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技术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建分析

2021-05-28 10:52师翠玲
科教导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翠玲

摘 要 在智能技术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在引领教学变革的同时,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能力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创新研究、教学设计、课堂打造、教学诊断四个方面提出了能力体系构建思路,结合体系构建需求对教师教学的认知、目标、过程和环境体系构建路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 智能技术时代 高校教师 教学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3.029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Ability System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I Cuiling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1)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have begun to penetrate into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While leading the teaching reform, higher ability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college teacher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ability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of innovation research, teaching design, classroom building and teaching diagnosis, and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teachers' cognition, goal, process and environment system combining with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hoping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Keywords the era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system

在國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随着智能技术与高校教学的不断融合,高校教师还应主动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掌握“教书育人”新技能。探索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建问题,能够为高校教师转型发展指明方向。

1智能技术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建思路

1.1 教学创新研究力

智能技术时代的全面到来,意味着将引发新的教育变革,要求教师将系列智能化知识当成是背景树立智能教育理念,对未来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进行谋划,推动高校教学创新和改革工作的开展。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具备教学创新研究力,能够深入把握新时代各种教学要素,遵循系统化设计原则推动各教学环节的智能化发展,完成教育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从科教融合角度出发,高校教师不仅是智能化知识传播者,还要成为创造者,将智能技术与学科课程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科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有效展示。为此,教师还要不断实现教育理念革新,体现较强的创新意识,以便有效感知智能教育发展未来,通过超前研究探索推动高校教育价值观的重建和发展。[1]

1.2 智能教学设计力

围绕学科知识开展教学,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能够顺利与知识交互,在现实条件下加强探究,以便获得丰富学科学习体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智能机器能够通过模仿大脑承担教学活动中简单、重复的工作,但依然无法替代教师开展包含教学设计在内的创造性活动。在网络化时代,学生已经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学习者甚至创造者。作为教师还要运用数据挖掘等手段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精准匹配的教学设计推翻原本课程体系,确保学习资源能够得到高效供给。因此在智能技术时代,则需要体现智能教学设计力,能够对学科知识和智能教学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学生需求和特定教学情境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和流程,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识别和提取知识,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模式发展。

1.3 智慧课堂打造力

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改变。在网络空间中,学生拥有了更多选择,能够实现自适应学习。面对这一局面,教师只是单纯掌握各种教育技术显然无法适应学习新生态,造成师生间难以形成有效互动沟通。培养教师智慧课堂打造力,坚持教学为本,能够使教师结合学习思维方式、偏好等组织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活动,通过交互与学生一同完成知识探究和建构。将大数据等技术当成是基础,实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数据化,对兴趣、表现等进行编码和算法处理,能够为课堂精准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撑。具备该项能力,可以使教师成功运用智能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学情分析、过程监测实现人机共教,为学生提供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能够灵活进行教学流程安排,完成良好课堂氛围营造,推动课堂教学向着网络化、智慧化等方向发展。

1.4 教学诊断决策力

在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教学路径进行探索,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求教师能够通过不断改进教学为智能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备教学诊断决策力,能够使教师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实现教学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其中的问题,通过科学判断制定改进决策,继而使教学行为得到优化调整。不同于过去教学评价,智能技术时代教师尽管依然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建立评价标准,但是却需要运用先进技术对分散的学生学习数据进行采集,在完成系统评价的同时,对个体差异进行诊断分析,通过精准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应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智能化评价结果对自身教学和专业问题进行反思,也能使教师积极进行创新探索,同时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充分体现教学灵活性的同时,有效推动教学改革。

2智能技术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建路径探索

2.1 认知体系构建

对智能技术的认知将决定教师的行动,给教学能力重构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面,首先需要完成认知体系重构,科学判断人机之间的关系。在未来高校教育中,智能机器将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共同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原本师生二元主体结构将演变为师生机三元结构。[2]完成认知转变,教师才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通过打造虚拟空间建立多元教学目标,通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内容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知识体系建构。对于教师来讲,需要理性思考机器的角色分工,认识到机器智能用于精准化的分析,能够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在智能技术时代,高校教师需要主动适应人机共生教学生态环境,在加强与机器互动的同时,与学生一同进行知识探究,使课堂教学活动从知识习得向创造方向转变。但在学科教学整体大方向上,依然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较强的专业敏感度,才能确保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取得专业发展。运用智能推荐等各种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但还应从学科发展角度挖掘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志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2 目標体系构建

