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著名思想家培根曾经指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需要努力养成好习惯。童年养成了好的习惯,会对其一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文章提出,要积极落实行动,培养礼貌习惯;关注生活实际,培养卫生习惯;搭建教育活动,培养学习习惯;关注自我意识,培养保护习惯。
[关键词] 习惯培养;文明礼仪;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 李小静(1980—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18]GHB1995)。
幼儿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所养成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童年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了怎样的遭遇、形成了怎样的效果,都是幼儿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对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来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可为其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文明习惯需积极落实行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告知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幼儿在长期的坚持中一点一滴地不断渗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细致点拨与引导。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是作为生命个体应具有的重要素质,需要从小在生活中逐步养成。
比如,见到认识的人要主动打招呼,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幼儿来说,这也是接触社会的开始。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将纯粹的礼仪知识传递给幼儿,直接告诉幼儿,遇到认识的长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很多幼儿最初由于好奇和一时的热度,在短时间内还能够做到,但时间久了,就会将所有的礼节要求抛到九霄云外。因此,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不能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要求,更不能当成一种知识的积累,而要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朝着更加长远的目标去关注和实践,为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助力。
鉴于此,教师需要将良好的文明礼貌,作为一种长期的习惯、意识来培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要求、呈现示范、不断激励和深入督促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行全面调控,将文明礼貌的意识播种在具体的言行之中,使良好的文明习惯伴随幼儿的人生。
二、培养卫生习惯需关注生活实际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养成教育的重点,更是每个生命成长所需要关注的重点。但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常态化生活中,大部分幼儿的生活起居已经被父母所包办,所以个人的卫生习惯相对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从幼儿成长的起始阶段着手,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而且将这种习惯嵌入到他们的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认知规律入手,尝试运用顺口溜等方式,鼓励幼儿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最简单的“洗手”为例,看似并不复杂,但很多幼儿始终不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为此,教师可先做出示范,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然后出示自创的顺口溜:“打开水龙头,认真洗洗手;肥皂搓一搓,才能洗好手;手心手背不放過,换上一只再洗手。”幼儿被这种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方式所吸引,跟着老师一起边诵读顺口溜,边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保持着高涨的兴趣,并没有将老师要渗透的知识作为机械化的任务。
除了在课堂中进行训练之外,教师还需要着力引导幼儿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引用到真实的生活之中。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在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同时也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将这种良好的习惯延伸到家庭生活中,成为每个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惯。
三、培养学习习惯需有针对性地搭建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是传递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而这必须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习惯。教师要向幼儿传递学习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在幼儿园中,课堂学习中的习惯可以从坐、听、站、看四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教师需要运用与幼儿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形式和方法,那种“短平快”的形式无法真正将学习习惯浸润到幼儿的认知之中。比如,在培养幼儿端正坐姿时,教师可运用口诀:“身体直直头抬高,双脚合拢要放好。”让每个幼儿都乐于接受,并及时付诸实践。整个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表达,而是要积极树立典型,以正确引领示范和游戏竞赛的形式,在幼儿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加以点拨与引导。
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仅仅依靠教师在幼儿园中的点拨和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比如,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关注社会和世界的角度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获取的信息资源也更加丰富了,很多幼儿都会展现出强烈的好奇意识,也会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产生困惑和怀疑。此时,教师和家长如果引导得当,就可以呵护幼儿正在成长的思维。为了让幼儿获取到更充足、更持续的成长动力,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协调,面对“孩子为什么这样”“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跟之前不同”这类的认知疑问时,不能随意训斥,更不能随意搪塞,而是需要将这些疑问作为点拨和引导的契机,鼓励幼儿大胆思考、大胆追问,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培养保护习惯需引导幼儿关注自我意识
爱实践,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但很多幼儿一旦玩起来就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而不自知。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这对于幼儿一生的生命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上下楼梯要有序,尤其不能在楼梯上推搡、拥挤;不能将尖锐的东西擅自带到幼儿园来,需要使用一些刀具时,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平时放学或者上学的路途中,不能轻易与陌生人说话。幼儿安全,重于泰山,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教师要针对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生活、学习的真实状态,捕捉与幼儿生活直接相关的价值点进行教学。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教师不能蜻蜓点水般告知幼儿以后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安全教育。这种点拨,即便教师完成上千遍,对于幼儿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仍旧没有明显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真实情境,来对幼儿的具体言行进行指导,如可以邀请外来人员,扮作某个幼儿的“叔叔”,用红包和糖果来哄骗幼儿,说自己是爸爸的朋友,要把幼儿带到单位找爸爸。经过几次尝试,果然有几个幼儿欣然接受了 “叔叔”的要求,表示愿意跟着一起去找爸爸。整个过程,教师事前都进行了视频拍摄,利用这些视频,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一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与父母沟通,将这种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现在很多成人都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这种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将这种安全教育完全依托于知识的补充上,而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对幼儿所表露出来的真实言行进行现身说法,并与家庭、社会进行“联姻”,让每个幼儿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意识,真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教育如果都将着力点聚焦在当下,就是短浅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需要展望未来。虽然幼儿期是生命的初始阶段,但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幼儿的当下,而需要放眼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要考虑到他们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只有在幼儿阶段埋下良好习惯的种子,才能让孩子在文明礼仪中、学习上、卫生上和自我保护层面,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