始终。在策略上,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化、创设工作情境,问题导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的制药精神,安全生产、无私奉献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秀玲.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药学专业课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4(14):32-33.
[2] 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1):5-11.
[3] 罗祖兵,郭超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困境与出路[J].基础教育,2019,16(5):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