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霞
摘 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涌现,想要做好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不得不重视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含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太过于看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也包含小学生自身能力的强弱以及自身性格的影响,这三方面因素将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文章通过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施班级帮扶制度、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家校的联络以及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等方法,以解决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目标来展开分析。详细了解了当前小学学困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有利于处理该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困生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一定是因为学生在进行某一学科学习的过程当中,遭遇了某种阻力,产生了学生自身无法化解的压力,造成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文章将针对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探索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转化小学阶段学困生,做出自身的积极贡献。
一、 小学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学生正处在接受教育的开端时期,自身能力较为缺乏
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大多是进行兴趣培养,还没有展开正規的知识教育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后,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旅程。正是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一开始并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从零开始。并且,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还面临着独立成长的压力。一部分小学生开始脱离父母的监护,实行住校制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仍然采取走读的方式。从总体情况上看,小学生步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后,与父母分开的时间越来越长,开始面临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习。正是由于这种种方面原因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接受学科教育的过程当中,因为自身能力较差,或者在此之前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受自身接受能力以及早期教育启蒙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某些学科学习成绩逐渐落后。
(二)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分析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关注度的强弱,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哪一门学科的教师更加和蔼可亲,那么学生就会更喜欢哪一门学科,这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但是在小学各学科的教育工作当中,有一部分教师采用错误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小学生学习某一学科的兴趣,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沦为了学困生。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学生过分严厉和苛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代沟,学生常常怀着畏惧心理进行某一学科的学习,无形之间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有的教师脾气暴躁,在教学活动当中常常对学生采取暴力手段,甚至是辱骂和体罚学生,这样的不理智行为,会直接导致学生由于不喜欢某一个教师,而讨厌某一门学科;还有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对于学生太过宽容,没有把握好教育学生,导致学生在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产生懒散懈怠的心理,最终沦为学困生。
(三)学生个人性格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养成,都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不难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性格开朗,交际能力出众的;也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沟通;还有的学生生性调皮,非常叛逆……各学生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较为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通常不愿意向老师与同学询问请教,只能将这些疑惑越积越多,最终沦为学困生。还有的学生由于生性贪玩,性格叛逆,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愿意听从教师的指令和安排,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最终导致自身的学习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越是成为了学困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管制,这些叛逆的学生就越会生出抵触情绪,更加讨厌学习。
二、 学困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总结
学困生相较于其他正常学生来讲,面临的学业压力与正常学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也更大。学困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首先,由于长期学习成绩较差,排名落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情绪。第二,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受到了教师和父母的批评,而产生叛逆心理,抵触学习。第三,由于长期落后,对学习丧失了热情,在学校得过且过。第四,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所以看不惯班上其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产生嫉妒心理等。总而言之,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因素就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 如何解决学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实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大部分学校都会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情感选择等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可是,从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落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也只是浅尝辄止,走一个形式上的过程,并没有对学生起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因此,要想帮助学困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就必须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落实情况。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个班级,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自主发言,反映自己一周以来在学习当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自身在学习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压力、同学与同学之间发生了哪些矛盾冲突等。教师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就能够对学生一周的心理状况,有一个初步的把握,然后再针对学生的各项心理问题,进行宽慰和劝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最后,各班教师要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汇总,并上报给学校,在必要的时候,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医生进校园,对一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困生进行疏导和劝解,帮助学困生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