在教学实践中,为确保教师能够将智能技术与教学全面融合在一起,还要完成相应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使师生确定想要在教学和学习中达到的标准和结果,为教学设计提供指导,也为学习评价提供依据。教学目标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得到更新,不同于古代学生教育单纯看重人伦纲常,工业化时代强调培养在德智体美各方面达到一定标准的人才,智能技术时代更看重学生个性需求和自我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树立上,还要追求品格自然和能力均衡,还要对学生眼界进行拓展,并对创新力、合作力、推理力等进行培养。高校教师运用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能够加强课程教学各个节点数据的分析,根据生成的学生知识图谱和学习需求完成相应教学方案制定,使教学设计同质化问题得到解决。作为教师运用智能化手段对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等各方面发展情况进行考量,以学科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非线性学习活动,能够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探究和创造,确保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得以顺利达成。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才能将推动人的个性发展当成是教学核心,与学生共同进行知识探究和创造。

2.3 过程体系构建

运用智能技术开展定制教学,还要完成相适应的教学过程体系构建,为教师教学行动提供支持。不同于过去教学评价更看重结果,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课堂更看重学习过程,要求教师与智能学习平台一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结合学生需求变化进行教学内容、形式调整,科学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建构。为此,运用翻转课堂等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教师还应学会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学生学习漏洞进行挖掘,能够正确解读智能分析和测评结果,利用结果提供相应教学服务,使教学向着精准化方向发展。结合学生态度、行为等多维度数据,从兴趣、自学能力培养等角度制定相应人才培养计划,提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能够一改过去流水线式教学套路,真正结合学生需求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在依靠机器智能无法考量学生综合素养的情况下,教师还应将更多精力放在隐性教育方面,从情感需求、道德水平等角度对学生整体面貌进行把握。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通过细心观察和用心体验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及时回应,能够产生共情。结合学生深层次发展需求实现教学流程重构,形成“人工智能+深层育人”教育过程,教师才能始终作为智能技术主宰,始终坚持育人的根本追求。

2.4 环境体系构建

智能教学作为复杂系统工程,还要完成相应教学环境体系构建才能为教师教学能力构建提供支持,为智能教学设计、诊断等活动开展提供保障。环境起到联结师生的作用,是知识传递的客观载体,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与外部事物的关联。[3]在智能技术时代,需要建立实物与虚拟空间的联系,为师生交互提供智慧空间,完成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为此,高校还要加快智能实验室、智慧教师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以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和学生全链接为目标推动课程资源建设,使虚拟课堂、线上教学各种教学应用场景得到有效融合。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各种技术,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获取课堂教学资源,并使师生能够在智能环境中实现数据共享和多元交流,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教育环境变革,完成多向交互的智慧生态打造。在多维环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身心感知加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建立与学科的深度联系,共同创造新的智慧。组织学生在泛在学习空间中开展学习活动,还要引导学生完成抽象知识到具象学科意识的转变,始终清醒地将平台当成是知识获取、开发等途径,而并非是造成学生知识学习受到学习空间局限。因此在运用VR、AR等技术给学生带来丰富体验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在多维环境中加强自我观察、分析和调整,确保学生思维品质、素质能力得到提升。

3结论

在各类智能技术与高校教学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教师还要具备教学创新、设计等新时代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力,顺利完成智慧课堂打造和教学诊断,促使高校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而教师能力重构将受到认知、目标、过程和环境四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还应从多方面着手推动教师教学能力体系构建,继而使教师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田宏杰,龚奥.智能教育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体系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04):73-82.

[2] 易洋,江爱华,郭娟,等.面向未来教育的高校教师智能教学力提升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20,38(02):58-63.

[3] 伍海云,范涌峰.变与不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能力重构[J].教育评论,2020(02):108-11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
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优秀美术作品展(二)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在职培训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
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