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珠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中生活化教学被小学数学课堂开始重视并得以运用。通过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日常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使小学生不断意识到数学存在的价值,从而帮助小学生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应用方法
一、 引言
数学是一门集理论基础、逻辑思维于一身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极大影响小学生的后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利用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小学生为学习主体,使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数学思维的转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难题,增强小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使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二、 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前现状分析
(一)受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由于我国之前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造成整体社会大环境都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下。虽然当前国家已大力倡导学生的素质教育,但由于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不断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现在的教育观念仍然有些落后,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学生的数学成绩上,而忽略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数学成绩的高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知识的运用,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刻板,降低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化、机械化,课堂氛围沉闷
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从而导致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依然一成不变。教师的教学模式仍旧是单一化、单向性向小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没有考虑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教师“填鸭式”“机械化”的教授,不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注度也因此不足,整体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沉闷、无趣,从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三)教师没有以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小学生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教师作为小学生学习领导者的身份而存在,此种教学现象极大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小学生在讲台下听,教学活动的全程几乎没有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互动,教师给小学生的提问机会也少之又少,使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也并不高涨,学习效果的好坏仍旧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水平。这种没有以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既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符合当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四)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小学生转换数学思维的能力较弱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表明,当前小学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小学生转换数学思维能力较弱,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生活化教学这一有利元素还没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体现出来,课堂整体仍旧是理论化的数学教学,对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产生很大的障碍。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仍然停留在应付数学考试的思维中,而没有考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关联系,无法实现数学思维的转换,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弱,总体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
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意义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的基础阶段,而数学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因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小学生的知识传授,同时需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學习能力,双项的培养策略才能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等因素限制,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若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其中,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提升,满足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同时此种方法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二)生活化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产生为小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小学生有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才能有效发挥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将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单独提取出来,从小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不断加入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使小学生不知不觉间走入教学活动中,用此种方法展示数学知识点,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知识吸收能力。
(三)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使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更为扎实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论基础和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知识的有效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将知识点和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导致小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遇到相关的数学问题很难用知识去解决。教师通过运用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模式,把生活化融入课本教材内容中,将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化、具体化,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领悟数学知识,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对数学知识有更为全新的理解。
四、 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教学的路径方法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小学生生活化数学意识
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在课堂中实现生活化教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最大贴合,从而培养小学生生活化数学意识。例如,在学习“相邻数”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首先向小学生讲解何为相邻数,相邻数的存在形式;其次为小学生对相邻数的概念进行示范,我们生活中所住的楼房其中就有相邻数的存在,如下:一层、二层、三层……以此类推,通过教师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小学生马上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帮助小学生掌握相邻数的概念。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有效将生活中的实例得以与教学内容相贴合,培养小学生生活化数学意识,使小学生注意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